孔翔兰 王贵芝
(空军工程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51)
当今世界,国际战略格局纷繁复杂,情报作为获取先机的重要手段,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创新培养军事情报人才,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队伍建设,对打赢新形势下的高新技术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情报界有句俗语:三年入门,五年出师。可见经验积累对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以电子对抗情报人才培养为例,如何能熟练掌握雷达、通信、光电等专业知识,如何能从复杂电磁环境中捕捉信号,如何判明信号特征,如何能从信号的细微差别中分析判断目标载体特性,如何科学预测载体的下一步行动等等,这些能力的获得,都需要大量的实践锤炼和经验积累。如此可见,培养一个出色的情报人员,是靠一分一秒长时间堆积,磨练出来的。
岗位流动大一是由于情报人才需求量大。我国地缘辽阔,周边国家林立,地缘政治又处于U型包围,斗争激烈,各种情报需求较大,加之,信息时代,军兵种较多,陆、海、空、天、电等都需要专业的情报知识,而情报人员培养周期较长的特点,导致人才缺口较大,一定条件下只能优先满足重要方向,重要领域的人才需求,因此岗位流动较大;二是由于部分情报人员意志不坚,无法适应情报岗位环境苦,条件差的特点,主动调离原岗位,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人员流失。
如今的情报工作虽然远离了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但隐蔽战线的斗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其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情报人员大多工作在边疆戈壁,大漠雪原,荒凉小岛,异国他乡等恶劣的环境下。他们除了锤炼本领外,还要忍受孤独、寂寞和诱惑,即便有成绩也因工作的特殊性而鲜为人知,这也是大多数年轻人放弃的根本原因。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前提,因此,营造栓心留人的氛围,是推进情报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关键是从外因触动内因,以更多的关心、鼓励、信任、尊重和奖励,充分调动情报人员与岗位同呼吸共命运的积极性,体现其价值,激发其潜能。方法上,一是适当倾斜政策,加大物质奖励。针对情报人员“十年一剑”的艰苦奋斗,可在晋职晋衔、家属随军就业、分房等方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与照顾,同时以丰富的物质奖励弥补获得成绩不宜广泛表扬和宣传的局限性,将关心和奖励落到实处;二是以充分的鼓励、信任,激发情报人员的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在培养时要放开手脚,有意识地“出难题”,迫使其做“文章”;大胆“压担子”,促使其早脱“雏形”;敢于“放单飞”,培养其敢于“唱主角”的魄力和独挡一面的能力。
情报的保障支援深层次的影响着现代战争的进程。海湾战争中,联军有50多颗卫星,数百架侦察飞机,数百个侦听站用于情报的搜集,数万人从事情报的搜集、分析、整编等工作。情报的重要性意味着在人员培养上要高标准、严要求,以期培养出尖端精英式人才队伍。具体方法,一是培养内容要从新。以培养适应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的情报人才为目的,以情报获取、分析等的新知识、新手段、新工具的掌握和运用为导向,遵循“实战”训练的基本规律,努力探索培养高素质情报人才的途径。其根本出发点是,突出“新知识、新技能”两个重点,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突出高技术条件下专业性情报知识的学习,解决情报人员知识旧的问题;突出新的情报获取手段、工具等的学习,解决情报人员重经验、轻技术的问题;突出联合作战形势下的情报保障训练,解决高强度下,情报人员综合情报保障水平层次低、保障不及时等问题;二是培养过程要从长。既然情报人才培养周期较长,我们就必须树立人才的长期培养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既要有长远计划,又要有短期安排;既要有阶段性,又要有连续性,努力使培养工作制度化,经常化,系统化。当然,强调人才培养要从长,并不是说要不慌不忙地去培养,要注意把长期培养与抓紧培养很好地统一起来,尽可能的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三是培养要求要从严。首先制订目标要严。对情报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本着长计划、短安排的原则,把每个时期的培养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明确下来,使每个人学有方向、学有目标。其次检查考评要严。应尽快完善考核标准,定期对情报人员的能力、业绩进行考试,“奖勤罚懒”,解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为大批优秀情报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
一是以经典情报案例驱动培养,注重培养情报人员在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案例培养法是通过对大量中外成功和失败案例的分析,引出相关的情报分析点,通过情报人员在已具有情报基础上指出案例成功失败的真正原因,极大的增强人员学习创新的自信心。以案例贯穿在实践环节注重培养情报人员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判断能力等。二是实现多兵种联合培养模式。实现多兵种联合培养是培养模式的延伸与补充,是提高情报人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情报工作中的目标整编为例:空军以空军基地整编为主项,海军以海军基地整编为主项,二炮以导弹阵地整编为主项。如集中三个军种情报人员,共同探讨整编内容、整编方式、整编要求等方面的共性与个性,将有利于取长补短,激发工作灵感。通过这样的联合培养模式,能够提高情报人员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立体整编经验,激发他们对情报工作的深层次思考,继而提高培养其创新能力。
对情报人员而言,情报工作专业性强、工程量大、时效性高,单靠个人智慧和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对单位而言,过多的依靠个别人才,管理必将屈从于人才,容易陷入重视人才但又必须迁就人才的两难境地。因此,依靠集体的力量培养人才,依靠集体的魅力吸引人才,是情报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团结不是简单的汇集,只有追求目标一致,发力点才能聚集。因此,一要形成梯次配备的年龄和职务结构。情报队伍始终处在不断变化、新老交替的过程中,要保持人才生长的动态平衡和良好循环,必须坚持职务梯次配备,年龄老中青结合。二要形成有层次的情报知识结构。既要发挥老同志经验丰富,情报定位精准的优势,又要鼓励新同志善于尝试新手段、新方法的热情。三要形成专长互补的能力结构。每个情报部门都要做到专业特长人员相对齐全匹配,并根据各层次工作的特点,保持适当的比例。
构建系统化、模块化、网络化的情报人才培养储备体系,是应对情报人员成长周期长、岗位流动大,人才易流失的重要法宝。培养储备体系系统化,要求情报部门与院校紧密联系与沟通,将部门未来若干年发展所需的各专业、各层次人才数量及需掌握的各项技能形成培训模块清单,采取定向培训与岗位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各领域的培养路径,改变先通才、后专才;先育人、后用人,学、用脱节的现状,加快实用型人才的补充和成长;培养储备内容模块化是指根据各个层次的情报人员现状,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建立并完善人才晋级(提高能力)再培训模块,使情报人才学有场所,学有内容,处在不断巩固与提高的过程中,减缓被时代淘汰的危险;培养储备体系网络化要求建立情报人才信息库,全程跟踪、记录培养成才过程,实施评估和结果反馈制度,为人才的后续培养、调配使用提供准确信息,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行情报人才发展计划管理制度。情报人才的体系构建从人才的培养源头——院校抓起,改变先招生后分配的原则,从需求出发,从顶端设计,在培养数量、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等方面都要求院校与情报部门紧密联系和沟通,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情报人才培养储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