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食物中提供的热能略高于体内基础代谢与劳动所需能量的总和,一般的高出10%,这是食物对能量产生的刺激作用,称为食物的特别动力作用。蛋白质的特别动力作用为30%,糖类6%,脂肪最低为4%。
——摘自《护士继续教育手册》
答:碳水化合物包括糖类与淀粉,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每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这个比数和水相同,顾命名碳水化合物。低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有甜味,又称糖类。碳水化合物分单糖、双糖、低聚糖和多糖4类。糖的结合物有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3类。
——摘自《护士继续教育手册》
答: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有3点。(1)P-P间隔相等,R-R间隔相等,P波与QRS波群相互无关;(2)P波频率大于QRS波频率;(3)QRS波形态取决于异位节奏点。节奏点常在阻滞部位稍下方,如节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上,则QRS形态正常;节奏点在房室束分支以下,QRS时间常延长。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心室率不发生极度缓慢时,病人仅感觉心悸、乏力,活动后症状加重;心室率极度缓慢时,病人可发生心功能不全和脑缺血症状;心室率<30次/min,可出现阿-斯综合征。
——摘自《护士继续教育手册》
答:标准对照是最常用的一种对照,指以标准值或正常值作为对照。研究药物的疗效时,即实验组接受某新药和新疗法的处理,对照组则接受被公认的或当时流行的标准的治疗方法。标准对照的优点是比较安全、稳妥,多用于临床研究中不便使用空白对照组的情况,例如研究某药物治疗褥疮,如设空白组则不利病人康复。
——摘自《护士继续教育手册》
答: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4个。(1)遗传素质:个性虽然不是先天性的,但它与人的遗传素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及某些内分泌活动水平直接有关。身高、体重、体型、外貌等特点,往往由于社会评价不同而影响一个人个性形成,尤其是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容易形成内倾、孤僻、急躁等性格;(2)生活环境:环境是指对人发生影响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它制约着人的个性形成的方向、性质、快慢和水平。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经济地位、风俗习惯、道德风尚,都对人的性格形成有显著影响;(3)家庭和学校影响:家庭因素最早影响人的个性的形成。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个性等,对子女个性形成影响很大,如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而形成孩子自私、任性、缺乏独立性等不良性格。另外,学校的教育,校纪班风,教师思想品德,言谈举止,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形成;(4)文化因素与社会阶级影响: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行为模式等都与文化素质密不可分。社会文化影响着社会成员共同的行为模式,同一文化层次的人群中,多数人具有共同的心理特征。但在同一文化社会中,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及反应方式各不相同。
——摘自《护士继续教育手册》
答:心室颤动时,心电图表现为QRS-T波群完全消失,而代之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极其不匀齐的波群,其频率为250~500次/min。心室颤动一旦发生,病人迅即出现阿-斯综合征,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体检无心音、脉搏,继之呼吸停止。发现室颤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尽快恢复心跳,包括心前区叩击、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立即开放静脉,静注利多卡因100mg及其他复苏药物,如心电图显示颤动波高大而频繁,应进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摘自《护士继续教育手册》
答:立即就地抢救,或置病人于硬板床上,仰卧位,使病人头部尽量后仰,颈部伸直,立即进行心前区叩击,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做口对口人工呼吸。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准备好心三联、呼吸兴奋剂及各种抢救药品,遵医嘱给药。尽快进行心电监护,准备好电击除颤,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应检查口腔,取出假牙,清除异物。观察与严格记录出入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