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冬,滕迎春,范家英,张静静,路玫
郄穴为主埋线治疗胃溃疡27例
于冬冬1,滕迎春1,范家英2,张静静2,路玫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65;2.河南中医学院海外教育学院,郑州 450008)
穴位埋线;胃溃疡;郄穴
胃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患者以上腹痛、呈周期性、节律性发作和反酸、胃脘部灼热感就诊,通过体征及X线钡餐、胃镜检查可以确诊。笔者以“阴经郄穴主治血症,阳经郄穴主治痛症”为指导,以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为主穴埋线治疗胃溃疡27例,现报道如下。
27例胃溃疡患者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
①长期反复发生周期性、节律性的慢性上腹部疼痛,应用碱性药物可缓解;②上腹部有局限性深压痛;③X线钡餐造影见溃疡龛影;④内窥镜检查可见活动期溃疡。
取梁丘(双)、中脘、建里、天枢(双)、足三里(双)、脾俞透胃俞(双)、肾俞(双)。埋线施术前,嘱患者放松心情,采取适当体位,选好穴位首先用碘伏消毒,然后用75%乙醇脱碘,用消毒镊子将PGLA晶丝线体置入一次性埋线针前端,根据不同腧穴,左手拇指食指绷紧或提捏起腧穴处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到所需深度,出现针感后边出针边推针芯,将线体留置入穴位内,出针,用棉棒按压穴位,贴上创可贴即可。每月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者基本消失,溃疡及周围炎症全部消失。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溃疡消失,仍有炎症。
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溃疡面积缩小≥50%。
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溃疡面积缩小<50%。
27例胃溃疡患者经治疗后,痊愈22例,显效4例,有效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3%。
胃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郄穴为经脉之气深聚的部位,主治本经本腑的病变,阳经之郄穴主治痛症,梁丘穴为足阳明胃经之郄穴,主治胃之病痛;足三里既为胃经之合穴,又是胃腑下合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提出了“合治六腑”的理论。以梁丘为主穴,配以足三里,能有效地解除贲门、幽门、胃体之痉挛,使过强或过弱的胃张力恢复正常,从而达到解痉止痛的目的。中脘穴是胃的募穴,又是腑会,与天枢、建里配用主治胃痛、吞酸、腹胀等。脾俞、胃俞为背俞穴,合用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等。中脘配胃俞,临床上属于俞募配穴,能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肾俞乃肾脏精气所汇聚的部位,具有益髓填精,固元培本的功效。
穴位埋线是针灸疗法的延伸,线埋入后液化、吸收,产生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是融多种疗法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同时可使T细胞活化增殖,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血浆、胃壁组织的CAMP升高,增加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从而提高人的免疫机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HP)等攻击因子的活力。PGLA晶丝线为高分子聚合线体,由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而成,与传统羊肠线相比,不含有蛋白成分,避免了蛋白过敏排异反应和穴位处结节产生,增强了安全性。通过PGLA晶丝线长时间非特异性穴位经络刺激,可达到整体调节的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促进局部溃疡面的愈合,以达到临床治愈或缓解症状的目的。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1-155.
[2] 陈贵廷,薜賽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S].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2:256-260.
2012-12-29
于冬冬(1983 - ),男,2012级博士生
1005-0957(2013)07-0594-01
R246.1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3.07.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