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莉华,白跃宏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235)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1]。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生率仅次于颈型颈椎病,占颈椎病中很大的比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纳入本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给予颈椎脊柱减压牵引治疗基础上辅以动态干扰电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2-07-2013-02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参照《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手臂麻木、疼痛),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2)压颈试验或臂从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x线、MRI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4)并排除脊柱失稳、近期有颈椎骨折、严重椎管狭窄、严重骨质疏松、阳性乔治斯测试、脊柱结核、肿瘤、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情况。两组年龄、病程、性别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病变部位
病变类型
所有患者均先进行牵引治疗,治疗组采用SDS 9900颈椎脊柱减压牵引系统进行仰卧位牵引治疗,首次治疗时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变椎体部位等参数输入系统内,牵引力为体重的10%,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牵拉力量,每次治疗时间为28分15秒。对照组采用SD-S02型牵引治疗仪进行颈椎枕颌牵引,患者取坐位,首次牵引力为患者体重的10%左右,选取间歇模式,每次持续20 min。两组患者每天各牵引1次,牵引结束后休息5~10 min,然后采用日本产SD-21型动态干扰电治疗仪进行治疗,将4个直径为6 cm圆形吸附电极于患者颈肩部疼痛点为中心交叉放置,吸引压为30~300 mm Hg,基础频率为(4000±100) Hz,差频为 0~100 Hz,电流强度 0.5~2.0 ma,每天治疗 1 次.每周治疗5 d。
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及生存质量量表SF-36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VAS测量方法[3],要求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一条10 cm长线段上做出标记,线段左端为0分,表示无疼痛;线段右端为10分,表示最剧烈疼痛[4]。SF-36健康量表[5]包涵了与健康相关的8个方面: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此外还包括健康变化,用于评价过去1年内的健康变化,分数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好。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注:轻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他评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他评评分比较(±s)
注:与组内治疗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b P<0.05
?
随着人们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重视,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6-8]。临床试验证明,对于常见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大多数能通过适宜的保守治疗,得到缓解[9,10]。
牵引是一种传统、有效且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11]。传统牵引治疗多为一维牵引,无法根据突出部位精确定位到病变节段,且治疗过程中颈部周围组织较为紧张,下颌部位尤感不适。本研究所采用的是由美国宇航局及美国国防部共同研制的SDS 9900型脊柱减压牵引系统[12],治疗优势:(1)先进原理:每秒13次的自身反馈系统随时调节治疗方案,能有效的解除椎旁肌肉抵抗,颈部肌肉处于完全放松状态,对牵拉力没有阻挡,从而保证有足够大的负压作用于病变间隙,使病变间隙逐渐增宽、突出间盘回纳或突出缩小成为可能[13,14];(2)准确定位:能准确定位到病变节段,根据设定的角度进行治疗。真正实现了个体化治疗模式;(3)有效减压:解除对神经、血管及脊髓等组织的刺激或压迫,有助于营养和水分进入椎体,改善血液供应、促进炎症消退,促进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4)舒适无损伤:治疗过程中患者整个头部被固定在系统根据颅骨解剖结构而设计的头部支撑架中,处于完全放松状态,让患者感到很舒适,从根本上确保了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SDS 9900颈椎脊柱减压牵引系统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同时实现了治疗、舒适的完美结合。从根本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 常修河,董金海,彭全喜.牵引加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4):122.
[2] 李增春,陈德玉,吴德升,等.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3):1796-1798.
[3] Huskisso n EC.Measurement of pain[J].Lancet,1974,2(7889):1127-1131.
[4] Miller CE.Arthritis and the role of the physician in nonmalignant pain and disability[J].Health Soc Policy,2002,16:33-42.
[5] Ware JE Jr,Sherbourne CD.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I.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J].Med Care,1992,30(6):473-483.
[6] 许成君,王相立,范学龄.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 医药产业资讯,2006,3(15):4-5.
[7] 谭春红.女性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及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05,4(2):14-15.
[8] 陈昌乐,王艳,贺国培.颈椎病患者抑郁情绪的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7,19(2):106-107.
[9] 徐国惠,刘昕.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综合治疗[J].当代医学,2009,15(33):61.
[10] 李利,李倩.颈椎牵引,电针配合头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12):55-56.
[11] 任大星.牵引并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00例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34-35.
[12] 汤艳,陈惠德.非手术脊柱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和机制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063-1065.
[13] 青祖宏,刘明,高巍.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 9000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初步报告[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1,6(3):376-380.
[14] 白跃宏,俞红.脊柱减压牵引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