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思考

2013-04-07 14:44郑丽敏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德育大学生教育

郑丽敏

(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1]。自古以来,感恩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在当今社会,感恩更是每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行为准则,“由于认识到索取与奉献的意义,我才成为人,当我开始报答时,我才成为人”[2],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却日渐呈淡薄趋势,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笔者拟对此做些分析和思考。

一 当前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一)对父母的辛勤养育无怜惜报答之意

“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养育了我们,对我们而言,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恩情。“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大学生本应好好感谢父母报答父母,然而随着当前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大学生的物欲开始膨胀、价值观开始发生扭曲,于是他们渐行渐远,不仅看不到父母的辛勤付出、含辛茹苦,反而把父母的疼爱和养育看作是是理所当然的,更不用说怜惜、体贴、孝敬和报答父母。当前在校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被看做“小皇帝小公主”,享受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高级待遇,他们从没有吃过什么罪也没有受过什么苦,所以在这种被溺爱的环境下变得我行我素、目中无人,稍有一点不顺心就开始抱怨怪罪父母不能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不能给他们找到更好的归宿,不仅如此,他们还盲目跟风攀比、追求超前消费,把父母用血汗挣来的钱用于玩游戏、谈恋爱、买名牌,更有甚者虚报学费和生活费欺骗家长,他们感恩孝敬父母之心何在?让人不仅唏嘘心寒!

(二)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无友好感激之情

“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进步和事业发展都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受施者要对施者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并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报他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每个人的成长无不凝结着老师的辛勤培育和汗水,老师理应得到尊重,然而,在当今大学校园里,课间不擦黑板、课上顶撞老师破坏纪律、逃课旷课等不尊重老师的现象已不稀奇,有些大学生对待老师缺乏最起码的尊重,与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对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讲解吝啬说声“谢谢”,真是惜字如金啊!在我们困难时,是谁伸出援助之手?在我们无助时,是谁给我们以力量?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同学!是他们鼓励我们走出人生的低谷,让我们拥有勇气重新找到希望和阳光!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同学!然而,在当今大学校园里,某些大学生对友情和同学情都看的非常的淡漠,大多时候考虑的是自己的欲望和利益是否得到满足,刚刚复旦大学发生的“黄洋遭舍友投毒案”真是让无数人扼腕叹息,人们不禁感叹:如今的大学校园是怎么了!

(三)对大自然和社会给予的一切无敬畏回馈之心

大自然是我们的栖息之所,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要齐心协力爱护它。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因此我们应该感恩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大学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设者,保护环境、爱护自然是他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部分大学生却对大自然缺乏应有的感恩意识,漠视大自然的孕育之恩,不注意保护校园环境。走在校园里,我们时常会在各个角落里发现被随处乱扔的各色各样的垃圾:一次性饭盒、塑料袋、废弃书纸等,多数大学生对此视而不见。社会给我们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安定的生活坏境,是社会用其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们,给我们提供了生活的舞台,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们应该对整个社会感恩。当前,国家和社会各种力量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助学体系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极大的关怀和关注。然而,有的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缺乏应有的感恩意识,不仅没有认识到安定的社会环境是自己能够获得良好学习环境的前提,而且对社会缺乏基本的责任意识和回报意识。

二 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带来的危害

(一)不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文化的积淀,是我们应该共同继承和弘扬的传统美德。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我国的经济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信息浪潮的袭来,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国内外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使中华传统美德主体面临空前的挑战、困惑与迷惘,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理应担当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中华优秀感恩文化需要由他们来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大学生应不断增强自己的感恩意识,培养自己的感恩情怀,提升自己的感恩品质,践行自己的感恩行为,然而,目前高校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逐渐淡漠、感恩情怀的逐渐减少,感恩品质的逐渐下降、感恩行为的逐渐缺失着实令人担忧,他们不懂得感恩父母的辛勤养育、不懂得感恩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不懂得感恩大自然和社会的馈赠的现状将对中华优秀感恩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不利于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学会做人是高校德育中的主要内容,感恩是做人的重要内涵,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能丰富和发展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内容,探索学校实行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而实现高校德育的目标。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无疑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这其中既包括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一颗感恩的心及完善的人格,如果一名大学生没有一颗感恩的心,他就不会很好地去听从教师对德育的教化,也不会很好的去实践高校对大学生德育的要求,所以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不利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不利于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和谐校园构建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的构建需要每个学生的共同配合和努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大学生中倡导“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营造感恩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而引导大学生的感恩行为,这样我们的校园就会充满友爱变得和谐,如果一名大学生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他也就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就会缺少良好的文明素养、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与同学们相处时就会容易产生摩擦和伤害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那么就不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三)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地成长与成才

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固然重要,但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和心理素质的强弱同样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而其中感恩意识便是衡量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著名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曾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可见感恩之心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拥有感恩之心就会对身边的人和周围的一切抱有感激,就会很容易地感到幸福和发现生活的美好,并会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呵护,这样他们的身心就会达到平和,也就塑造了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从而有利于他们健康地成长与成才。相反的,没有感恩之心的大学生但凡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会抱怨于社会,抱怨于他人,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很好的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也不能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原因,并且经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倾向,把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的关心和呵护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也就不利于他们健康地成长与成才。

三 高校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举措

(一)构建感恩教育课程体系以形成高校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

感恩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体现,要取得实效,不能对其一蹴而就,必须要构建感恩教育课程体系以形成高校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感恩教育理念。感恩教育理念是教育者在感恩教学实践及感恩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感恩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正确的感恩教育理念对高校感恩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感恩教育者对感恩教育理念的设计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要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其次,要采取恰当的感恩教育方法。感恩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感恩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关于实现感恩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径,是感恩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原则的反应和具体体现,对提高感恩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感恩教育目的、完成感恩教育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感恩教育者要采取恰当的感恩教育方法。最后,要完善感恩教育的评价。感恩教育的效果是与感恩教育的评价分不开的,感恩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也应当建立起相应的感恩课程评价体系并纳入到学校整体教学评价体系之中。

(二)加强感恩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以保证高校感恩教育的质量

感恩教育教师是感恩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感恩教育的质量,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根本保证。首先,高校要加强感恩教育教师师德建设。高校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感恩教育教师培训中,另外,要加大优秀师德典型宣传力度,促进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同时,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其次,高校要发挥感恩教育教师的身教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更是无声无息的感染着学生,身教是无声的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感恩教育者要在感恩教育过程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最后,高校感恩教育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教育。感恩教育者自身要不断学习,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从而更好地利用专业、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工作,也就能更加有效地实现感恩教育的目标。

(三)开展网络感恩教育以增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力量

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迅速转变,当前高校的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长大的,他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强,对大学生开展网络教育,并把网络教育与传统的课堂教育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网络以其资源的丰富性、传递的快捷性和使用的便利性对大学生的思维、行为和价值观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感恩教育工作必须适应网络坏境的变化,根据感恩教育工作的实际,创新感恩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网络教育具有丰富的形式和内容,为感恩教育的开展提高了良好的条件和空间,高校可以创建一些感恩教育网站或者利用校内网、论坛、qq 群、微博等网络工具及时将有感恩教育意义的文章、心得以及感恩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公之与众,这样既传播了感恩教育的思想,提高了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避免了以往的单一的感恩教学模式。同时利用校内网、论坛、qq 群、微博等网络工具专业老师可以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指导、了解学生的感恩思想动态,学生也可以向专业老师表达自己的困惑、提出自己的问题、贡献自己的良策,这样就拉近了感恩教育者与学生的距离。

(四)借鉴国外感恩教育有益经验以弥补我国高校感恩教育的不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有所差异,在德育培养上也有所区别,但在感恩教育方面有些国家有其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国外感恩教育有益经验可以开阔我们感恩教育的视野,弥补我们感恩教育的不足。在国外,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极其普遍,日本在感恩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视体验性教育,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多次公开交流课和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时刻牢记和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和关照;美国首创了感恩节,在美国人的大小集体活动中基本上都有短暂的感恩仪式,感恩文化体现在美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韩国的感恩教育以“孝”、“忠”作为核心内容,小孩子胸前都会挂“孝行牌”以此来提醒和督促自己的行为。不难发现国外的感恩教育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的“内化”,使感恩意识深深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自觉的转化为外在的感恩行动,而我国的感恩教育往往强调灌输说服的方法使学生有种被迫的感觉,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借鉴,另外,我们也需要借鉴国外的体验性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情感体验和判断、选择能力,从而启发学生自觉的养成感恩的德性。

(五)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促成高校感恩教育的实施

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这一重要论断对高校的感恩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高校在感恩教育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人文关怀的精神,尊重人的主体性,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高校在感恩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大学生在学业、生活、情感、就业等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高校可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援助,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又有助于感恩教育的顺利开展。

[1]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9-12.

[2][美]赫舍尔.人是谁[M].隗仁莲,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3]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J].中国德育,2006,(1):36-39.

[4]柳礼泉,张红明,吴红艳.感恩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9,(2):3-6.

[5]秦艺芳.高校加强对 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措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8):84-86.

[6]谢琴.大学生感恩教育探讨[J].教育探索,2012,(6):137-138.

[7]刘延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J].前沿,2013,(2):176-177.

[8]丁华.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N].光明日报,2007-04-25(010).

猜你喜欢
德育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