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琴,程 雪,董晓琳,査安生
(1.安徽中医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安徽 合肥230038;2.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安徽 合肥23003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由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于1983年在人胃黏膜组织中发现并分离,并发现其与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而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Hp是世界上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全球近一半人口感染Hp,我国更是Hp的高发地区,其感染率平均约为59%[2],根除HP感染可明显改善胃炎的症状,也能降低胃癌发病率[3]。根据最新2012年井冈山会议达成的共识意见,Hp根除指征及其方法已相应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需要根除Hp者采用铋剂加质子泵抑制剂(PPI)加2种抗菌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4]。然而,由于医生不规范用药、患者依从性差、抗生素耐药性及毒副作用、肠道菌群紊乱、复发率高等给治疗带来重重困难[5]。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从中医着手寻找新的杀灭Hp突破口。现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根除Hp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由Hp感染所引起的主要症状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轻者仅有上腹部不适,嗳气,重者则出现胃脘部疼痛、胀满,呃逆等症状。可归纳为中医“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呃逆”等范畴。
幽门螺杆菌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病因病机亦为多种多样,外感六淫(包括Hp感染)、内伤七情及饮食劳倦失调等皆可引起。杨春波等[6]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涉及脾、胃、肝和湿、热、寒、积等,而主要是脾、胃、肝和湿、热、气,从中可知湿热既是外因又是结果,而肝胃不和、脾胃气虚是内因也是结果。周正华等[7]研究认为Hp所导致胃病的病机实质以脾虚为本,湿阻为标。王胜英等[8]研究认为反复持续的外邪侵袭是Hp的主要病因。马锡金等[9]认为饮食不节是Hp“外邪”入侵的途径,情志内伤、禀赋不足是Hp“外邪”乘虚而入的基础。盖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均可致脾胃受损、湿浊内生、郁久化热,以致蕴成湿热阻滞中焦。湿阻气机不畅,则为痞满、胃痛,热灼胆汁而见口苦。湿为阴邪,致病程缠绵,这与HP致慢性胃炎难愈的特点颇相一致。
单味中药。王建平等[10]对感染Hp模型的小鼠随机分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黄连、大黄、黄芪及阿莫西林灌胃观察Hp根除情况,结果表明黄连、黄芩、大黄的根除率较高,分别为76%、64%、68%。陈芝芸等[11]将100味中药进行体外抑制Hp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黄连、黄芩具有高度抗Hp的作用。吴静等[12]通过体外抑制试验,观察黄连及盐酸小檗碱抑制Hp的作用研究,实验证实黄连杀菌作用明显优于盐酸小檗碱,提示黄连杀灭Hp可能是由多种成分共同作用。国内诸多学者用体外细菌培养的方法对具有抑制Hp作用的单味中药进行研究,几种主要单味中药抗Hp的研究频率为黄连76.19%、黄芩61.15%、大黄46.12%、黄柏38.15%、延胡索38.15%、厚朴23.11%[13]。吴静等[14]统计65篇文献,其中有62篇认为黄连具有高度抗Hp的作用。
中药复方。中药复方汤剂不仅能够直接杀灭Hp,还可以调整全身和胃黏膜局部屏障功能,进而达到辅助杀菌并改变Hp的寄居环境,使其不利于Hp定居或繁殖,同时提高人体对细菌的抵抗能力,不易发生体内菌群失调和耐药现象[15]。刘建明[16]将8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汤剂(黄连15g,黄芩15g,白术l5g,丹参10g,三七9g,黄芪20g,党参12g,甘草3g,大枣12g)口服,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7.5%,观察组总有效率9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李晓琳等[17]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对Hp相关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症状改善、Hp的根除及胃黏膜炎症缓解均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宁学洪等[18]研究蒲葛舒胃灵(蒲公英、葛根、陈皮、黄芪、砂仁等)对多种胃溃疡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实验证实蒲葛舒胃灵能够减少大鼠实验性胃溃疡面积,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发现蒲葛舒胃灵有较高的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杨林青等[19]用益胃散治疗Hp相关性胃炎66例,对照组45例给予丽珠胃三联(枸橼酸铋、克拉霉素、替硝唑)治疗。结果两组治愈率、Hp清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发现,复方抗Hp主要:一是能直接抑制HP,二是能削弱HP的毒性,三是能提高远期疗效减少复发[20]。
査安生等[21]观察健胃冲剂联合西药对Hp初次根除失败补救治疗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根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根除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黄菊萍等[22]将206例Hp阳性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组加荆花胃康胶丸,结果Hp根除率对照组78.0%、治疗组9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伟等[23]观察清胃降逆方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结果两组Hp根除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张雨[24]观察枳术汤、保和丸加减(柴胡10g,白术30g,薏苡仁30g,茯苓30g,蒲公英30g,连翘30g,黄芩10g,丹参30g,延胡索12g,厚朴6g,枳实10g,炒莱菔子20g,麦芽20g,鸡内金10g,神曲20g,焦山楂20g,生姜3片。日1剂,水煎服)联合西药根除Hp,结果Hp根除率治疗组94.3%、对照组81.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车素云[25]用柴胡10g、香附10g、太子参15g、姜半夏10g、白及15g、黄芩10g、黄连6g、蒲公英30g、延胡索9g、木香6g、炙甘草6g联合PPI三联疗法。结果总有效率和Hp转阴率观察组分别为84.34%、79.52%,对照组分别为67.47%、54.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喻子良等[26]观察丹参饮与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Hp根除率,结果Hp感染根治率显著提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王敏等[27]观察猴头菌颗粒联合西药治疗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和Hp转阴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及Hp根除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曹远景等[28]将120例Hp阳性患者分为2组,两组均用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甲哨唑片口服,治疗组加用香砂六君子丸,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王鹏[29]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蒲元和胃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照组仅使用西药,结果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84.4%、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
宋京英等[30]通过对40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在以H2受体拮抗剂为主的胃二联加针刺的治疗研究中发现,针刺足三里、内关等穴可以取代甲硝唑片,成为治疗Hp感染相关性胃炎较理想的治疗方案。洪新田等[31]对50例难治性溃疡患者采用在胃镜下行清创、喷洒云南白药和珍珠粉,配合中药愈疡汤及法莫替丁口服。结果与对照组(洛赛克和丽珠胃三联)相比较,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溃疡愈合率、抗溃疡的复发、不良反应等优于对照组,Hp根除率两组无显著差异。刘红等[32]对230例口腔唾液Hp阳性患者使用中药漱口,结果中药漱口剂对清除口腔Hp具有一定的作用,且未见局部刺激及不良反应。
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中药不仅具有不同程度的抗Hp作用,某些中药的疗效甚至堪比西医的治疗效果。中药还能够迅速缓解症状、根治原发病、通过整体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姜立根等[33]对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疾病的临床文献分析得知,单用中药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中西药联合应用能够提高Hp的根除率。然而,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研究现状仍然存在诸多缺陷:①虽然中药具有抑制Hp功效,但是缺乏抗Hp的主流药物。②某些中药或中药提取物具有提高Hp根除率的作用,但确切疗效和药物组合方案尚未得到公认。③中药杀灭Hp的作用的途径和机制尚无科学的解释。④目前中药杀菌作用研究大多为体外抑制试验,体内治疗效果尚缺乏有力的论据。⑤目前国内中药抗Hp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多为小样本观察,缺少按GCP原则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对照研究,其疗效结果很难得到广泛认可。因此,应充分发挥现代药物制剂技术,研制出高效低毒的中药制剂,并与西医疗法相结合。
[1]Lang L.Barry Marshall 2005 Nobel laureate in medicine and physiology[J].Gastroenterology,2005,129:1813-1814.
[2]胡伏莲.2005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J].中国医刊,2007,42(2):17-18.
[3]Fuccio L,Zagari RM,Eusebi LH,et al.Metaanalysis:can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treatment reduce the risk for gastric cancer[J].Ann Intern Med,2009,151:121.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分组.幽门螺杆菌共识意见(2012·江西井冈山)[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10):655-661.
[5]陆玮,陆思源.根除幽门螺杆菌初治失败的原因和对策[J].上海医药,2010,31(3):110-111.
[6]杨春波,杨永昇.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研究述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7):1590.
[7]周正华,杨强,陈大权.清胃合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湿热壅滞型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8):504-505.
[8]王胜英,刘悦明,陈鹏,等.消幽颗粒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5,46(12):907-909.
[9]马锡金,于世良,陈萍,等.胃康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100 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6,47(3):187-189.
[10]王建平,彭孝纬.单味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动物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4):345.
[11]陈芝芸,项柏康,朱林喜,等.单味中药对幽门螺旋菌抑制作用的试验研究[J].时珍国药研究,1996,7(1):25-26.
[12]吴静,王克霞,胡联华.黄连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86.
[13]唐小梅.中药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10):24-25.
[14]吴静,王克霞.中药体外抑杀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5,3(3):177-180.
[15]陆菁菁.简述Hp相关性胃炎治疗中有关根除Hp的中西药治疗近况[J].中医临床研究,2012,4(6):11-13.
[16]刘建明.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5):943-944.
[17]李晓琳,黄穗平.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2007,9(5):32-35.
[18]宁学洪,宁学玲,黄馨仙,等.蒲葛舒胃灵对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5(4):278.
[19]杨林青,窦逾常,逯遥.益胃散与丽珠胃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2009,30(21):2650-2651.
[20]潘虹.中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2):49-50.
[21]査安生,石美雅,章小平,等.健胃冲剂联合西药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病的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25(3):11-12.
[22]黄菊萍,邹海,刘志军,等.荆花胃康胶丸对幽门螺杆菌抑制作用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4):34-35.
[23]刘伟,徐明中,郭丽媛,等.清胃降逆方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8(6):593-595.
[24]张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88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12):1304-1305.
[25]车素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0):8-9.
[26]喻子良,古丽孜热.毛拉,周静.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8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416-417.
[27]王敏,王嫱.中西结合治疗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2):21-22.
[28]曹远景,卖国明,王吴.中药联合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566-567.
[29]王鹏.中药蒲元和胃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0):71.
[30]宋京英,王文生.针刺配合西药治疗Hp感染相关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3,23(4):213-214.
[31]洪新田,陆小敏.经胃镜清创、喷药和中西药内服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50例[J].江西中医药,2005,36(6):41- 43.
[32]刘红.中药漱口剂对口腔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J].医学信息,2011,24(5):2594-2595.
[33]姜立根,刘华一.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疾病的临床文献分析[J].江西中医药,2012,43(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