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与英语阅读教学

2013-04-07 11:00郑景芳
关键词:连贯图式语篇

郑景芳

(荆楚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语篇分析与英语阅读教学

郑景芳

(荆楚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受传统教学法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个句本位的问题。而语言存在于语篇之中,而不是句子之中,因此人们要研究语言问题,必然要把语篇作为研究对象。试从语篇和语篇分析的内涵着手,从预测语篇内容,激活导入背景知识、分析篇章模式以及衔接和连贯三个方面举例阐述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篇分析。

阅读教学;语篇;语篇分析

一 引言

受传统教学法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个句本位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时多采用正向策略(bottom—up strategy),从最小的篇章成分着手对篇章进行一步步地解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胡壮麟教授认为:“语言存在于语篇之中,而不是句子之中。人们要研究语言问题,必然要把语篇作为研究对象”。[1]Widdowson(1978)认为:“一旦我们承认需要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教授,我们显然再也不能仅仅用句子的术语来考虑语言。我们必须考虑语篇的特征以及怎样最好地教授语篇。”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句本位的教学模式,将语篇分析运用到阅读教学,即“引导学生识别篇章中的组织结构模式及规定这些组织结构模式的相对位置是如何产生意义的,以及识别篇章中的组织结构模式及规定这些组织结构模式标记的语言手段”。[2]

二 语篇和语篇分析

对于什么是语篇(text),语言学家们给出了不同的定义。Quirk提出“语篇是实际使用中的得当连贯的语言片段”,[3]Halliday则将语篇定义为“一个语义单位”,“任何口语或书面的、长短不限的、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段落(passage)”。[4]黄国文认为语篇是“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5]刘辰诞认为“篇章是指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或交际事件”。[6]通过对以上的定义进行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出:1.语篇与大小长短无关,短可以是一个交通标志,如DANGER!长可以是一部小说。它可以是口头的,比如一次谈话,也可以是书面的,比如一张便条。2.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而不是一个语法单位。3.语篇必须形式衔接,语义连贯,表达一个完整的信息,具有交际功能。

语篇分析,又称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Harris 1952年第一次提出这一术语,之后结合了心理学、语用学、哲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逐渐发展起来。Harris认为“语言不是存在于零散的词或句子中,而是存在于连接的语篇中。”[7]语篇分析是“对比句子或语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8]也就是说语篇分析是着眼于语篇整体,兼顾语言的形式和功能,采用反向策略(top—down strategy)对语篇进行解码, 从宏观层次上分析语篇的整体结构,分析构成语篇的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形式上的衔接和语义上的连贯,以及语篇的交际方式和文化、语境特征。

三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预测语篇内容,激活导入背景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建构者。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建构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系统为基础对新知识进行编码,建构新的知识系统。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即学生脑中的图式知识。Widdowson(1983)认为,图式是已知事物或信息存储于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是人们从不同经历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并按情景分门别类储存于大脑的知识结构的立体网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已有的图式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领学生激活先存知识,建构新的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文章题目大胆预测文章内容、体裁和篇章结构,积极思维,展开小组讨论,加强合作学习,激活图式知识,修补已存图式知识的缺陷,发挥图式的“预热”功能,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分导入新的与语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篇章语言学的知识,完善学生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2.分析篇章模式。

篇章模式是语篇组织的宏观结构,是语篇中各个主要部分的组合结果。对篇章模式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上而下的阅读习惯,高屋建瓴地把握整体的篇章的架构和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同时把握形式和内容,加深对篇章深层次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常见的篇章模式有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概括-具体模式(general-specific pattern)、原因-结果模式(cause-effect pattern)、时间-顺序模式(time-sequence pattern),主张-反主张模式(claim-counter claim pattern)和叙事模式(narrative pattern)。在实际篇章中,一种模式很少单独出现,多数情况是与其它一种或多种模式相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篇章。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Charlie Chaplin 为例:

作者总体上采用了时间-顺序模式,但在最后一段,作者采用了叙事模式,以轻松幽默的语气讲述了一件让人义愤填膺的事情:卓别林死后尸体被偷的事件。Shiffrin认为对于叙事模式的篇章可以用“orientation时间、地点、人物的定位—complicating actions叠合的事件—evaluation对事件的评论—resolution对故事的定论”模式来进行分析。时间——卓别林死后几个月,人物——两个偷尸贼,事件——偷尸贼偷走了卓别林的尸体进行敲诈,对事件的评论——警察以极低的效率追回了尸体,对故事的定论——作者认为这或许是卓别林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笑声。经过这样的分析,这段话的内容和结构就变得一目了然。

3.分析衔接和连贯。

衔接和连贯一直是语言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也是语篇分析的重点。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不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捕捉表层形式衔接手段的线索来探寻语篇句子之间,段落之间以及整个语篇意义的连贯,更好地理顺篇章的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会在写作中正确使用各种衔接手段提高写作技巧,写出简约流畅、清晰明了、跌宕优美的文章。

请看下例:

A. It's just that I see all these famous people on TV, and, well, it's hard not to want the same thing for myself—attention, love from millions of people...

B. Love? Do you think people actually love celebrities? I don't think so! The public enjoys watching famous people get into trouble even more than they like watching them succeed.

在这个简短的对话中,说话者用到了Halliday amp; Hasan所提出的五种衔接手段: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说话者用 they照应The public,用them照应famous people,用so替代 people actually love celebrities,用Love既省略了主语millions of people,也省略了宾语 famous people,用and连接两个并列的句子,同时使用词汇衔接手段,用同义词celebrities代替A所说的famous people,避免词汇上单纯的重复。通过上例可以看出,各种衔接手段的灵活综合的使用可以让语篇简洁、顺畅,避免了晦涩和冗长,使语篇更加紧凑,语义更加连贯。

当然衔接的手段还有很多,既有隐性衔接,也有显性衔接,比如时体一致,语音语调模式,句子的结构和先后排列顺序,人们共有的世界知识,及物性结构关系,甚至语篇结构等。读者和听众也可以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中去寻找衔接的线索。

四 结语

将语篇分析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可以打破传统的句本位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线索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和综合,提高学生把握文章整体结构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但语篇分析教学也不排斥词汇和语法的教学,二者的关系是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逐步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同时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1]胡壮麟.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1(1).

[2]唐祥金.现代英语教学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3]Quirk 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language ,London:Longman,1985.

[4]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Arnold,1978.

[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6]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Harris,Z.Discourse Analysis[J].Language,1952(28).

[8]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Halliday,M.A.K.amp;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1976.

[10]王全智.也谈衔接、连贯与关联[J].外语学刊,2002(2).

ClassNo.:H319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OnDiscourseAnalysisandTeachingofEnglishReading

Zheng Jingf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ngchu Polytechnic College, Jingmen, Hubei 448000,China)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has been focusing on the sentences analysis .But the value of a language is manifested in its discourse rather than in sentences arrangement therefore , the discourse analysis should be as a goal to learn a langu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finitions of discourse and elabo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discourse analysi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discourse; discourse analysis

郑景芳,硕士,讲师,荆楚理工学院。

1672-6758(2013)03-0095-2

H319

A

猜你喜欢
连贯图式语篇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