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猪呕吐性疾病的防控措施

2013-04-07 13:14李彦云
饲料博览 2013年2期
关键词:猪舍病猪母猪

兽医临床上猪呕吐性疾病很多,生产实践中常见的疾病有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伪狂犬病、轮状病毒病、类圆线虫病、霉菌毒素中毒、胃溃疡等,要分清原因,辨证施治。

1 伪狂犬病

1.1 流行情况

本病的发生无季节性,但以夏秋季多发,常呈暴发性流行,初期死亡率高。伪狂犬病毒可在多种组织细胞和鼻咽黏膜、扁桃体局部淋巴结、肺等组织器官中增殖,疫苗只抑制临床症状,不能控制感染和排毒,隐性潜伏和随后激化的弱毒株可向未注苗猪散毒,不同毒株感染同一动物时,病毒可以重组,产生强毒力毒株,引起新的疫情暴发;应激因素,如饲料霉变、环境恶劣等,可以诱发本病。

1.2 症状和病变

本病的潜伏期为3~6 d,少数达10 d。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也可出现发热、精神沉郁症状,有些猪呕吐、咳嗽,一般于4 d内完全恢复。新生仔猪、哺乳仔猪发病症状明显,病猪高热、呕吐、食欲废绝、呼吸急促,有神经症状,兴奋,叫声嘶哑,无目的前进或转圈,继而出现肌肉痉挛、四肢麻痹、卧地、四肢做游泳状态运动。妊娠母猪可出现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弱胎。公猪感染后可出现睾丸肿胀或萎缩,丧失种用能力,母猪感染后可出现不育症。剖检病死仔猪,一般无特征性肉眼可见的变化,有时可见肺水肿,扁桃体出血坏死,脑膜充血、出血、水肿,肾上出现大量针尖状出血点,肝、脾、扁桃腺、肾上腺有点状坏死灶。

1.3 防控措施

采取检疫、隔离和淘汰病猪及净化猪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疫苗有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3种,免疫程序为种猪,第1次注射后,间隔4~6周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次产前1个月加强免疫1次,留种仔猪在断奶时注射1次,间隔4~6周加强免疫1次,以后按种猪免疫程序进行。

暴发本病时,猪舍的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用百毒杀隔日喷雾消毒1次,粪尿要发酵处理,分娩栏和病猪栏用2%的烧碱溶液消毒,每隔5~6 d消毒1次,哺乳母猪乳头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后再让仔猪吃初乳。将病猪隔离扑杀、深埋。

对发病症状轻微的猪应用复方盐酸吗啉胍注射液0.05~0.10 mL·kg-1,1次·d-1;对病情严重的肌肉注射2次·d-1,连续用药5 d;同时给病猪肌注猪白细胞干扰素1次·d-1,连续注射3~5 d;补充高免血清或健康猪血清,同时辅以黄芪多糖进行注射。

2 类圆线虫病

2.1 发病情况

猪类圆线虫病是由兰氏类圆线虫寄生在猪小肠中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对3~4周龄仔猪危害最大,主要在温暖多雨季节发生。病猪表现呕吐、出现肠炎,继而消瘦。若幼虫通过皮肤感染时,常引起湿疹;进入肺时,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体温降低;若移入心肌、大脑和脊髓时,可发生急性死亡,严重时因极度衰弱而死亡。

2.2 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栏舍、运动场的清洁干燥是预防本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并经常用石炭酸、2%苛性钠或石灰乳消毒地面。对临床腹泻严重的猪只,除采取驱虫药物治疗外,同时应进行补液、强心等辅助治疗。治疗药物可选用拌料喂服甲苯咪唑30 mg·kg-1;拌料喂服噻苯咪唑30~50 mg·kg-1;内服丙硫咪唑10~20 mg·kg-1;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2~0.3 mg·kg-1;溶于水灌服或拌料喂服左旋咪唑10 mg·kg-1;口服敌百虫100 mg·kg-1。

3 霉菌毒素中毒

3.1 症状和病变

猪群在采食霉变或被霉菌污染的饲料后,表现为食欲不良、精神忧郁,大部分时间卧地不动,但体温正常。种母猪眼结膜充血、皮肤苍白或黄疸、粪便带血、尿液颜色加深、甚至呈浓茶色,有的还表现流产或延迟分娩,母猪返情率上升、哺乳母猪泌乳减少甚至无乳。部分后备母猪或保育、生长育成小母猪特征性出现阴部发红。部分商品猪耳朵、四肢四侧和腹部皮肤出现红斑,皮肤发炎,下痢,便中带血,被毛粗乱,生长发育受阻,饲料转化率明显降低。病仔猪腹泻,部分伴有呕吐、兴奋不安,运动机能失调等神经症状,公仔猪包皮发炎,挤压时有恶臭混浊液体流出。种公猪性欲减退,食欲下降,结膜充血,有的种公猪出现睾丸肿胀或萎缩。

哺乳、保育舍仔猪普遍皮下呈胶冻样浸润,肌肉有小血点、血液凝固不良,肝肿大呈现黄色,质地变硬,表面有出血点,肠道出血,肠内容物混有血液,有的病死猪胃壁有溃疡、肺水肿和点状出血或岛屿状大片出血,淋巴结出血肿大,胸腹容积液,脑膜轻度充血、小肿,其他器官无明显病变。

3.2 防控措施

严禁使用发霉变质饲料,对轻微发霉的玉米,用1.5%的氢氧化钠和草本灰水浸泡处理,再用清水清洗多次,直至泡洗液澄清为止,但处理后仍含有一定毒性物质,须限量饲喂;辐射、暴晒能杀灭50%~90%的黄曲霉毒素;膨化、制粒能抑制霉菌孢子的生长,对饲料中原有的霉菌毒素无影响。

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后,应立即停喂发霉饲料,更换优质饲料,同时每头育肥猪用硫酸钠30~50 g,液体石蜡50~100 mL,加水500~1 000 mL灌服,以排出肠内毒素,保护肠黏膜;出现脑水肿,静注20%甘露醇1~2 g·kg-1;出现阴道脱和肛脱的,清洗消毒后采用外科手术法进行缝合,并用消炎药物治疗;出现腹水、肺水肿、出血、肾肿、拉稀及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可静脉滴注葡萄糖加维生素C和肌苷,保肝护肾,必要时氟苯尼考肌注或拌料控制继发感染。

4 流行性腹泻

4.1 流行情况

本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多在秋、冬、春季多发,大、中、小猪均可感染发病,日龄越小受害越严重。发病时间在12月~翌年4月,气温骤变、天气寒冷、气候突变时易发生,且流行速度快。大猪发病急,结束快,常常是大猪舍首发,发病后病猪水样腹泻,粪便呈草绿色,有恶臭,随后诱发全群腹泻,继而波及相邻猪舍并引起全场或某一地区相继感染发病。乳猪病程较长,危害最大,发病后处理不当,死亡率可达100%。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其肠绒毛和肠系膜淋巴结中,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饲料、饮水及用具等。

4.2 症状和病变

本病的潜伏期为5~8 d。发病初期猪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只出现少食或不食现象,体温正常,粪便无大异常,持续1~2 d,发病猪出现水样腹泻,粪便呈酸性,有一股特别的臭味,有的出现呕吐,呕吐多发生在吃食或吃奶后。大多数乳猪病初仍然吮乳,后因水样腹泻不止,脱水衰竭而死亡。母猪发病后常精神委顿、厌食和持续腹泻约1周,并逐渐恢复正常。

4.3 防控措施

做好猪群防寒保暖,增强猪群抗病力,有助于预防该病及减轻病势。在冬春季节猪注射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可明显减少发病几率及死亡率。严格做好猪场防疫、卫生、消毒、隔离工作,谢绝外人入舍等。猪群一旦发病,及时应用抗病毒药物至基本控制为止。在适当控料的同时,让病猪饮用口服补液盐或淡糖盐水,以防其严重脱水致死。为有助于病猪康复,也可在其饮水中添加EM液、大蒜素等绿色保健剂。对卧地不起的重症猪应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肌注强心剂、抗病毒药物进行抢救。发病期间应每天进行清栏消毒、勤换垫料。

5 传染性胃肠炎

5.1 流行情况

本病呈地方流行,以冬春两季多见,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哺乳仔猪发病,会造成大批死亡,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本病潜伏期12~24 h,有时长达4 d,一般在3~4 d内暴发并迅速传播,约经10 d达到高潮,随后呈零星发病,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

5.2 症状和病变

患病仔猪多有短暂体温升高(40~41℃),精神萎顿、厌食、呕吐和明显的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水样并有气泡,内含凝乳块,腥臭,但不见血液,病猪迅速出现脱水、消瘦等症状;哺乳母猪常与仔猪一起发病,母猪食欲不振、呕吐进而腹泻,部分母猪体温升高,高度衰弱。

剖检可见尸体脱水明显,病变主要在胃和小肠,哺乳仔猪的胃常膨满,胃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卡他性胃肠炎,胃底黏膜轻度充血、出血;肠内充满白色至黄绿色液体,3日龄小猪中,胃横膈膜面的憩室部黏膜下多有出血斑。小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态,肠管扩大,充满泡沫状液体和未消化的凝乳块,肠黏膜剥落,空肠、回肠绒毛萎缩,内膜变得粗糙,肠道充气、内容物液体状、灰色或灰黑色,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肾浑浊肿胀和脂肪变性,并含有白色尿酸盐类。

5.3 防控措施

可使用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苗进行免疫接种。加强养殖管理,实施“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分娩舍应重视做好保温工作,特别是春季,日夜温差较大,应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卫生,尽早使初生仔猪吃足初乳。在猪群各阶段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生长育成舍猪群发生本病时,应立即封锁发病猪场和生长育成猪舍,隔离病猪,对猪舍内外环境及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严格消毒。

可在生长育成舍猪的饮水中添加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同时肌肉注射痢菌净+病毒灵,连用2~3 d。也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收敛作用较好的药物(如高锰酸钾等)。育成猪、种公母猪可不用治疗,而通过加强养殖管理,提高其抵抗力,使其自然康复。

6 猪轮状病毒病

6.1 流行情况

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可引起仔猪急性胃肠炎,特征为急性腹泻。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成年隐性带毒猪和病猪,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呈地方性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多发。应激因素,特别是寒冷潮湿、不良卫生条件,对本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均有较大影响。

6.2 症状和病变

各种年龄和性别的猪都可感染本病,但在疫区由于大多数成年猪已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所以发病的多为60日龄以下的仔猪。发病初期猪精神委顿,食欲不振,不愿走动,呕吐,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色黑白或暗黑。病猪极度衰竭,伏卧,有渴感,持续性腹泻导致脱水,体内酸碱失衡,经4~7 d死亡。剖检病变主要限于消化道;胃弛缓,里面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肠管菲薄,半透明,其中充满液状,色灰黄或灰黑,小肠绒毛短缩扁平。

6.3 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卫生,做好仔猪的防寒保暖工作,减少应激因素,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在疫区要及早让新生仔猪吃到初乳,使其获得母源抗体保护,以减少发病。发现病猪,立即将其隔离到清洁、干燥和温暖的猪舍内加强护理,减少应激因素,清除粪便及被污染的垫草,消毒被污染的环境和器物。

给病猪自由饮用葡萄糖甘氨酸溶液(葡萄糖22.5 g,氯化钠4.74 g,甘氨酸3.44 g,柠檬酸0.27 g,枸椽酸钾0.04 g,无水磷酸钾2.27 g等溶于1 000 mL水中即成)或口服补液盐溶液(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葡萄糖20 g,水1 000 mL),同时进行对症治疗,投服收敛止泻剂,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防止继发感染,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盐水和5%的碳酸氢钠溶液,可防止病猪脱水和酸中毒。

7 胃溃疡

7.1 症状和病变

猪胃溃疡主要是指猪胃食管黏膜出现角化、糜烂和坏死,或自体消化,形成圆形溃疡面,甚至胃穿孔。本病常呈散发,多见于体重>50 kg的猪,个别发病猪会死亡。病猪表现为厌食、腹部不适、肠道运动异常,导致便秘或腹泻、胃出血及黑粪症等。初期胃轻微出血,表现消化不良,往往不易察觉。当胃穿孔后,伴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可导致迅速死亡。

7.2 防控措施

饲料不要粉碎过细,可加入草粉或燕麦壳等;保证饲料中VE、VB1和硒的含量;用聚丙烯酸钠混饲,浓度为0.1%~0.2%,以改变饲料的物理状态,使之在胃内停留时间正常。

对症状较轻的病猪,应保持安静,减轻应激反应,可给其注射镇静药如盐酸氯丙嗪1~3 mg·kg-1;中和胃酸,防止胃黏膜受侵害,可用氢氧化铝、硅酸镁或氧化镁等抗酸剂,使胃内容物的酸度下降;保护溃疡面,防止出血,促进愈合,可于饲喂前投服次硝酸铋5~10 g,3次·d-1,也可喂服鞣酸蛋白,2~5 g·次-1, 2~3次·d-1,连用5~7 d。

猜你喜欢
猪舍病猪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