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红运
(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07)
功能性腹泻中医治疗概况
余红运
(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07)
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FDi)是指持续或反复发生的、不伴有腹痛或不适的稀便或水样便的胃肠道紊乱综合征[1]。中医治疗FDi有确切疗效,不良反应较少。现将近几年中医治疗FDi的研究综述如下。
慢性功能性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病因常与外感寒、热、暑、湿等六淫之邪有关,病变涉及肝、脾、胃、大肠及肾,但与脾关系最为密切。六淫之邪致中阳被遏,情志失调致肝气郁结、横逆乘脾,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之后,肾阳虚损,年老体衰,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运脾土,皆可导致脾虚失运,升降失调,传导功能失司,清气不升,化生内湿,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而为泄泻。功能性腹泻,一般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慢性腹泻,并无腹痛的伴随症状[2]。若腹泻反复或延续2个月以上,可转为慢性。慢性功能性腹泻属中医“久泻”范畴。感受外邪,或饮食所伤,或情志失调,或体质虚弱是其主要病因,主要病机是脾胃功能失调,中焦运化障碍,气机升降失常,清浊不分,传导失司。功能性腹泻在生物、化学和病理解剖等方面无器质性改变,可能与情绪、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有密切关系[3]。容易受到工作、生活、精神状态以及环境的影响,病程长、易发作,缺乏特异性的药物治疗[4]。
梁振湖等[5]将140例FDi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减,药用莲子肉9g、薏苡仁9g、白芍15g、炙甘草10g、陈皮10g、防风10g、砂仁6g、桔梗6g、白扁豆12g、茯苓15g、人参15g、白术15g、山药15g,同时给予复合疗法。对照组予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0%、对照组5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马秀丽等[6]用参苓白术散合理中汤加减治疗35例。药用党参、炒山药、莲子肉各15g,白术、苍术、砂仁、干姜、藿香、车前子、广木香、陈皮炭各10g,炒白扁豆、薏苡仁各30g,炙甘草6g。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赵金媛等[1]将202例功能性腹泻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予固本益肠片(党参、黄芪、山药、白术、木香、地榆、炙甘草等)口服,对照组予次苍片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9.2%、对照组74.0%(P<0.05),停药4周时总有效率治疗组85.3%、对照组43.0%(P<0.05)。廉海红[7]将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健脾止泻汤(党参10g,炒白术15g,炒山药15g,莲子肉15g,炒白扁豆15g,广木香6g,陈皮炭10g,秦皮10g,乌梅6g,佩兰10g,车前子10g,大黄炭1g),对照组30例口服培菲康,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5%、对照组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罗太碧[8]将80例功能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用西药,观察组用肠宁汤[当归30g(酒洗)、熟地30g(酒蒸)、人参9g、麦冬9g(去心)、阿胶9g(蛤粉炒)、山药9g(炒)、续断6g、甘草3g、肉桂0.6g(去粗,研)]。结果治疗20天后观察组每周的腹泻次数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周金宝[2]观察辨证治疗慢性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将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92例辨证为四型,即寒湿困脾、肝郁脾虚、脾胃虚弱和脾肾阳虚,分别予以化湿运脾、疏肝健脾、益气补中和温养脾肾法治疗。结果临床治愈40例,好转4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3%。赵桂琴等[9]用补中益气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黄芪30g,党参12g,白术12g,陈皮10g,升麻6g,柴胡6g,炙甘草6g,羌活10g,藁本10g,蔓荆子10g,防风10g,白芍15g,煨益智仁10g),湿盛脾虚重用风药并加苍术、泽泻、猪苓,完谷不化加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脾胃虚寒较甚风药减半并加干姜、熟附子、桂枝。对照组用匹维溴铵(苏威制药生产)口服。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季铁铮[10]将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治疗组用逍遥散(汤)合痛泻要方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复方地芬诺酯片与蒙脱石散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7%、对照组76.3%,停药4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7.3%,对照组86.7%、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向普坤等[11]辨证施治,肝旺脾虚予痛泻要方加减(炒白术25g,杭白芍20g,防风15g,炒陈皮15g,猪苓20g,茯苓20g,甘草10g。寒热夹杂,肝脾不调予乌梅丸加减。药用炙乌梅20g,北细辛10g,炒党参25g,炒白术20g,炒花椒10g,制附片10g,炮姜炭15g,炒黄连10g,炒黄柏20g,茯苓25g,粉甘草10g)。脾胃虚弱予参苓白术散加减(炒党参30g,炒山药25g,炒白术20g,茯苓20g,炒白扁豆20g,炒陈皮15g,砂仁10g,炒薏苡仁25g,炙升麻10g,炙柴胡15g,炙甘草10g)。脾肾两虚予附子理中汤加减(制附片15g,焦白术25g,炮姜炭20g,吴茱萸10g,肉豆蔻20g,炙五味子20g,茯苓25g,炙甘草10g),另以灶心土50g,煎汤代水。治愈(便次减少至每天1~2次,大便基本成形,腹痛缓解)18例,有效(便次减少或腹痛减轻)12例。总有效率100%。
章源[12]将两组患者均给予丽珠肠乐,谷维素,维生素以及思密达。治疗期间均忌油腻、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而中西医结合干预组辨证加用中药,寒湿困脾型选用胃苓汤加减,肝郁脾虚型用四逆散加减,脾胃虚弱型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脾肾两虚型用理中汤加四神丸。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效果好于单纯西医组(P<0.05)。林德土等[13]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减治疗,发展期用中西药物合用,缓解期用调理脾胃的药物,同时考虑患者年龄、体质、职业特点、病程长短、发病原因、诱发因素和临床表现,分清主次,明辨脏腑寒热虚实,做到治病求本。
中医治疗FDi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目前已有研究显示蒙脱石散、菌群调节剂对功能性腹泻有很好的疗效[14],也有研究显示中药、针灸等在功能性腹泻治疗中取得的令人鼓舞的疗效。但是,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如疗程和阳性对照药不统一,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辨证、用药均不够规范,有的未设对照组、影响了疗效的可信度,报道大多是近期有效率、对远期疗效观察不足。辨证分型及疗效标准缺乏规范化,尤其是没有建立统一的分级量化标准。因此制定出符合功能性腹泻全国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及疗效标准将会促进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中医治疗的实验研究太少,应以中医理论和现代实验技术为基础,研究和建立动物模型,开展实验研究,及时地采用新观点、新学说,尤其是引入基因水平的研究。目前中医还停留在临床观察阶段,应从中医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着手,开展深层次研究。加强对方的挖掘,开发新的制剂剂型方便患者服用。
[1]赵金媛,李朝争,齐有莉,等.固本益肠片联合培菲康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07,5(1):18-19.
[2]周金宝.辨证治疗慢性功能性腹泻9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4):261.
[3]刘浩瑞,李亮.中药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3):85-86.
[4]王玉玲,聂向荣,甘兰庄,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腹泻12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9):1340-1341.
[5]梁振湖,王金录.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结合复合行为疗法治疗功能性腹泻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7):924-925.
[6]马秀丽,李正军.参苓白术散联合理中汤治疗慢性功能性腹泻35例[J].陕西中医杂志,2011,32(5):542-543.
[7]廉海红.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功能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医药产业资讯,2007,4(27):88.
[8]罗太碧.肠宁汤治疗功能性腹泻42例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7):1324-1325.
[9]赵桂琴,赵桂香.升阳除湿法治疗功能性腹泻4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5):279-280.
[10]季铁铮.逍遥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腹泻38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3):38-39.
[11]向普坤.中药治疗功能性腹泻30例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2007,15(13):33.
[12]章源.中西医结合对功能性腹泻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0,2(20):46-47.
[13]林德土,黄春兰.中西医结合防治功能性腹泻[J].中国中医药现代化远程教,2009,7(12):241-242.
[14]王玉玲,聂向荣,甘兰庄,等.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功能性腹泻6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11):1752-1753.
R256.34
B
1004-2814(2013)05-401-02
201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