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霞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结合医院,四川 攀枝花617000)
川贝母与易混品的鉴别
张 霞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结合医院,四川 攀枝花617000)
川贝母的易混品种有:土贝母、草贝母、一轮贝母等,其来源、性状、显微、成份及理化反应与正品川贝母完全不同,签别如下。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D. 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oetK. C.HsisMHNY、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ez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土贝母的主要来源葫芦假贝母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Franguet的干燥鳞茎,又称“藤贝”,主产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省。草贝母为百合科植物丽江山慈姑lphigenia indica Kunth.et Benth.的干燥鳞茎,又名“益辟坚”,主产云南、四川等省区。一轮贝母为百合科植物一轮贝母Fritillaria maximowiczii Freyn.的干燥鳞茎,主产东北地区。
松贝:为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的鳞茎,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二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端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褐色鳞茎盘,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为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的鳞茎,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二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端多开口,内有心芽,小鳞片2~3片极细残茎,质地较松贝略疏松,断面粉白色。气弱,味微苦。
炉贝:长圆锥形或椭圆形,表面白色或浅棕黄色(白炉贝),如有棕色斑块者,习称“虎皮贝”。外层鳞叶二瓣,大小相近,顶端多开口而略尖,基部多锥形,质较脆,断面粗糙,白色,粉性。气微,味微。
土贝母:药材为不规则块状,或多棱多角形,大小不一,直径0.7~2cm,暗棕色或黄棕色,半透明,表面凸凹不平,质坚硬,断面角质,光滑,微有焦糊气。味微咸而苦。
草贝母:鳞茎为不规则短圆锥形,直径0.7~2cm、高1~1.5cm,顶部渐尖,基部常呈脐状凹入,表面黄白色或灰黄棕色,光滑,一侧有一沟槽,质坚硬,断面角质或略带粉性,类白色或黄白色。气弱,味苦微麻,有大毒。
一轮贝母:鳞茎圆锥形或卵圆形,高0.4~1.2cm、直径0.4~0.8cm,表面灰黄色或浅黄棕色,顶端渐尖,基部突出多数鳞芽,一侧有一条浅纵沟,质坚硬,难折断,断面角质状。气微,味淡。
松贝:淀粉粒为粉末主体,单粒多为圆三角形,三角状卵形等,边缘平整,脐点多不明显,复粒小,多脐点单粒稀少,脐点2个,位于较小的一端。
青贝:与松贝不同点是单粒淀粉呈圆三角、类圆形、类方形,多数稍扁,脐点较明显,人字状、马蹄状、星状。
炉贝:单粒淀粉呈广卵形,灯泡形,类方形等,边缘略凹凸不平,有的一边或两边角状突出,脐点明显,每粒可见,复粒少,粒复粒较多,脐点2~5个,点状、人字状或三叉状。
草贝母:淀粉粒多为单粒,呈不规则圆形或半截米形,脐点呈星状或点状,多数淀粉已糊化。
一轮贝母:淀粉多已糊化,未糊化的呈卵圆形、长卵形、卵状三角形、圆多角形,有的稍具棱角或微突,脐点明显,人字状、点状等。
土贝母:淀粉为单粒,呈灯泡形,椭回形或不规则形,少数类圆形,脐点呈点状,裂缝状或人字形,层纹不明显。
川贝母:主含甾醇类生物碱,炉贝中主含贝母素丁等。
草贝母:主成分为秋水仙碱约0.1%,此外还有含有秋水仙碱等4 ~ 9种生物碱,土贝母与草贝母化学成分相似。
土贝母和一轮贝母、草贝母因其品种各不相同,其植物形态物征也有显著差别。土贝母和一轮贝母、草贝母它们的粉末显微特征,淀粉粒与川贝母的淀粉粉末有极显著差别,化学成分各有不同。
土贝母和一轮贝母、草贝母的性味、功能不同,不能再混为川贝母用,特别是草贝母含有秋水仙碱,为确保用药安全,应鉴别其真伪。
R282.710.3
B
1004-2814(2013)05-398-01
201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