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静
(河北省隆化县第二医院内科,河北 承德068150)
胆石病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与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1]。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排石方治疗胆石病(非手术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共70例,均为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收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治疗组35例,男12例、女23例,年龄42~70岁,病程6个月~30年。联合治疗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平均26~72岁,病程1~26年。西药治疗组肝内外胆管结石18例,单纯胆管结石17例(7例合并胆囊结石)。联合治疗组肝内胆管结石22例,单纯胆管结石13例(6例合并胆囊结石)。两组均有右上腹痛及右上腹压痛,有轻度腹膜刺激征14例,发热53例,体温最高38.6℃,黄疸22例,B超、CT检查提示肝内胆管扩张及结石34例,胆总管扩张及结石36例,胆囊结石1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及结石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用西医标准化方案治疗,包括抗炎、解痉、利胆、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补液加强营养支持和补充维生素,禁食患者使用肠外营养、护肝及纠正凝血功能异常等。联合治疗组加用中药排石方(金钱草20g,茵陈10g,柴胡10g,陈皮10g,川楝子15g,茯苓10g,白术10g,延胡索10g,乌药10g,枳壳10g,香附10g),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温服,服药后30min给予654-2注射液10mg肌内注射,年龄和体质允许者嘱其运动(爬楼梯或者原地蹦跳)或床旁活动。
两组均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服药期间禁食生冷、辛辣之物。
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B超检查证实胆道内无结石存在。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或结石部分排出,B超检查证实胆道内尚有结石。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B超检查证实胆道内结石与治疗前相近。
联合治疗组治愈9例(25.72%),好转24例(68.57%),无效2例(5.71%),总有效率94.29%。西医治疗组治愈2例(5.72%),好转30例(85.71%),无效3例(8.57%),总有效率91.43%。
胆石病属中医“胁痛”、“黄疸”等范畴,多是由肝气郁结、气滞湿阻、湿热郁结于肝胆之络,致肝络失和、胆失疏滞、血络瘀滞、凝集成石所致。治疗宜疏肝理气,清热利胆排石。中药可增加胆汁的分泌和排出量,654-2注射液可使奥狄括约肌松弛。运动可促使胆道系统在短时间内收缩及运动增加,利用胆汁迅速排出的冲力,将结石一并冲下或加速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