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四医院 (西安710004)张 灵 汤亚梅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是眼科常见病,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术后需采用不同的被动体位,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复发率,现将我院对207例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体位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视网膜脱离患者207例(207眼),男132例,女75例,年龄17~65岁。术前视力在指数/30cm~0.8之间。207例患者均行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
2 体位护理 ①平卧位:巩膜外垫压或环扎加压术者采取平卧位,并包双眼。②头低位:巨大裂孔或复杂视网膜脱离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或膨胀气体填充者,应取低头位。因硅油及气体比重轻,术后取此种卧位可使硅油或气体有效顶压视网膜及裂孔,以利于视网膜下液体的吸收,促进视网膜复位,同时可防止硅油或气体进入前房,而引起角膜内皮损伤,角膜水肿,瞳孔阻滞,青光眼或晶状体混浊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长久使用此种卧位可使患者头、胸、四肢等部位感觉疼痛,并可压迫眼眶,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加重眼部疼痛,故可采取床上俯卧位、床边头低坐位或站立头低位,3种姿势交替进行,以免采取单一体位姿势后所造成身体的不适。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使用气枕、蓬松头枕等,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以减轻其心理压力,无论是在采取俯卧位、坐位或行走姿势时均要求使头面部保持向下,每天特殊体位的保持时间累积不少于16h,需持续20~60d。③半卧位:对上方视网膜裂孔所致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若术中玻璃体腔注入气体,应取半卧位或高枕卧位,以利用气体的顶压作用,促进视网膜复位。④侧卧位:颞侧或鼻侧视网膜脱离或裂孔者,术后分别采取视网膜裂孔部位位于上方的侧卧位,如裂孔部位位于颞侧的,朝向术眼的对侧卧位,裂孔部位位于鼻侧则朝向术眼侧的侧卧位。⑤交替侧卧位:对于特殊体型、心功能障碍及残疾患者,术后不能保持要求体位,应采取交替侧卧位,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利于病情恢复的患者力所能及的体位。卧位姿势的持续时间需视手术方式而定,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患者可灵活的更换体位,以缓解肌肉酸痛。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患者会相当疲劳,部分患者也可因体力而影响睡眠,可对患者颈、肩、手臂等部位以热敷、按摩等,从而缓解疲劳,增加舒适度;对于影响睡眠的患者,可在睡前口服安定以帮助入睡。⑥体位坚持的时间:手术中,对于视网膜的激光或冷凝处理,是促进视网膜复位及粘连的有效手段;色素出现沉着表明视网膜粘连比较牢固,在这之前体位的坚持非常重要[1],这大约需要10~15d。保持特殊体位的时间,需因注入气体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全氟丙烷注入术者通常需坚持体位1个月左右;术后1个月内尽量避免仰卧,以防仰卧时炎性渗出物沉淀到黄斑处不易吸收,日后引起黄斑前膜形成[2]。
3 结 果 经手术治疗及采用正确的被动体位,207例患者,205只眼术后视网膜平伏,187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8只眼术前、术后视力不变,9只眼术后出现短暂性眼压升高,经降压处理后眼压恢复正常。平均住院时间8.6d,最长14d,最短3d。
视网膜脱离术后采取的被动体位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而术后长时间的被动体位,会引起患者的各种不适,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对患者生理、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往往患者较难承受。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向患者说明卧床休息及正确卧位的重要性及其方法,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充分理解和配合。由于视网膜脱离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应做好基础护理,对不适应俯卧位睡眠者,应给于镇静剂,更换内衣,保持室内通风、舒适,给病人创造一个清洁舒适的休息环境,也可利用听觉娱乐手段,如播放音乐、读报等。或制作或推荐一些气枕、蓬松棉枕、凹形枕[3]等各种各样的枕头,在适当的部位放置,以减轻不适,促进手术后早日康复。
[1] 刘 文.视网膜脱离显微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254.
[2] 吴素虹.临床眼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6-140.
[3] 朱群丽,安丽娜,魏 勇.自制康复枕在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