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科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030031)
2010年12月,共青团山西省委青少年维权中心设立了山西省首个高校工作站—— “山西省青少年维权中心山西大学商务学院12355工作站”。该工作站旨在为广大在校学生提供法律维权、心理疏导、就业创业指导等综合服务。法律系是该工作站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承办单位,这为丰富法学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供了又一全新的实训平台。那么,如何打造和利用好这一平台,切实发挥12355工作站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成为法学实践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以12355工作站的运行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建设目标、服务模式、组织工作流程、制度设计等作综合研究,探索12355工作站与高校法学实践教育的契合模式,为我国高校12355工作站的运行和工作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12355高校工作站作为服务平台,其工作开展的基本思路与法律诊所教育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应当以法律诊所理念为指导,通过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法律援助,将工作站服务大学生和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两大目标有机统一起来。
“法律诊所”是一个外来名词,属于法律教育术语,英文名为Clinical Legal Education。它是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法学院的一种法学教育方法。法律诊所教育的形式借鉴了医学院诊所教育的模式,如同医生在诊所中为病人看病诊疗一样,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 “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中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 “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亲自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1]法律诊所式教学方法的独到之处在于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案例情景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他们接触并解决一个个现实社会中的法律问题,提升其实践能力,培养他们 “像法律职业者那样去思考和解决问题”。[2]
传统的法学教学以课堂讲授法为主,以案例教学法等实践教学为辅。在教学理念上强调教师传授,学生学习的过程及结果的控制,其核心内容是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虽比重上升,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无论从形式上看,如模拟法庭、课堂案例分析、旁听观摩、毕业实习等,还是从实践内容上来看,均存在明显的缺陷:[3]理论色彩浓厚,虚拟案例多,且案件事实和主要证据预先设定,“公演性的话剧”流于形式,缺乏实战性,难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等多种能力。
近年来,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深入人心。随着法律诊所教育在我国一些高校广泛开展,法律诊所教学的优越性逐步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彰显
教育应当是一种积极参与型的教育而不能是一种被动接受性的教育。[4]传统法学教学一般采用课堂灌输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传授人,学生作为被动的听者,通过记笔记听讲完成教学过程。而在法律诊所教学模式下,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大家都是案件的参与者。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参与案件讨论、案件办理的全过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实现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到主动办案者的角色转变和技能的全面提高,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得以显现。
2.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如前所述,传统法学教学虽然对于夯实学生的理论基本功确有作用,但其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也让人诟病。诊所法律教育则是建立在真实案件背景材料和真实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矛盾纠纷基础上的。在诊所法律教育中,将学生置于复杂的现实和各种冲突的压力中,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脱离传统的抽象正义标准判断,切实为当事人解决法律问题,这就 “逼着”学生去求知求解,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5]在此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法律,而是整个像律师一样工作的过程,学生更加关心他们是否得到了他们所想要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能和知识。通过参与实际办案过程,学生们应变能力得以锻炼,增强了自身的职业责任心,强化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人格得以完善
诊所法学教育除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责任意识,提升业务水平和职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使法律教育培养优秀公民的目标得以实现。诊所法学教育对于法科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6]在接触当事人过程中,学生可以修正 “自我中心主义”的观念,学会了解他人,关心和尊重他人,学会待人接物、与人相处,提升理解他人和被他人理解的能力。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关心社会问题,具有责任心和同情心,形成正确的感情、兴趣及价值观。通过对办案过程中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剖析和评价,学生能深刻地了解、分析和改造自我。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著名法学家霍姆斯说过,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法律诊所教育”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法学实践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法学理论知识和法律条文的同时,积极参与法律实务,并以此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12355高校工作站作为一个为大学生提供维权服务的平台,同时作为一个法学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具有公益性、服务性的天然属性。在其制度设计上,应摒弃传统法学教学的不足,引入诊所式法律教学理念,结合法学专业实践型、应用型的特点,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法学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借助工作站这一平台,学生通过为校内广大师生提供法律服务,参与真实案件的处理,提高动手能力,提升专业技能,锻炼创新思维,获得实战经验,完善自我人格。
12355高校工作站的建设目标是要成为以提供法律服务为主的多功能新型 “法律诊所”。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诊所式法律教育为方法,以学生或者在校教职工遇到的常见法律问题为案例,由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实训,将12355工作站打造成为法律系学生的 “法律工作室”,成为大学生维权服务机构、普法宣传与教育机构,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以法律服务为特色的全方位综合服务。
12355高校工作站的基本定位是为在校大学生或教职工提供公益性的法律援助服务。[7]在建设过程中,应坚持非营利性的宗旨,“以服务求生存,以奉献求发展”,本着服务大学生、培养优秀法律人才的理念,展开各项活动。
12355高校工作站的服务内容主要围绕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基本需求,面向广大大学生的常见法律问题,提供志愿性质的免费公益法律服务。服务模块主要包括法律服务、就业创业法律支持、普法宣教等方面内容。服务形式包括法律服务、就业创业法律支持、普法活动与法律公益大讲堂等。此外,12355高校工作站还应积极配合完成学校及系部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1.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是12355工作站的主要服务项目。主要依托法律系教师团队优势,面向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就大学生日常遇到或者在校创业中的法律问题、教职工身边的涉法涉诉问题、甚至学院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法律问题,展开法律服务。法律服务的形式包括诉讼类和非诉类,以非诉类为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咨询、法律调解、代写法律文书、代为审查法律文书、帮助学生社团完善制度设计、处理协调法律纠纷等。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法律系 “双师型”教师众多,具有一定的实务经验,有热心,有想法。多位教师已为在校师生、乃至学院处理过一些法律问题,提供过法律服务,具备指导学生展开法律服务的经验。
2.就业创业法律支持
12355高校工作站为广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法律支持。目前,大学生假期兼职、校内创业已成为常态,遇到法律问题往往手足无措;在毕业临近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对于国家相关的劳动立法、政策普遍缺乏了解。针对此种现状,12355高校工作站为广大学生答疑解惑,出谋划策,解决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帮助。
3.普法活动与法律公益大讲堂
12355高校工作站具有为在校大学生普及法律基础知识的天然职能。这一职能主要通过配合学院或系内相关工作得以实现。具体活动形式包括:(1)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2世界法律日、4.26知识产权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 (2)校园广播电台 “法律在你身边”法律之声栏目,每周举办一次,就时下热点法律问题进行解读;(3)举办法律系模拟法庭大赛,选拔优秀选手,为一年一度的省模拟法庭大赛做好准备;(4)全校法律知识竞赛。由学工部、院团委组织,法律系筹办。(5)由任课教师担任主讲,就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以讲座、课外选修课等方式,向学生们讲授法律知识,展开普法活动。
为实现上述职能,12355高校工作站在法律系实践教学中心指导下,组织精干力量,内设法律服务部、信息与宣传部、外联部 (法律系学生会)三个机构。法律服务部主要负责法律服务与就业创业法律指导工作。信息与宣传部负责配合学校及系内组织完成普法宣传工作。此外,12355工作的展开需要院学工部、院团委、各系学生管理部门等的配合与支持,特设外联部作为联络协调部门,具体工作由法律系学生会配合实施。
法律服务部作为核心部门,其工作主要由教师工作和学生工作构成。分述如下:
1.教师工作
12355工作站指导教师团队由 “双师型”教师组成。主要工作包括:编制工作站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规则;选拨专业素质高、有热心责任心的学生进入工作站;担任 “导师”,承担指导学生和答疑的任务,并在诉讼案件中承担出庭律师的角色;完成对学生的评价与工作反馈等。
2.学生工作
学生在工作站中的主要工作是:会见当事人,与他们交谈,确定他们面临的法律问题;向当事人提出法律建议;在诉讼案件场合,学生所做的是类似于律师的工作,代写诉状及各类法律文书,调查取证,询问证人,去法院检察院查阅案卷,跟随教师出庭等。[8]此外,学生还应做好资料归集整理、后续回访工作,保留活动记录与相关原始凭证。
法律服务部的工作流程设计如下:
1.接受电话与上门咨询;
2.值班人员接待;
3.由来访者本人填写 《来访登记表》,建立案件档案;
4.值班人员询问来访人员具体事实情况及寻求法律援助的内容,填写 《受理案件 (咨询)登记表》;
5.值班人员了解案情后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或给予帮助,分以下几类情况:
(1)如果是咨询类案件,能够现场解答的则当场提供咨询;若问题不能立即解答,不可轻易做出答复,另行约定来访时间,经过教师辅导对疑难问题深入研究后予以解答;
(2)如果是要求代写法律文书,或代为审查文书并出具意见的,则由值班人员审查来访者的身份证明,对案情和来访者的援助请求向辅导教师汇报,辅导教师认为可以提供法律服务的,则指定学生按要求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法律文书的制作,及时交付当事人;
(3)如果是涉诉类法律纠纷的,由值班人员对案件进行编号,对案件性质按照民事、刑事、行政分类,并通知辅导教师 (如有需要,经同意可要求当事人留下部分案卷材料复印件,值班人员要对所留材料进行登记,并在所留材料目录上由当事人签名确认,再由经手人签字),最终由辅导教师确定是否可以代理并指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工作;
6.对咨询或者其他法律服务全过程,询问人员要做详细笔录;
7.单项法律服务活动终结后,应由值班人员:
(1)通过打电话或者约请见面等方式回访当事人;
(2)完成整个案件全过程的资料归集工作,保留活动记录与相关原始凭证。
8.单项法律服务活动终结后,应由参与办案人员每人写一份心得体会,并存档。
以上流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制度建设包括岗位职责制度、值班制度、接待程序、会话规则、法律服务收结案制度、培训制度、回访制度、建档与归档制度等。以上制度,12355工作站已初步拟定,并在操作中逐步修订完善。
正如Benjamin Franklin所说:“Tell me and I forget.Teach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learn.”[9]法律诊所式教育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当作为12355高校工作站运行的指导思想。12355高校工作站的建设宗旨就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公益性的法律援助服务。在教师指导下,利用12355工作站这一平台,学生将提供法律服务与自身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科学研究三功能[10]的内在统一。当然,12355高校工作站的运行,仍需解决学校及社会支持、办公经费、学生代理身份无法可依[11]等一系列问题,对此,我们将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研究、不断完善。
[1]项焱,李庆明.诊所式法律教育的起源与本土化 [N].人民法院报,2005-01-14(5).
[2]王丽.法律人的思维方式与法律教育:由 “法律诊所”教育手段引发的思考 [J].法学杂志,2007(2):90-93.
[3]陈寒冰.论 “法律诊所教育”与实践性法律教学的改革 [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7):135-137.
[4]周世中,倪业群.法学教育与法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195.
[5]甄 贞. 诊 所 式 法 律 教 育 在 中 国 [EB/OL].(2008-08-22)[2012-10-11].http://www.studa.net/faxuelilun/080822/14164476.html.
[6]李建国.高校服务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J].教育探索,2007(7):68-69.
[7]李军.法律诊所教育与法律援助 [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7):39-44.
[8]吴春香.高校法学教学引入法律 “诊所”模式的思考 [J].中国高等教育,2003(5):77-78.
[9]郭彦丽.美国服务性学习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J].中国电力教育,2011(13):12-14.
[10]杨德广,谢安邦.高等教育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5-28.
[11]李美琪.中国诊所式法律教育10年探索路——专访中国法学会诊所法律教育委员会主任王晨光 [N].法制日报,201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