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安徽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230086)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步伐日益加速。2012年8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2011年城镇化率达51.27%,这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里程碑。在繁荣背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应市场需求和生存需求大批流入城镇,城镇发展中形成了两个特殊的群体:一个是以农村青壮年为主的 “农民工”群体,另一个是由此而派生出的以农村留守儿童为主的 “留守儿童”群体。在父母双亲为维持生计长期外出务工的情形下,农村 “留守儿童”毫无选择的成为一个弱势群体,无法得到细致的照料与关怀。在农民工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对 “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和监护的缺失,造成了儿童安全观念淡薄的现象。农村 “留守儿童”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他们在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农村 “留守儿童”指的是在农村中,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打工,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不能得到父母照顾的儿童。[1]根据全国妇联发布的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而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此种特殊群体的出现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特有的现象。
2010年6月,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三名学生不幸溺水死亡,这三名儿童皆是来自农村空巢家庭,其父母都在外地务工;[2]江苏无锡市2010年6月18日到7月7日,短短20天内死亡13人,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中的中小学生;[3]2010年7月9日湖北麻城5名儿童下河游泳,不幸溺水死亡。[4]究其原因,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自然环境造成了儿童可以轻而易举的接触危险水域。在酷热的暑假时期,儿童脱离了学校的监管和教育,更没有细腻的家庭呵护和陪伴,他们易于在不明水情时就私自到河道、沟渠、水库、池塘下水游泳。一旦发生危险情况,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援和帮助。
2011年11月16日,在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一辆幼儿园校车与一辆陕西咸阳号牌的大翻斗运煤货车相撞,造成21人死亡,44人受伤,伤亡者多为幼儿园的儿童,其中重伤十余人。[5]2012年12月湖南省宁远县鲤溪镇一家幼儿园标准校车接学生上学时,发生侧翻,导致3名儿童受伤,1名儿童死亡。[6]这其中农村 “留守儿童”是最大的受害者。
许多留守学生因为所住地的村庄与学校相距甚远,他们大都乘坐校车往返学校与家。家长为节省开支,也会选择相对成本较低但安全性能较差的车辆乘坐,使得儿童在道路交通上面临着更大的安全隐患。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幼儿园设施落后、监管无力,无论是在硬件设施上还是在软件设施上都无法和城市幼儿园相提并论。“留守儿童”在缺失父母的监护下,自身安全保护意识也不健全,在道路交通变幻无常的情况下致使惨剧最终发生。2012年4月10日我国针对校车安全发布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各级政府也为此出台多项政策,但是 “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依旧发作,频发交通事故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原因。
1.儿童自控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就儿童天性而言,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酷爱玩耍,喜爱户外嬉戏,行为变化无常,但身体和智力发育尚不健全,自我控制能力差。儿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往往会做出某些冒险行为,但他们自身并无意识,如互相竞赛追赶汽车或在车辆驶近时突然横穿公路,这些现象极易促发事故发生。散居和偏远的农村居住条件使得儿童大都以步行和骑自行车往返学校与家。在上下学路上,骑车儿童有时出现手离车把、并排同骑、相互追逐、车后载人等危险现象。
2.道路建设存在自身缺陷。农村经济在逐年好转的情形下,开始修建公路。但是公路的修建往往只注重于村与村的联通,狭窄的公路不适应于双向通行。农村的自然坏境也导致了所修公路常常被山脚、水渠、急弯、陡坡所包围,这些安全隐患却没有醒目的提示警告和防护设施。
3.车辆驾驶人员素质和技术良莠不齐。机动车在农村生活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农村家庭都购置了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因农村道路监管较困难,甚至有未获得驾驶资格证就驾车上路心存侥幸的 “马路杀手”。即使是获得驾驶资格证的机动车驾驶人员有时为了节约时间、增加收入,存在疲劳驾驶、醉酒驾驶、严重超载、车辆不及时维修等情况,会忽视道路安全。车辆驾驶人员的疏忽,造成了 “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在搭乘他们的交通工具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4.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缺失。相较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往往只注重传统应试教育,缺少对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由于现在的农村不同于过去的封闭村落,大都有公路连接,如果教育跟不上环境的变化,不进行道路安全教育,不熟悉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和警示语,学生们也无法意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5.“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缺失。城市里的学生在上下学路上大都有家长接送,而 “留守儿童”在上下学交通路上没有父母的监护,这也是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即使有其他亲戚照看,由于学校与家的距离较远,其他监护人也要忙于农活维持生计,让同村孩子们结伴上下学,或者搭乘不规范的车辆,致使 “留守儿童”在上下学道路上面临着更大的安全隐患。
心理健康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关爱,易于在心理上比城市中的孩子产生更多交流沟通处事障碍。总体来说,“留守儿童”心理障碍表现在两个方面。
1.孤僻内向。以河南平顶山市郏县长桥镇的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频率为例,留守儿童与父母每一周联系一次的占53.77%,31.66%的留守儿童每一个月或生日、节假日才能和父母联系一次,14.57%的留守儿童几乎不和外出的父母联系。[7]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在节假日时才能与孩子小聚几天,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倾听孩子的诉说和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因此 “留守儿童”在长期恶性循环下,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这种心理与儿童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应当积极主动,对身边的事情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孤僻内向的性格并不是 “留守儿童”的标签特质,但是在这个弱势群体里却容易产生和形成。孤僻内向的儿童往往无法与人保持正常的社交关系,沉默寡言、表情平淡、内心封闭、待人冷漠、心存戒备、闷闷不乐等等,这些心理给儿童在日后的社交过程中带来了沟通障碍。孤僻内向的 “留守儿童”在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不会释放自己的压力,往往会采取极端方式,比如通过暴力解决问题。
2.自卑懦弱。再以河南平顶山市郏县长桥镇的留守儿童对自我行为的评价为例,70.85%的留守儿童认为 “自己做得很一般”,12.06%的留守儿童认为 “我做得比很多人差”,2.52%的留守儿童认为 “我做什么都不成功”,仅有12.56%的留守儿童认为 “我很棒,我做得很好”。[7]一方面,他们缺少完整的父母关爱,没有日常温暖的回忆,这使得他们觉得自己的家庭不完整和不幸福,造成了精神上的自卑;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家庭大都经济状况偏差,无法得到丰厚物质,在同学们的比较中产生落差,容易滋生家庭条件所带来的自卑。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而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他们缺乏自信、过度怕羞、拒绝交友、害怕新事物。自卑懦弱的儿童长大后不自觉的追逐虚荣和表面的繁华,弥补自身儿童时代的自卑感。他们常常无法面对事物的剧烈变幻,无法承受生活中的挫折,无法化负面情绪为动力前行。 “留守儿童”抗挫折能力弱,没有安全感,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鼓励帮助他们,其他监护人往往不能尽心尽力的解决他们的心理所需,所以他们在重压之下,自卑懦弱的心理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除以上提到的溺水、道路交通、心理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外,这个特殊群体在他们的生活学习过程中也易面临其他隐患,如网络安全,校园安全,食品安全,地震、火灾、泥石流等其他自然灾害。这些众多的安全问题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严重问题,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灵上,社会都应当关注此类问题并采取有效方法遏制伤害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
蒙台梭利说,假如儿童的发展 “正常化”,将来人们的物质生活不但可以得到改进,目前社会中的罪恶 (如仇恨、不公、破坏、战争等)也将可以避免,理想的社会、和平的世界将会实现。[8]这说明儿童的身心健康安全关乎着一个社会的发展和前进。农村儿童中的 “留守儿童”更是应当得到更多关注,不仅因为他们是一个缺乏关爱的弱势群体,更因为他们的父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奉献了巨大力量。
这其中,安全问题是影响农村 “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最至关重要的因素。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和遏制依托于两个条件:其一,建立健全安全保障设施,减少安全隐患;其二,加强安全教育,根本上预防风险。后者较于前者更加凸显重要性和紧急性,因为广阔的农村环境不可能全部建立起安全设施,只有依靠安全意识从根本上预防风险。因此,加强安全教育适应了从儿童个体、家庭、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要求。
现代教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教育核心已从传统 “应试教育”走向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运用自然和社会科学为社会发展创造价值,也涵盖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安全教育培养 “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儿童综合素质,减少儿童负面心理情绪,预防意外风险的发生,使儿童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健康生活学习。“留守儿童”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形下,需要懂得自我约束,遵纪守法,从心理和身体两个健康维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父母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加殷实的物质条件,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最终希望子女能够茁壮成长。但是,溺水、车祸、暴力、自杀等安全问题成为愈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因此发生意外死亡,对于一个家庭必定是致命打击。安全教育的到位,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农村家庭的美满生活。只有家庭的幸福美满,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随着社会改革和教育机会的增加,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学生管理工作日渐困难。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学校周边环境出现复杂性,酒后滋事、打架斗殴、抢劫杀人等校园暴力和违法案件逐年上升。在缺少父母关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易被社会不法分子唆使做违法事情。安全教育可以使 “留守儿童”学习法律知识,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留守儿童”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创造一个安全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安全教育的落实,给 “留守儿童”创造了自身的身心健康,给家庭稳定带来了希望,给农村和谐校园建设带来了机遇,最终有益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 “留守儿童”安全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是“农民工”群体安心生产工作的基本保障,“农民工”群体安心生产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是 “留守儿童”安全学习生活的环境要求。
落实农村 “留守儿童”安全教育,有利于儿童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有利于校园健康发展和人才培育,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它更关乎到在新的特定历史环境下,关爱一个特殊群体的安全学习生活,培育一群安全意识强大的人才。落实农村 “留守儿童”安全教育,需要党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决策,需要学校的执行贯彻,需要家庭的支持拥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关爱。只有各个机制共同发力,明确各项职责,完善四位一体安全教育体制,才能有效预防农村 “留守儿童”频发的安全事故。
党和政府应当认识到 “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一要推进 “农民工”群体经济收入提高,使他们能够在城市落户,子女能够在城市接受教育,父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安全监护的作用。二要增加扩建农村和城市中的学校,扩建农村学校可减少 “留守儿童”远距离上下学产生的安全隐患,扩建城市学校为 “农民工”子女提供接受公平的教育资源条件。三要优化农村教学资源,鼓励奖励安全教育成果优秀的农村教师工作者,强制性规定开设身心安全教育课程,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四要加大对新农村环境建设的投入,健全安全隐患发生地的安全防护设施。五要严惩造成安全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取缔非法文化产品的传播途径,加强安全隐患排除和审查。
学校是农村 “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沃土,一是因为儿童在学校的时间较在其他地方的时间要长,二是因为 “留守儿童”的主要人际关系是与老师同学相处,他们的安全价值观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一要长期对 “留守儿童”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文明守法品德教育,弥补儿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安全教育的缺失,培养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开展自然灾害逃生宣讲会,培养学生面临突发灾难自救逃生能力。二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排除安全隐患,安排专人负责安全工作,为偏远地区的学生创造住宿条件,对学生进行全日制寄宿管理,减少安全隐患。三要在节假日高峰期强化安全教育工作, “留守儿童”常在节假日时往返父母所在地与学校所在地,出现了各种公共交通 “潮”,更要加强安全意识减少忙乱中出现事故的几率。四要建立家长学校,与 “留守儿童”父母建立畅通无阻的沟通方式,对家长和其他监护人进行安全教育,向家长反馈“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帮助家长在身体安全和心理健康两个层次上对 “留守儿童”进行关爱。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父母是这个小单位里子女的老师。虽然父母长期不在 “留守儿童”身边,但父母的言行思想对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父母也更应当履行好他们的监护职责和义务。一要增强自身安全教育学习,成年人本身也存在安全教育知识的短缺,只有通过自身良好的安全意识才能影响子女的安全价值观。二要科学落实家庭教育。若父母双方都在外地,则应当尽可能将子女接至外地学习或者寻找责任心强的监护人照看子女生活学习,应当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安全生活学习习惯,增强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儿童自救技能;通过电话、网络、定期见面等方式耐心了解子女并关爱他们的身体安全和心理健康,决不可粗暴地责骂和呵斥子女所犯过失;通过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妥善及时解决子女面对的安全问题。三要提高临时监护人的安全教育意识。“留守儿童”除了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外,主要就是在家庭中的生活时间。父母不在身边,临时监护人必须责无旁贷的承担 “留守儿童”日常安全教育问题,培养被监护人安全上下学、安全玩耍等生活习惯,细心观察被监护人心理变化并及时帮助他解决心理困扰,避免 “留守儿童”产生负面悲观的恶劣心理和情绪。[9]
社会各种组织是支持 “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柱,可以弥补相关部门行动缺失时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加强落实国家为 “留守儿童”制定的安全教育政策法规。[10]发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组织机构,专门从事 “留守儿童”安全学习生活教育,宣传安全教育知识,长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治疗,从意识形态上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1]兰兴妞.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 [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21-22.
[2]吕巧琴.宁德古田三名学生溺水死亡事件再次敲响警钟 [EB/OL]. [2010-07-02][2012-12-23].http://www.fj.chinanews.com/news/2010/2010-07-02/101982.shtml.
[3]锡城20天13人溺水死亡死者大多为外来务工子女 [EB/OL]. [2010-08-05][2012-12-24].http://www.jstv.com/a/law/fzyw/201008/t20100805_167676.shtml.
[4]田豆豆.湖北省麻城市5名儿童下河游泳不幸溺亡 [EB/OL].[2010-07-09][2012-12-24].http://news.163.com/10/0709/12/6B5BAHEO000146BC.html.
[5]徐双.以 “校车之殇”反思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EB/OL]. [2012-06-18][2012-12-25].http://www.zyjjw.cn/news/pl/2012-06-18/28385.html.
[6]李俊杰.湖南宁远一校车侧翻致1名儿童死亡 [EB/OL].[2012-12-24][2012-12-25].http://www.hn.chinanews.com/news/hwmtkhn/2012/1224/160944.html.
[7]秦艳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对策分析 [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3):22-26.
[8]蒙台梭利. 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理论 [EB/OL]. [2012-12-25].http://www.eduzhai.net/youer/356/409/youer _143546.html.[9]莫玲.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0(6):189-190.
[10]李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思考 [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