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枣树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研究

2013-04-06 19:03:05檀柔柔邓彩萍张志伟刘贤谦张利平吴克友
关键词:赞皇枣果枣树

檀柔柔,邓彩萍,张志伟,刘贤谦,张利平,吴克友

(1.山西农业大学 林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2.太谷县林业局,山西 太谷030800)

枣树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种类多,栽培历史悠久,具有抗逆性强、早果速丰、营养丰富、栽培容易等优点[1,2],是我国当前第一大干果树种。

枣黑顶病是2004年以来在山西中南部枣区发现的一种枣果新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枣果,在枣果近成熟期,其顶部发黑、皱缩、果肉发苦,使枣果失去食用及经济价值[3~5]。近年来,枣黑顶病的发生面积不断加大,危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山西枣树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害,给枣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5]。研究发现,大气氟污染是引起枣黑顶病的主要原因之一[4~6]。不同品种枣树对枣黑顶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为进一步明确不同品种枣树对枣黑顶病的抗性,本试验选用4个枣树品种,利用枣园自然发病和人工氟化氢溶液诱导的方法,研究其发病情况,转换为抗性指数,分析比较其抗性差异,以期为今后枣树抗病育种提供新的材料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调查地在山西省太谷县,位于晋中盆地南部,北纬37°30′,东经112°25′,海拔799.6m,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试验地土壤属碳酸盐褐土,褶皱断块山地地貌,厚层残积物覆盖山地和黄土覆盖山地,偏碱性,腐殖质含量较少。土壤肥力中等。

1.2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1年8月上旬开始,试验样地分别选择污染区四卦枣园(日均氟含量为11.82μg·dm-2·d-1)、诱导区南杏林枣园(日均氟含量为1.38μg·dm-2·d-1)和清洁对照区山西农业大学苗圃(日均氟含量为1.21μg·dm-2·d-1)。供试品种4个:壶瓶枣、木枣、郎枣、赞皇大枣。树龄20年左右,树势较强,结果量适中。

1.3 试验方法

1.3.1 枣黑顶病病情调查

在污染区和清洁区枣园调查不同品种枣树的黑顶病发病率、病情指数。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取5棵枣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选五枝,每枝随机调查30个枣果,每株调查约150个枣果,分级记载调查枣果病情指数[7]。每一品种调查5~10株,并由病情指数换算出该品种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指数。

病情指数计算方法:

抗性指数计算公式:

抗性指数=5-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的理论数值为0~5[7],抗性指数的理论数值范围也为0~5。抗性指数越大,表示其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越强。

1.3.2 氟化氢诱导抗性试验

2011年8月,在诱导区南杏林枣园,从枣果膨大期开始对不同品种枣果进行氟化氢溶液诱导试验[8],各品种枣树每株按东、南、西、北、中5个方向各选3枝,每枝喷施10颗枣果,每株调查150颗枣果。用40%的氢氟酸溶液(天津市东丽区天大化学试剂厂),稀释成50、100、200、300、400mg·L-1共5个浓度,储存在塑料瓶中备用;设清水为对照。每天定株定果喷施1次直至有枣果出现症状后停喷。之后每2d调查一次,直至果实采收。每次调查参照田间自然调查时枣果病斑分级标准[7],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抗性指数。

1.3.3 枣果果肉、果皮、叶片中氟含量的测定

分别在污染区、诱导区和清洁对照区采集枣果和叶片,带回室内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80℃下烘干,粉碎过40目筛,分别称取果肉、果皮、枣叶试样1.00g,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9,10]测定试样中的氟化物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然发病条件下枣树的抗性指数

在枣树黑顶病发病期间,经田间系统调查,各品种枣树的抗性指数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污染区和清洁对照区,4个枣树品种的抗性指数有显著差异,在污染区壶瓶枣的抗性指数最低仅为0.95,赞皇大枣的抗性指数最高为3.37,其抗性指数由强到弱依次为:赞皇大枣>木枣>郎枣>壶瓶枣;在清洁对照区大气氟含量较低,其抗性指数强弱顺序仍为:赞皇大枣>木枣>郎枣>壶瓶枣。可见无论是在污染区还是清洁对照区,只要大气氟含量超标,赞皇大枣的抗氟性较强,木枣,郎枣抗氟性次之,壶瓶枣抗氟性最差。

2.2 氟化氢诱导抗性试验结果

由表2可见,自8月5日开始至枣果成熟,对不同品种枣树喷洒氟化氢溶液诱导处理后,各品种枣树的抗性具有显著差异,除50mg·L-1氟化氢溶液诱导时4个品种均未发病外,其他浓度的氟化物处理均诱导出枣黑顶病的症状,各品种之间的抗性指数不同,同一氟化氢溶液处理下抗性指数依次为:壶瓶枣<郎枣<木枣<赞皇大枣。同一品种枣树的抗性指数随氟化物溶液浓度增大而降低。由病情指数公式可知,氟化物浓度增高时,枣果发病程度加重,抗性指数降低。

2.3 不同品种枣树果肉、果皮、叶片氟含量的比较

在不同处理区对不同抗性的壶瓶枣、赞皇大枣、木枣、郎枣4个品种的果肉、果皮、叶片进行氟含量测定,结果见图1。

由图1可见,不同品种枣果果皮、果肉和叶片的氟含量均是污染区>诱导区>清洁区,且同一处理区同一品种枣果氟含量为叶片>果皮>果肉,同一处理不同品种的果皮、果肉和叶片氟含量均为赞皇大枣>木枣>郎枣>壶瓶枣。这与不同品种枣树自然发病和诱导发病的抗性调查结果相一致。抗性越强的品种,其枣果、叶片吸收氟的能力越强。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利用田间调查自然发病和人工诱导发病的方法对4个不同品种枣树进行了抗性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枣树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不同,各品种枣树枣果的发病程度、受害症状表现也不同。无论是在污染枣区,还是诱导枣区,4个品种抗性强弱顺序为:赞皇大枣>木枣>郎枣>壶瓶枣。赞皇大枣的发病程度、受害症状也比其他3个品种轻。

刘贤谦等[6]研究发现枣黑顶病的发生与大气氟含量、枣果、枣叶氟含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大气氟含量影响枣果、枣叶的氟含量[11,12],而枣果、枣叶氟含量又影响枣黑顶病,试验研究中发现不同枣树品种的枣组织(枣叶、枣果)中氟含量高,反而发病轻,说明不同枣树品种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不同,这与吴定尧等[13]研究的不同荔枝品种叶片含氟高、对氟吸收能力强,受害症状却相对较轻的结果相一致,其抗性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本研究是在污染区,相对清洁对照区和诱导区3个枣区测定的,既能反映这4个品种枣树对于长期处于较高含量氟污染的抗性,也能反映长期处于较低氟污染含量的抗性及短时高氟污染含量的抗性。

[1]曲译洲,王永蕙.中国果树志:枣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5-6.

[2]辛艳伟,集贤,刘和.裂果性不同的枣品种果皮及果肉发育特点观察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11):253-257.

[3]刘贤谦,李盼盼,王琼.枣果新病害枣黑顶病及其诱因研究[J].林业实用科技,2009(5):33-34.

[4]邓彩萍,刘贤谦,刘随存,等.山西枣黑顶病的危害症状及发病规律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3):226-228.

[5]马艳,邓彩萍,刘静,等.枣黑顶病发病程度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3):267-269.

[6]刘贤谦,李盼盼,尹河龙,等.大气氟含量与枣黑顶病的相关性[J].林业科学,2011,4(10):189-193.

[7]方中达.中国农业植物病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1.

[8]徐娜,刘贤谦,高彪,等.氟化氢溶液诱导枣黑顶病的试验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3):230-234.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 5009.18-2003食品中氟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137-88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674-675.

[11]Seeley E J.An anomaly of the calyx and of'Golden Delious'apple fruits associated with fluoride exposure[J].Hort Science,1979,14(2):162-163.

[12]Maclean D C,Schneider R E,McCune D C.Fluoride susceptibility of tomato plants as affected by magnesium nutrition[J].J Am Soc Hortic Sci,1976,101(4):347-352.

[13]吴定尧,张海岚.不同荔枝品种对氟污染敏感性差异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1997,18(1):18-20.

猜你喜欢
赞皇枣果枣树
大枣树
‘赞皇大枣’和‘冬枣’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不同时期施用不同肥料提高山地枣果维生素C 含量
锦上添花
河北画报(2021年9期)2021-03-22 05:37:20
枣树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河北果树(2020年1期)2020-02-09 12:31:44
16个枣树品种枣果营养成分分析
甘肃林业(2019年4期)2019-10-08 07:19:52
简易避雨棚栽培对赞皇大枣裂果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中国果菜(2017年7期)2017-08-30 01:34:35
治平寺石塔勘察报告
文物春秋(2016年1期)2016-06-01 04:23:44
门前的枣树
小说月刊(2015年10期)2015-04-23 08:51:44
8种药剂防治枣果病害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