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媛
(哈尔滨金融学院 思政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讲授空洞乏味,缺少针对性;教学方式单一呆板,缺少启发性;学生学习消极被动,缺少实效性。究其根源,原因固然很多,但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实践是驳斥各种奇谈怪论的最有力武器,实践是最有说服力的老师,只有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融为一体,以实践为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丰富性和创造性才能生动地显示出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得到增强。基于这些情况,文章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模式的内涵与具体操作、模式运作的效果等几个方面论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一体’自主实践教育”模式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明只有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融为一体,以实践为途径才能显示出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性、丰富性和创造性。
多年来,国内各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实践教育做出了多种有益的尝试,探索出多种模式,如结合理论教学的课堂讨论、撰写论文、原著选读、辩论、录音录像教学,结合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以及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在实际教学中,这些传统实践教育模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仍然有诸多方面问题困扰着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实施。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大学生向社会学习,拓宽知识视野,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增长才干的活动[6]。因此,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既是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社会的行为过程,又是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人格塑造、角色转换、专业学习、专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活动,是实践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如下。
单方面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理解为社会实践而忽视课堂实践和其他实践形式,致使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过于简单化,只是每年组织一到二次参观活动而已,达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有的效果。
在进行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多数高校采取以点代面的办法。只选一部分学生参加,而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参加的机会,覆盖面不广泛;参加的学生多数只是参观,没有深刻认识,甚至有部分学生社会实践的总结报告直接从网络摘取,敷衍了事;少数高校没有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在教学大纲中没有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就是在课堂内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自主地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分析、情景创设、辩论讨论、演说表演等形式,对富含“社会实践性内涵”的案例、问题等内容进行分析、质疑、辩论、讨论,进而找出解决办法,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2]。
而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存在“满堂灌”、“自说自话型”等弊端,学生中存在着上课睡觉,看其他书籍,主体意识欠缺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教师认为理论教学才是课,只要把理论知识满堂灌就足够了。另一方面学生认为课堂是教师的,不属于自己,至于课堂实践教学那也是教师的事,对他们而言无足轻重,可有可无。
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总称[3]。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教育要有突破性创新,必须依托大学生班级和学生会、自律会等学团组织,开辟活泼、新颖、自由的第二课堂,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集思广益的热烈气氛中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
当前,第二课堂资源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在高校,“简单化”、“形式化”第二课堂的现象仍较为普遍,理论层面和社会实践层面结合性较差,很多学生只把第二课堂当作玩乐式的校园一般活动,并没有深刻地意识到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寓意和追求。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第二课堂理论指导的针对性有所欠缺。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第二课堂,其中必须要贯穿红色主题和旋律,重点突出用时代化、大众化的表现形式展现红色旋律的内容和要求。而目前由于第二课堂管理机制不完备、不健全,甚至有部分高校未开设第二课堂而导致第二课堂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简单化”、“形式化”第二课堂的现象较为普遍。
所谓网络实践,是相对于社会实践而言,它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实践教学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空间和网络信息技术,传递、接受、处理、制作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网络虚拟实践,从而提高大学生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进而提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现在,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接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高校都创建了思想政治理论校园网络文化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网站,把教学内容、热点、难点问题、课件等编制成系统网络内容,开辟网络咨询、讨论平台等等。但是,当前网络实践新思维还有待拓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没有让网络成为大学生参与讨论、求解疑惑的实践形式;课堂虚拟实践教学和网络虚拟实践教学没有同步进行,存在着彼此迟滞现象。有时课堂虚拟实践诸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教学等迟滞于网络虚拟平台,就是说网络虚拟平台上学生早就耳熟能详的内容再搬到课堂虚拟实践中进行,学生自然就会感到乏味。
正是基于上述现状,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渠道的实践教育途径,打破条块分割成为当务之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一体”自主实践教育模式通过把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内、校园内、校园外3个空间维度,并把3个维度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丰富和提高,但又强调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区别实施差异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和实践的需求,自主选择实践对象并进行学习研讨。
所谓“三维”,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3个空间维度: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一主渠道的空间维度;二是课堂以外、校园以内的第二课堂的空间维度;三是学校以外的社会课堂的空间维度;所谓“一体”,是把在“三维”空间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融为一体;所谓“自主实践”,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通过这一模式的贯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途径。
1.课内实践教学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阵地。实践教学从总体上看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深化,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归根到底不能脱离课堂教学,并要体现教学的目的、突出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为了避免教师一言堂,必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反映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课内实践教学模式。例如,创造性地运用专题教学、问题讨论、学生讲解、案例教学、总结报告等形式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认识、解决问题与深化理解的能力。从这个方面来看,充分发挥课内实践教学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2.校园以内的第二课堂课外实践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建设始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薄弱环节,多数高校陷入无人管、无经费、无场地的三无处境之中。所以,活跃第二课堂可以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当务之急。现有第二课堂往往依托团组织、学生会发起,表现形式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关系。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密联系这些组织,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知识竞赛、红色歌舞演出、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第二课堂。
随着当今信息化迅猛发展,并渗透到各个角落,占据了广阔空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主动占领校园网络阵地,开设网络第二课堂。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化阵地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创建思想政治理论校园网络文化实践教学平台,建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网站,把教学内容、热点、难点问题、课件等编制成系统网络内容,开辟网络咨询、讨论平台,为大学生提供经济、政治、文化、心理、道德问题的讨论空间,搭建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社会课堂课外实践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例如,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访名人等活动;开展与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社会救助等相关的宣传竞赛活动;加强与博物馆、纪念馆和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开展参观、访问、学术讲座和相关的纪念活动。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巩固基础知识,又能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最后,把在“三维”空间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充分发挥学生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1.大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原则 可以通过3个方面展现大学生主体地位:第一,校园外的社会实践,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果学生的主体性在社会实践中不能发挥,那么这样的社会实践是失败的、形式主义的。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实践教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实践指导相互贯通、相互交织。第三,校园网络、第二课堂是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不可缺少的基本形式。大学生是网络阵地的主力军,第二课堂是大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外活动。因此,校园网络、第二课堂二者作用发挥得如何事关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走进学生的头脑。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网络实践,开展第二课堂,由学生自己找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作用原则 其一,指导实践规划的制定。模式运行的关键是学生自主实践,而达到自主实践的效果关键是要有合理的规划。这时,教师必须指导大学生制定4年长期的实践教学规划,并且还要有每学期短期规划的安排。如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推进规划等长期规划,而短期规划要结合社会热点,适时安排。其二,指导实践教学的考核。除统一规定实践教学课时外,还要对实践教学结果进行考核,进行正规考试,并纳入总成绩。第三,指导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师要站在思想的前沿,结合时代的发展,确定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如爱国主义的专题教育活动,重大节日的纪念庆祝活动,感恩、诚信教育等。
3.社会职能原则 其一,大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所以,要充分让大学生接触社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勤工助学,帮扶帮带。其二,优化大学生的育人环境,弘扬时代主旋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提倡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传递正能量,减少社会阴暗面对学生的影响。针对部分思想偏激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正确看待问题,鼓励他们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回报社会、服务公众。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一体’自主实践教育”模式自2010年初步建构雏形以来,一方面方案本身不断完善发展,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初步验证了模式的可行性。尤其是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的批准更是使该模式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育人效果。
实践教育的内容是一个系统化的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各部分内容的简单相加和机械组合。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法纪教育、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审美教育等各部分内容应互动共生,应表现为系统等于各要素相加之和。
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有很多浅显直白的道理,但是学生并未真正领会。而通过“三维一体”自主实践教育模式的实施,教师采用三步结合,使课堂、校园内、校园外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恰当的实践内容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生发出新颖感与探索欲,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活了,不再是书本中硬邦邦的文字,而是充满魅力、贴近生活、威力释放的生动思想;而且他们学会了用所学的理论去思考和分析当前中国和世界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情,并提出试图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的方案。
因材施教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对学生来说,存在着个体差异、班情差异、文理差异等诸多差异,例如:有的学生偏激、固执;理科学生善于思辨;班风、班情不同导致实践结果也不相同。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三维一体”自主实践教育模式通过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依靠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解决问题。在课堂实践中,讨论、案例教学、辩论、启发推导、专题教学等内容丰富多彩。现实表明,课堂实践更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特点,其参与具有广泛性,操作具有持久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使之优于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但也不能忽视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和校内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活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以及网络平台上感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形成一种在较为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组织指导的开放式、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过去思想政治理论是新闻、报纸、文件中的精神,似乎和自己无关,离自己很远。但自从实施了“三维一体”自主实践教学之后,有力地促进了课本知识转化为政治认同并升华为信仰。学生普遍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较为理性、清醒的认识和了解,明白了党是先进的党、是有智慧的党;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通过社会实践服务,大学生们获得了奉献社会、锻炼自我、提高素质的机会。通过选派大学生志愿者参加进社区、进家乡、进校园等无偿服务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低碳生活、打造节约型校园等活动,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难以忘怀的体验和感悟。学生说:在社会实践服务中,尽管面临诸多考验:酷暑、暴雨、讥讽等,但正是在这些考验中,才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付出是什么,真正明白为人民服务的正确含义。
当然,在实施“三维一体”自主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比如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能否同时进行,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相对于实践教学来说是否滞后,实践教学方案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如何衡量,“九零后”大学生如何看待实践教学、能否接受实践教学,开展实践教学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能否保障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总之,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突破口,怎样创新实践教学的既有思路,推陈出新,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整体进程
[1]《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编写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2]张守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方式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2(4):105-109.
[3]毛克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的意义和内容[J].重庆工学 院学报:社会科 学,2008(7):185-188.
[4]刘会强.虚拟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的深度融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1(5):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