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拥军,林亦平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1)
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实践育人效果是高校共青团迫切需要破解的问题。由美国提出并广泛实施的服务性学习理论与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许多契合之处和可借鉴之处,探索基于服务性学习理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此,文章采用文献与案例分析方法,对基于服务性学习理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进行探讨。
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高等教育改革运动中,美国高等学校十分重视服务性学习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采取多种模式,开展服务性学习活动,对学生、学校和社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1]。服务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是经验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将课程、服务、反思集成在一起的服务活动,满足学生和服务对象的需要,使学生得到发展的教育手段[2]。服务性学习将学生的服务内容与学校课程紧密结合,实施过程中强调在服务前、中、后安排充分时间进行反思与评价,具有独特的完整系统性[3],强化了过程管理与注重效果的统一,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对社会问题的认知[4],增强学习效果,促进学校教育的改革等[2],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5]。从以上分析可知,服务性学习与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许多契合之处和可借鉴之处。
关于服务性学习对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启示,国内已有部分研究。刘长海等研究认为服务性学习理念对于深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有积极启发作用,建议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学习化、专业化、常规化与制度化[6]。陈静对美国服务学习与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比较研究,就美国服务学习产生的背景和目的、概念内涵、实施过程、作用和效果等与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比较,对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了加强理论思考、大学生需要树立新的实践观念和学习观念、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与学习课程结合起来等建议[7]。佘远富认为各高校应积极将服务性学习理念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探索新途径,寻求新突破,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向纵深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提出了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途径[3]。张育广认为服务性学习的基本涵义、关键特征对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借鉴意义,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维度,提出了新时期深化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路径[8]。郝运以服务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为论述核心,阐述了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内涵和类型、历史发展进程、理论基础和思想取向、实施途径、原则和程序,得出美国高校服务学习对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启示[9]。
以上文献分析了服务性学习的内涵,将之与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比较,并受其启发对深化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了建议,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但这些都是宏观理论性的分析,缺乏操作层面的研究设计和实证研究。当前,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而言,服务是载体,学习是目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不够完善是影响社会实践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迫切需要在社会实践的实施过程中引入服务性学习的理念、实施原则和操作方法来增强社会实践的效果。
服务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前期的培训与准备、服务行动与反思及后期评价3个环节。前期的培训与准备主要包括调研、选定主题并设计方案、确定人员、筹划资源及教师与学生的培训等;中期的服务行动与反思是服务学习的核心环节,服务前的反思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认真思考,服务中的反思有助于服务学习的开展以及学生自身体验的提高,服务后的反思是学生将服务体验进一步升华、对自己的进展和收获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经验技能的整合与提升,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发展服务学习;后期评价是对服务性学习活动的系统总结,是参与者之间互动提高的过程,有效的评价对于激发参与者的热情、提高服务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9]。
案例一:课外式的服务性学习案例。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原先的组织模式是由团委牵头、各系团总支具体实施,因指导教师不足、实施过程缺乏管理与控制,效果难以提升。2011年,基于服务性学习理论,在社会实践实施过程引入服务性学习理论进行改进,取得了初步成效。2011年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共计1 486人。从2011年5月份开始,校区团委就指导教师的信息、学生的个人信息收集、实践或调查地区及单位、调查报告或论文意向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统计,为暑期社会实践顺利有效的开展打好基础。要求平均每位指导教师所带学生不超过15人,在暑期实践前与实践过程中确保每位学生得到老师指导。按照服务性学习的实施程序,由指导教师进行了前期的培训,探讨选题方案、实践过程的设计论证、先期考察调研和收集资料,除了结合上级团组织的要求指导学生选题外,还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选题,吸纳了一批专业课教师结合课程和课题参与指导。在服务行动与反思环节,指导老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亲身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以学生个人总结、小组讨论、调研报告、实践报告等形式来实现。社会实践活动评价则通过调查报告或论文的教师评阅、分享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考评。从后期总结及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的评阅情况来看,质量较往年有很大提升,对学生触动很大。
案例二:课程式的服务性学习案例。以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二年级学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实践课程为例。此项社会实践活动借鉴服务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的组织实施如下:(1)分组和任务的布置。学生每10人左右一组,鼓励跨班级横向组合,确定组长,布置任务,介绍前两年实践课的一些经验,并展示优秀成果。(2)各小组讨论确定实践方案。确定实践主题、实践目的、参与人员、实践展开方式、小组分工、具体时间安排、费用等,形成初步方案。同时,要求各小组安排课余时间组织讨论,次数不得少于2次。(3)任课教师组织各小组讨论实践方案。各组介绍实践方案,接受全班同学的提问,教师给出评价和建议,小组完善后,确定实践方案。(4)各组组织实践活动,定期向任课教师汇报实践进展情况,并就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讨论。(5)集中汇报讨论,各组将实践中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初步分析,并制作成PPT,进行集中展示汇报,每组代表做8~10min发言和报告,回答提问,并当场总结。(6)学生撰写个人实践活动报告,完成自我鉴定。(7)各小组组织对个人实践报告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意见,并统一交任课老师。(8)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课堂发言、小组鉴定与实践报告出具成绩。此项活动与课程结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选题广泛,涵盖社会政治、经济、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反映出大学生在新的形势下,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强烈关注,为学生理解理论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更多鲜活的依据,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调查研究方法。
目前,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是点面结合,点上主要是围绕主题组建团队,指导教师全程参与,但按照服务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相关环节来考察反思环节显得不足;面上主要是拟定提纲,由学生返乡自己实施,按照服务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相关环节来考察,每个环节都需要改进与提高。借鉴服务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过程管理和不断的反馈控制,引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施过程对于保证社会实践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应用实践中,结合服务性学习理论与实践开展中的要素与平台,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梳理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全面引入服务性学习理论,需要建立与健全服务性学习的“活动体系”。这个“活动体系”应该包括学生、教师与相关的教学管理等职能部门的参与进而形成学习体系发展的合力。因此,除了前述课外式与课程式的案例外,高校团组织可与教务等部门协同将现有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形式进行梳理,按年级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如低年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纳入短期体验式的服务性学习模式,高年级学生与专业、学术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术课程的服务性学习模式,针对不同模式探索每个环节有效实施的方法。另外,针对广大教师和学生,开展服务性学习相关理论的培训。同时,建立健全制度,积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服务性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在更高层次提出了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参与服务前的培训、服务中的跟踪指导、服务后的总结评价,这样才能达到服务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效果。学校也需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改革的高度,出台相应政策,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开展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指导水平[10]。当前,高校对教师参与服务性学习指导工作的定量和定性评价制度缺失,需要建立健全制度,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指导工作,积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其次,全面引入服务性学习理论,需要建立与健全服务性学习的“活动平台”。服务性学习的实践运用,与实践单位和基地的建设力度密切相关。它与服务性学习理论的实践的对接和相容程度往往影响并决定着服务性学习的实际效果,也影响到服务性学习的的持续程度。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需要考虑到它与教师、学生的专业知识、学术背景和研究方向的一致性,以实现对接的“稳定度”以及“持久度”,达到双赢之目标;另一方面,“活动平台”的建设与选择,又必须考虑到其示范的作用,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的作用,构建起理论与实践的良性桥梁。
[1]刘宝存,王维,马存根.美国高等学校的服务性学习[J].比较教育研究,2005(11):43-47.
[2]Brilhart D.Serve and Learn:Implementing and Evaluating Service–Learning in Middle and High School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7,23(5):757-760.
[3]佘远富.服务性学习: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关键[J].现代教育管理,2009(1):82-84.
[4]Virginia A R,Jernstedt G.,Hawley J K,et al.Effects of a small-scale,very short-term service-learning experience on 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5(28):359-368.
[5]郭玉松,江 虹,边和平.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回顾及启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8):95-97.
[6]刘长海,罗怡.论服务学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5(3):20-22.
[7]陈静.美国服务学习与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比较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5):78-81.
[8]张育广.服务学习视阈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77-80.
[9]郝运.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研究[D].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2009,11.
[10]许为民.服务性学习理论的一个中国案例[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