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唱反调”是一个很容易被大多数老师忽略或敌视的教学资源。对于“唱反调”所蕴含的批判思维价值,应引起教师对于“唱反调”的认识、保护、开发和利用,从而促进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唱反调”;教学资源;批判性;创新性
一、“唱反调”具备的批判思维特性
(一)批判性
这种思维往往跟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相冲突。它能对大家司空见惯和习以为常的结论进行分析,从而产生质疑并大胆表达出来,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案例1]有一个老师介绍角的时候这样说:“角王国里一共有三兄弟,分别是锐角、直角和钝角,锐角就是比直角小的角,是弟弟;钝角是比直角大的角,是大哥;直角比锐角大,比钝角小,是二哥。”马上有同学举手:“老师,比直角大的角都是钝角吗?”老师疑惑:“是呀。”“那么这两个角(他跑黑板上画出一个平角和一个比180°大比360°小的角)呢?也叫钝角?”显然这个孩子的知识结构相当超前,并且善于分析和批判。
(二)独特性
很多同学的“反调”表现出他们对所学知识或者老师的要求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想法,具有完善性和创造性。
[案例2]学习加法估算时,有题目:先估计下面得数大约是几百,再列竖式计算。比如498+205,老师要求学生在心里先估计,然后直接列竖式写上得数就可以了。可是有个同学站起来反对:“我觉得不好,有很多同学会偷懒不估算,老师怎么能查出来呢?应该要求大家先估计得数,并且在得数上写上约等于几百,然后再列竖式上算出准确答案,这样两个要求就都达到了。”
(三)简便性
逆向思维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在多种方法中获得最佳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效率。
[案例3]“妈妈买来一篮桔子,小明第一天吃了这篮桔子的一半多1个,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第三天又吃了剩下的一半多1个,第四天小明吃掉了剩下的最后一个桔子。妈妈买来的这篮桔子共有多少个?”由条件直接解题有困难,如果由最后结果逆推之,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唱反调”不仅是一种批判思维方式,而且是一种推动创新的良好人格。这种叛逆人格包含着富有勇气,敢于开拓和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内涵。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人无不具备这种精神品质。
二、直面“唱反调”,培养思维批判性
(一)积极善待“唱反调”,发展思维批判能力
1.尊重原创“唱反调”,保护批判个性
“唱反调”是学生思维火花迸发的表现,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独创性和批判性,学生能够“唱反调”,说明他不再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说明他不再盲目迷信书本和老师,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老师要充分尊重原创“唱反调”,保护思维个性,因为很多创新就从这里开始。
[案例4]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老师为了提高效率,把别的算法都轻轻带过,重点讲解了“凑十法”,希望学生能快速接受并应用。可是在练习的时候总是发现这样的算法(喜欢先把两个同样的数相加):比如计算7+5时,先算5+5=10,再算10+2=12;8+6也是先算6+6+2或8+8-2,8+5,8+7也是如此。
像这些来自于学生原生态的思维看起来没有老师优化思维更快捷,但是从他们的独特和个性可以看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种子正在萌芽。
新课程非常重视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显示出对原创思维的尊重,但是往往等原创思维产生后,老师又对这些非主流的“原创”思维进行压制,热衷于优化思维的推广,使得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难以得到发展。
2.激发思维“反调”,强化批判习惯
课堂当中可以根据上课的内容和需要适当安排一些判断题、改错题、条件不完全或条件多余的题目训练学生批判思维能力,或者可以故意发生错误,激发学生“唱反调”,从而发展学生批判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案例5]“一年级(1)班有小朋友42人,其中8岁的小朋友有20个,其余的都是9岁小朋友,9岁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案例6]“一艘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有多大?”
3.提倡理性“反调”,增加批判信心
因为“唱反调”中蕴含着许多可遇不可求的批判创新思维,老师应该在班级创设“说错话比不说话强”的宽松氛围,通过一些激励评价引领学生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敢于跟老师或者书本理性“唱反调”,树立以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为之努力实践者为荣的理念。
[案例7]在教学“周长相等的圆、长方形、正方形这三种图形中,谁的面积最小”时,问题刚出,班级里的数学权威就坚定地报出答案:长方形面积最小!老师索性做了一个小调查: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谁的面积最小?在没有任何计算的情况下,全班只有3个表示不同意权威的观点。这时老师对剩下的3个人说:真正值得佩服的人是你们!在揭开事实之前,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不迁就,不管今天的结果如何,你们绝对是今天表现最棒的!
(二)智慧引领“唱反调”,提升思维批判品质
1.透过现象看本质——促使思维更深刻
“唱反调”往往只是学生的灵感乍现或直觉反应,作为老师要以“唱反调”为契机,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举一反三,促使学生向思维的更深处漫游。
[案例8]在学习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课时,到最后我带着同学总结了方法:①三位数小于四位数。②两个数相比,先从百位比起,依次往后。大家对这个总结都很满意。正要收兵时,不想有个同学就站起来:“老师,我觉得这两句话说得不好。”“怎么不好?”“要是有更大的数相比较,这两个方法就不管用了。”老师灵机一动,发动大家讨论:“那应该怎么说能让所有的数都好比较呢?”经过大家的相互启发和补充,最后把这两条改成:①数位少的比数位多的小。②当两个数位同样多时,从最高位比起,依次往后比。
2.多角度思考——促使思维更灵活
很多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只有一种方法,老师要能从“唱反调”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方面起步,能灵活地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
[案例9]“学校田径组原来有女生人数占1/3,后来又有6名女生进来,这样女生人数就占田径组总人数的4/9,现在田径组有女生多少人?”大多数同学解法:设田径组原有学生X人。列式1/3X+6=(X+6)×4/9
X=30
(30+6)×4/9=16人。
马上有同学站起来反对,表示有更简单的方法:
原女∶男=1∶2=5∶10,现在女∶男=4∶5=8∶10,原来女生比现在少3份,所以6÷3=2人,一份2人,现在是8份,2×8=16人
这时老师充分意识到在彼此的不服气中学生的思维已经四通八达,干脆让他们各显其能吧,结果又出现了8种不同的解法。整节课思维灵动,精彩纷呈。
3.由此及彼,由正及反——促使思维更广阔
受定势思维或者标准答案的影响,很多时候学生都会采取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判断问题,会出现全盘否定或一棒子打死的情况,老师要审时度势,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发展地思维。使学生会由此及彼,由正及反,辩证全面地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周密和广阔性。
[案例10]在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时,一个学生板演(个位满十,但忘记进位了),其他同学看了连声指责,搞得板演同学很不好意思,老师很有智慧,对其他同学说:难道这一题没有一点优点?其他同学一听,找出好几条:数位对齐,在计算时从个位算起,横线用直尺打直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这句话对教育的利弊作出了中肯的分析。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前奏,而“唱反调”恰是批判性思维的火花闪现,是批判思维的独特方式。庸者见到“反调”格杀勿论,智者见到“反调”发掘利用。
[参 考 文 献]
[1]陶士梅.批判性思维,数学课堂不可缺少的价值引领[J].小学教学研究,2010(8).
[2]张轶琳.探寻儿童思维和“教师思维”的桥接之路[J].江苏教育,2012(1).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