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2013-04-02 07:59温洪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体育教师

温洪泽

(广东药学院 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006)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限制,体育教学一直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以促进学生掌握运动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为主线,以教师主导、学生被导的模式进行.这种模式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形成运动技能方面发挥了很大的功能,但与此同时,由于教学过程中漠视学生的本体感受,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过于注重选拔和甄别功能,使学生们对体育课产生了恐惧和厌倦心理.形成了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奇怪现象,体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通过与国外体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和学习,结合我国体育教学实际情况,一个崭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健康教育,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于是全国大中小学乃至幼儿园的体育教育都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红红火火地开展健康教育.原来的体育教材大都改为体育与健康教程,甚至原来的体育院系也有部分更名为体育健康学院,总之,尽其所能的把健康和体育联系起来,毋庸置疑,体育教育进入了“健康第一”的新时代.

1 对健康的现代理解

发展的、动态的、辩证的看问题,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健康的理解也理应如此.从“无生理功能异常,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发展到“健康是人们在身体、心情和精神方面都自觉良好,活力充沛的一种状态”,再到“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是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这三个方面对健康进行解析.

身体健康是指人在生物学上的健康,即机体完整或功能完善.同时,还应掌握常见健康障碍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基本知识,并能采取合理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措施.[1]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处事态度和谐安宁,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具体讲就是自我人格完善,心理平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评价自己,能及时发现并克服自己的缺点;有正确的人生目标,不断追求和进取,对未来充满信心.[2]

社会适应良好是指一个人的外显行为和内在行为都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社会身份,能与他人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3]

健康内涵的日益丰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同时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人类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十分紧迫,科技和医学的高度发展仍不足以解决人类必须面对的健康问题.过去曾肆虐地球、涂炭生灵的天花、霍乱已不足以对人类构成威胁,但现代社会的“文明病”却又成为一把锋利的匕首,随时威胁着每一个现代人的健康.由于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人们心理承受能力正经受着史无前例的挑战.近些年来,大学生自杀、知名企业员工跳楼、警察轻生以及丧心病狂之徒对未成年孩童的残忍杀戮都是心理健康严重缺失以致心灵扭曲的表现.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2 体育教师是落实健康第一的核心

2.1 转变思想,强化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践行健康教育

客观说,提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恰到好处的落实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育改革的执行者是体育教师,只有体育教师对健康第一的理念有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只有体育教师认可并真心实意地去推行健康教育,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体育教师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体育教师就是当之无愧的健康工程师.改革开放以来,大致国家、小至个人都在狠抓GDP建设,经济效益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90年代商品房的推出更用铁的事实向世人证明,有钱才是硬道理.于是乎,整个社会进入一个浮躁的“敛财”阶段,股票、基金、期货、黄金、炒房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谈.教育、文化等投资大、收益不确定的传统话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转变,其难度不言而喻.

古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今之师者,塑人也.在任何时候,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人的完善发展高于一切.教师虽没有让人垂涎的薪水,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宽敞、明亮的房子,没有豪华的汽车,但教师有尊贵无比的职业——塑造完善发展的人.体育教师要抛开物欲的羁绊,投入到教学改革中来,为塑造完善健康的年轻一代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体验教书育人的高层次享受.

2.2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为人师表

体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传递健康的使者,是健康的展示者.当今的体育教学首要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因此,作为健康的传播者,应该具备相当的健康水准.体育教师应该是一位身材匀称、健美、精神抖擞、谈吐文明、举止优雅的人.体育教师不仅要有结实的肌肉,更要有美丽的心灵.所谓“为人师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教育中,师生互动最密切的恐怕非体育课莫属.体育课人数少、活动方式灵活,教师能够和每一个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有语言上的、眼神上的、肢体上的,无论哪一种交流都是教师自身修养、脾气秉性的流露.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可能成为学生评价老师的切入点.那些不积极的、负面的东西,往往能够在学生的心目中刻骨铭心.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健康形象,才能心安理得、充满自信地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也只有这样,教师的教育才能真正成为“教育”而不是口头说教.

现在关于健康的教材多如牛毛,很多教材罗列了繁琐的健康标准,而且,标准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使体育教师和学生都“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体育教师在推广健康的同时也应该和同学一起来追求健康、获取健康,这样不仅可以和学生形成互动,还能够在追求健康过程中加深对健康的理解,深化教学过程,促进体育健康课程的普及和推广.

2.3 改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在动机

近些年来,学生的体质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尤其是近视和肥胖率攀升,学生体格状况表面上有所改善,但身体机能下降.这种状况不仅仅出现在我国,在全世界都有这种趋势.因此,有科学家大胆预言,以后的人类将是一个头重脚轻、头脑发达、四肢羸弱的高级动物.这应该可以称为是人类的“异化”.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科技取代了身体活动,四肢缺乏锻炼,肌肉退化萎缩.面对这种可怕的异化,唯一的一剂良药就是“体育”.体育运动可以给机体适宜的刺激,保证人类向着正常、健康的进化方向发展,防止异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体育的功能不仅仅体现在“增进健康,促进人的完善发展”方面,更重要的是保持人类物种的稳定性.

面对全人类的危机,体育工作者责无旁贷.我们必须反思体育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孩子的居住条件、营养条件、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了,身体状况反而下降了?在影响孩子健康的其他因素还无法迅速改变的前提下,体育教师应该做点什么?笔者愚笨,百思而未得其解,只好求教先贤.在伟大领袖毛泽东将近100年前的《论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有这样的论述:“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提倡之者,不得其本,久而无效.长是不改,弱且加甚.夫命中致远,外部之事,结果之事也.体力充实,内部之事,原因之事也.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今之提倡者,非不设种种之方法,然而无效者,外力不足以动其心,不知何为体育之真义.体育果有如何之价值,效果云何,著手何处,皆茫乎如在雾中,其无效亦宜.欲图体育之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苟自觉矣,则体育之条目,可不言而自知,命中致远之效,亦当不求而自至矣.”[4]毛泽东的这段话虽然是针对大约一个世纪前的旧中国体育而言,但他对体育的深刻理解在近百年后仍然意义重大,寓意深刻.可见,问题的答案已经十分清晰.要解决学生体质下降问题,必须从学生心理入手,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在动机,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身体练习、体育锻炼,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自然而然就改善了.

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内在动机,兴趣是关键,培养兴趣的关键在于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要敢于推行教学改革,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想方设法在体育课堂上投其所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等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时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加强练习,最后形成体育习惯,达到增进健康,促进发展的目标.

2.4 加强师生交流,延伸健康教育的空间

体育课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不可或缺,但与此同时,仅仅依赖体育课来增进学生的健康又是远远不够的.体育课的课时有限,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蜻蜓点水、难以深入.体育教师要把课外体育锻炼、早操、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作为体育课的延伸,利用更宽广的舞台跟学生深入交流,用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一定会在这种互动中生发.

3 学生是落实健康第一的要素

体育教学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下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并以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为主的双边活动过程.[5]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教学相长.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应该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学生要从为自己健康发展的角度看待体育教学,学生要主动思考体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而不要仅仅把它当作例行公事,盲目从事.体育锻炼的效果是不可以被复制、粘贴、共享的,它具有高度的专属性,只服务于身体力行者.作为获取健康的群体,学生必须主动地、自发地、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必须和教师的教授形成互动,产生共鸣,进一步激发体育锻炼的内在动机,促进身体的完善发展,增进健康.

4 体育配套设施是落实健康第一的保障

体育教学可以传授学生一定的运动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但无法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场地供学生练习,毕竟体育课只有短暂的几十分钟,而且每周次数有限.学生要想真正获取健康,必须在体育课外进行规律性的、长期的、体育锻炼,这就要求学校、社区、社会具有相当规模的体育配套设施.目前,我国的体育场地、器材非常紧缺,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这将给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巧妇强为无米之炊”的挑战.

〔1〕〔2〕〔3〕张雅云,王皋华.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1-24.

〔4〕毛泽东.体育之研究[N].新青年,1917-4-1(3).

〔5〕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97.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体育教师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