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中国古代碑刻》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02 03:40李俊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碑刻形象思维多媒体

李俊义

(赤峰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北方民族文化研究所,内蒙古 赤峰 024000)

1 多媒体应用于《中国古代碑刻》教学的意义

媒体,也称媒介、传播媒体.媒体这一术语来源于拉丁语“medinm”,意思是两者之间,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当媒体使用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信息时,称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化教学媒体.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和非语言活动属于传统教学媒体,课堂教学是《中国古代碑刻》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是对于客观文化一种有指导有选择有组织的认识过程,《中国古代碑刻》教学正是通过这个过程把历代流传下来的碑刻知识传递给学生.

当代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录像、录音等多种电子教学媒体,通过视听手段,作为知识文化载体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这就使《中国古代碑刻》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出来.一般说来,教师根据每节课的教学要求,借助各种必要的教学设备,运用各种专门制作的教学工具,以及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起来一个特定的教学环境,这为学生迅速地、大量地掌握书法知识和技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个人在探索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偶然性和盲目性,因而使学生的认识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和较大的受控性,使他们加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突破技能形成过程中的高原现象,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信心,使他们有可能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经过主观努力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提高《中国古代碑刻》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多媒体引入教学过程,促使传统教学媒体和教学过程都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

2 运用多媒体进行《中国古代碑刻》教学的几点做法

对于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中国古代碑刻》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学生对中国古代碑刻认识能力的发展,加强鉴定、鉴赏能力的训练和情操教育,然而仅仅靠目标的魅力还不足以使学生拥有持之以恒的动力,教学过程的启发性,教学手段的趣味性,作为目标的具体化实施在《中国古代碑刻》教学过程中具有突出的价值.从教育学角度看,启发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即是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认识、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另外,要想达到教学手段的趣味性,学生没有兴趣的支持,没有对中国古代碑刻的热情,当然就不会有中国古代碑刻学习,没有最初对古代碑刻最简单的喜欢和不喜欢的选择,当然就不会有鉴别,没有对历代碑刻的崇拜和热爱,没有对碑刻的审美情操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则任何鉴定、鉴赏训练都毫无意义.

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碑刻》教学过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因此,投影、录像、录音等电子教学媒体的使用,在对古代碑刻鉴定鉴赏能力的发展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最容易收到速度快,效率高,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便于记忆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放一些著名书法碑帖的图片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看,并对其风格特征逐一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利用视觉的分析,视觉的感受,视觉的领悟,对各种流派风格的碑帖有个初步的大概的了解.教师再给学生看一些介绍这些古代碑刻的电视专题片,其中详细的说明,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绘,通过视听手段,对学生起着一定的楷模作用,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想象等活动的参加,在知觉中进行分析、综合,把感知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对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因为认识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思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说,人的思维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他认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科学研究和人们日常交往不可缺少的思维手段,并提出形象思维应作为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各自功能的最新研究成果,证实了他的上述论断.198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神经生物学家斯佩里和他的两名学生,进行了有关裂脑的一系列实验,证明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是不对称的.他们发现“大脑两半球基本上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维,左脑倾向于词语进行思维,右脑倾向于以感觉形象直接思维.”开发右脑智力,其关键在于发展形象思维.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抽象思维,忽视了形象思维,只进行一些空洞的说教,结果使《中国古代碑刻》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没生气.而我们如果在重视抽象思维的同时,使用多媒体教学,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这样就发展了形象思维.教学过程中再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就会使课堂教学得到全面变革和全面优化,从而促进了学生对中国古代碑刻认识能力的发展.

由于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因此,他们的认识更明确,步骤更科学,方法也更合理,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也能发展学生的非形式逻辑思维.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大学生这个层次的《中国古代碑刻》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审美的情操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我国现代著名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在谈到艺术审美教育的作用时说:“人们每天瞻仰这样完全无缺的美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就养成健全的人格.”陶冶、修养培育,有道德意义上的,也有审美意义上的,审美意识包含又高于道德意识,审美意识在更深、更高的意义上,表达了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一个有真正审美意识的人,也必然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在《中国古代碑刻》教学中,既要提倡道德上的陶冶、修养和培育,更要重视审美意义上的境界的陶冶、修养和培育.所以应当把美育作为《中国古代碑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

对于大学生来讲,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没有实际的观赏材料,一切仍然缺乏应有的说服力,百闻不如一见,然而,学生不可能自己拥有足够的全面的碑帖,而且,让他们人人拥有这些是不大现实的.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教师把一些优秀的碑刻拓片的投影片或幻灯片或照片有选择地呈示给学生欣赏、体味、研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领会碑刻的奥秘,因为形象本身具备了人们审美活动所需要的一切,它更具有直观现实作用.

从以上一些做法中我们可以得知:在《中国古代碑刻》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感知、思维、想象、记忆这些认识官能去认识掌握碑刻,在发展人的认识能力的同时,以优美的碑刻名作进行审美教学,通过碑刻审美活动来培养和影响学生积极的情感和人格,以满足学生求真的知识欲,求善的道德欲,求美的艺术欲,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结构.

3 结语

运用多媒体进行《中国古代碑刻》教学至少有如下好处:

第一,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即通过多种电子教学媒体的使用,使学生对碑刻的观察有更广泛的途径,提高感觉、知觉、思维的发展水平,激发起学生对中国古代碑刻的热情和学习的欲望.

第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里主要指形象思维),当学生看到中国古代碑刻时,他们有能力去区别其风格上的差别,而且能作出有根据的判断,是优还是劣,并且知道为什么,以及对如何学习这些风格的思考.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创造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两种思维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把这两种思维结合起来,使《中国古代碑刻》教学课程有观察,有想象,有分析,有综合,感性与理性,情与景交融,生动有趣,效果好.学生在进行碑刻鉴定与鉴赏时,能够得心应手.

随着新的科技手段的引进,像录像、录音、投影乃至应用日趋频繁的电脑储存资料、索引等,使文化的载体更具有现代化色彩.把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既动左脑又动右脑,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潜在的学习能量,使学习成为一种既愉快又紧张,既是一种理性探索过程,又是一种审美的陶冶过程,《中国古代碑刻》教学因此将升华到一种新的完美的境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猜你喜欢
碑刻形象思维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碑刻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明清豫西北戏曲碑刻所见的“会”与“会首”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