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缺失视角下的网络学习反思

2013-04-01 18:42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学习者教育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一、引 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由于网络学习使教学活动可以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习者能自主控制学习,实现平等自由地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重视和普及。但在开发和实施网络学习中,技术的作用往往被开发商夸大,教育界的专家和政府也寄予很高的期望。人们热衷于探索计算机和网络在优化学习方面的作用,甚少关注其负面影响。

但现实情况是网络学习在理论上倡导的多,实践上成功的案例少。是技术不适合解决教育中的问题,还是教育中传统影响太深?从网络学习过度使用可能加剧自然缺失这一独特的视角进行讨论,可以警醒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网络学习在教育中的作用,避免盲目的技术崇拜和在实践中的滥用、误用。

二、理论概述

(一)自然缺失症及后果

1.自然缺失症概念

自然缺失症(nature deficit disorder)是美国作家Richard Louv的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的一个术语。Louv在书中强调,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造成的原因主要有:父母阻碍儿童在户外玩耍,可供玩耍场地的减少,以及电子产品的日益盛行。

2.自然缺失症的主要后果

(1)儿童对于自然界缺乏起码的尊重。不理解食物的来源,不认识家乡的动植物等。

(2)忧郁症和注意力缺乏症。Louv说:“当孩子不再接触自然,很多问题都会出现,比如压力过大、忧郁和无法集中注意力”。压力过大和注意力缺乏会造成儿童学业水平以及创造力的下降。

(3)儿童肥胖症。Louv认为最佳、最有效的锻炼方式是在自然界中呈放松状态的活动。

(二)网络学习及其特点

1.网络学习的概念

网络学习(E-Learning)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1]。它充分利用IT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内容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远程学习与网上课堂等,来实现一种新的学习方式[2]。

2.网络学习的特点

人们之所以相信网络学习会成为未来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基于它的以下特点:

(1)学习材料多媒化

学习信息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景象等,能实现信息的多通道传递,提高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2)学习的自主化

网络中丰富的、多样的学习资源,配以超文本呈现方式,使学生对于教材、教师、参考资料等有广泛的选择自由,并可以实现知识的自由探索。

(3)学习的虚拟化

人们利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制造了虚拟的课堂、实验室、社区等,通过在虚拟时空中制造出的虚拟客体,突破现实世界中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制约,提高学习者的认识能力,拓展认识的空间。

(4)交往的超时空化

网络交往在消除人们交往的时空障碍(随时、随地,身体不在场的交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们交流的人际障碍,使人们可以脱离社会地位、生活方式、文化层次等各种差异的影响而平等自由地交流。

三、网络学习和自然缺失的现状

(一)网络学习的现状

斯坦福大学的拉里·库班撰写过一本书名为《炒得过热,用得过少:课堂中的计算机》,就是一个关于网络学习的经典写照。

1.人们对网络学习过高的期望

随着科学的进步,新技术总是层出不穷。当这些技术应用于教育时,人们往往寄予很高的期望。信息技术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理所当然地承担了更多的期待和信心,这种期待和信心不光是网络学习系统开发商不切实际的豪言壮语,还有政府和学术界的推波助澜,从下面两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网络学习在目前是如何地“热”。

例一,通过对2010年DE-Media世界大会提交的 630篇论文全文标题提取关键词的词频统计分析,发现“大会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学习都非常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仅是传统面对面的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扩展课堂,也在于网上学习如何更好地进行”[3]。

例二,我国于 2010年7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第十九章专门讲到了教育信息化,并开宗明义:“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4]。这是第一次在国家级的政策文件里讲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其含金量远高于以前学者专家们对这个问题的谈论。

2.网络学习较少成功案例

虽然人们对网络学习寄予很高的期望,从不吝啬溢美之词,但网络学习在消耗了大量资金、背负了过多的期待之后却并未对实践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如我国高校从2003年起陆续开展的国家、省市、学校三个层面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各级教育机构投入了经费和支持,很多教师和教学机构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但并不能支持教学并满足学生的有效学习[5]。同时,卡梅尔·麦克诺特教授通过对香港中文大学20门课程网站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仅在课程中使用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教育信息化相对于整个社会信息化,相对于银行、电信、税务、医疗等各个行业,是严重滞后的。银行没有电脑和网络就不能开门,但是学校没有电脑还照样上课”[6]。即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美国,新技术的应用都未能从根本上证明“我们的课堂离不开信息技术”。

(二)自然缺失现状

1.人们和自然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

现代化的进程使得人所能做的事情似乎越来越多,与自然相处的时间却越来越少。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孩子们太容易被电视、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吸引,更喜欢室内(有电源)。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反而会手足无措,感到无聊(因为他们丧失了与自然亲近的本能)。根据研究表明,美国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在近些年大幅下降,孩子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上学、参加课后辅导和各门课程以及各种成人组织的活动(足球、棒球等比赛)。而中国,教育带有越来越强的功利性,人们更注重应试教育,家长们往往存在一种过度的“危机意识”,唯恐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落后,所以更愿意把孩子送进各种学习班,而不是带着孩子接触大自然。

2.人们对自然缺失的关注

受到《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的影响,美国政府于2009年推出了No Child Left Inside法案,敦促各个州设立环境教育标准,鼓励儿童到户外进行主动的发现式、实践式学习[7]。

但自然缺失症在我国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对于自然缺失症以及其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缺少应有的认识。然而幸运的是,现在许多的公益组织正在致力于扭转这些不妙的趋势。如“自然之友”(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环境保护组织)通过教师培训、拓展活动和发行刊物等途径来提高公众对于大自然缺失问题的关注。

四、自然缺失与网络学习的关系

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教育带来极大的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消极的影响。如对学习者身体健康的危害(电磁辐射、视力危害和组织损伤等)、弱化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强化学习者对真实世界的疏离等,特别是在目前我们的教育中普遍存在自然缺失的情况下,网络学习的滥用会加剧这种现象。

应该说在现代进程中出现的使孩子与自然远离的新因素(网络、电视、空调、电子产品…)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网络,“今天8岁的小孩,不是在本地农村的池塘里冒险游戏(或是在公园里捉螳螂),而是在计算机里探险。小女孩们不是在家里养宠物,而是将时间耗费在他们计算机里的电子宠物内…”[8]。很多孩子把大半业余时间交给了网络,一到放假,就死守电脑,沉浸游戏世界,保持死板的坐姿和呆滞的眼神,对大自然充耳不闻。

而网络学习的实质是基于计算机(屏幕)的学习。学习者通过计算机屏幕和音响获取经过加工了的视觉或听觉信息来学习知识,通过虚拟的课堂、实验室、社区等技术手段制造出的虚拟客体,让技术取代人的多种感官去感知真实的世界,希望突破现实世界中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制约来提高学习者的认识能力、拓展认识空间。这样似乎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廉价、更有效也更自由方便,但是却进一步减少了学习者户外运动或从自然环境中、基于真实环境学习体验的机会。基于印刷术的教育导致了“近视”这一普遍的生理疾患,那么,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会不会导致“自然缺失症”的进一步扩大?“近视”我们可以戴上眼镜,对于将来普遍的“自然缺失症”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五、反 思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学习不能完全取代现实性实践的作用

从教育实践的方式上看,教育机构为受教育者提供了两种服务,一是系统化的人类间接经验,二是提供特定的实践条件[6]。但我们似乎更钟情于现实世界进入虚拟世界的教育,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网络无限的存储能力来提供间接经验或实践环境。如学校为了怕担责,取消了“春游”“秋游”,取消了“工厂、博物馆”的参观,这本来是教学环节的缺失,而在部分专家看来,类似的活动其实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甚至某些物理化学实验都可以通过鼠标或键盘来替代。但它们能等同吗?虚拟现实技术的学习只是人类实践整体中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取代现实性实践的作用,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博览会,既轻松自由,还节约经费,但参与者却没有亲历实地的丰富的感受体验。人们通过网络信息中获得的知识,是缺乏丰富具体性的真实,同感性具体的真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长期依赖于网络来认识世界,肯定会形成认识上的某些片面性,即便是理性色彩较为淡薄的情感,通过网络交流也不能等同于现实中的交流。同时,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最终还是要经由现实社会得以满足,所有网络中的人必须要回到现实中解决问题。如现在很热门的“网上购物”,节省时间和中间环节,但最终还是需要把商品送到购买者手中才能消费。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过分依赖网络学习,孩子的感觉器官将更多地被限制在计算机、电视等单一视觉、听觉上,如此将使他们逐渐远离现实生活,人生经历会越来越单薄。

(二)自然对于创造力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向自然学习”得到了教育学理论的新支持,“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并于 1995年又补充了一个自然探索(Naturalist)智能,即人类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自然探索智能还应当进一步归结为探索智能,包括对于社会的探索和对于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

目前创新教育备受关注,其实自然对于创造力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在任何环境中,发明与创造的程度,都与该环境中变量的数量和种类成正比。而自然无疑拥有无穷的多样性,儿童在自然中运用多种感官的经历,有助于儿童智力持续发展并且激发想象力。利用电视或电脑软件教育孩子,带给人们的体验是间接的,单调的,仅仅作用于视觉和听觉。而自然环境会刺激所有的感官,将休闲玩耍和学习结合起来,并且学习者在自然中玩耍为主动的发现,而玩电子产品或看电视为被动的接受。

据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 2003年的研究表明,包括美国在内的31个国家中,芬兰儿童的读写能力位居第一。专家认为,这得益于芬兰倡导基于环境的教育,把大量花在课堂上的时间转移到自然环境或是周围的社区上来。

(三)冷静看待网络学习

虽然网络学习具有促进学习的不可否认的巨大作用,但也还不是最完美的教育手段,尚存在很多目前还难以克服的问题。网络学习无论引用多么先进的技术,也永远无法完全替代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无法代替现实的实践活动,更无法取代人类延伸发展了上千年的教育[9]。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网络学习可能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同时也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尽量避免Richard.Mayer博士所说的教育技术发展的怪圈:“被寄予对教育进行革命的巨大期望→在学校中大规模实施尖端技术→数十年后被证明期望落空”。

六、总 结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与自然和谐共存、与人和谐相处、个人内心和谐统一的公民。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就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的位置,尊重、欣赏自然。而真正对自然的尊重、理解甚至欣赏,决不可能仅仅通过网络或多媒体学习得来,我们的教育过程,至少有一部分应该是在自然中进行的。因此,拉近教育与自然的距离,建立学习者和自然之间的联结,让学习者在真实的世界里学习,是教育者应该充分关注的。目前网络学习中“炒得过热,用得过少”现象的出现,说明网络学习并不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是解决有效学习的万能钥匙,我们应对网络学习过度倡导加剧学习者自然缺失现象保持足够的警惕。

[1]郑世良.E-learning的整体特征分析[J].教育技术通讯,2001(9).

[2]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2).

[3]陈斌.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发展前景—2010年的ED-media世界大会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10(5).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5]王佑镁.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5).

[6]余胜泉.技术何以革新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1(7).

[7]http://www.cnaturenet.org/[J/OL].

[8]Mark slouka.大冲突: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M].黄锫坚,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9]刘学兰,刘鸣.网络学习与人的主体性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猜你喜欢
学习者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