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的思考

2013-04-01 10:20满明俊周民良
创新 2013年3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农户农村

满明俊 周民良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重要阶段,农业生产方式呈现出显著的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特征,党的十八大强调要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必然选择,必将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推动,新的形势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尽快探索出符合现阶段“三农”特色的金融服务模式,对于增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从需求层面来看,需要体现专业化生产特征和普惠价值

一直以来,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我国大多数农户的生产规模较小,农业收益较低,这种状态严重限制了农户的信贷需求和实际获取能力,导致了农户生产和信贷的“低水平”循环,即“现实的资本匮乏→农户生产效率偏低→农户信贷获取能力不足→潜在的资本水平增加乏力→进一步的信贷需求和供给缺口→现实的资本匮乏……”。稀缺的资金使农户只能以量入为出的方式开展生产经营,严重阻碍了他们对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动员和整合能力,因此,要逆转上述循环必须提高农户资金要素的利用效率。就目前来看,一些自发形成的专业化农业经营组织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资金利用能力,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较大。因此,基于需求角度,金融机构应该以现有网络和技术为依托,重点围绕这些经营主体开展服务创新,这既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又能发挥规模服务的优势。

另一方面,农村金融需求不仅体现在生产信贷方面,小额支付等基本金融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温铁军等学者(2010)认为农村金融需求存在着“二八”规律,即大约80%左右的农户具有日常储蓄、汇兑、支付、代理等服务需要,只有20%左右的农户具有信贷需求。笔者在山西调研也了解到,中国农业银行(下称农行)在太谷县开展“惠农通”工程以后,①惠农通工程是中国农业银行开展的一种基于电子机具与网络,主要满足农户小额支付结算需求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仅一个月就实现电话转账交易2474笔;祁县大韩村烟草配送超市半年时间的刷卡消费数量也达到1581笔。可见,满足广大农户的日常金融服务需求具有普遍性和无差异性,也最能体现广覆盖的意义。因此,金融机构的服务创新应该兼顾农户的信贷需求和日常基本金融需求,这也是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必然选择。

(二)从供给层面来看,需要兼顾公共属性和商业可持续性

农业投资收益率是影响农村金融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不断提高农业收益率才能留住存量金融资源并吸引增量金融资源,实现农业发展和金融发展的长期双赢。就金融机构来说,如果投放到农村金融市场的收益不足以抵补其风险或者无法达到其必要收益水平,就不会形成开展业务的激励;反之,如果经风险调整的农业贷款回报率高于金融机构的平均利润水平,那么,趋利动机将促使金融机构自动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并扩大信贷规模。因此,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导向应该以促进农业的收益水平为基本目标,不能提高农业收益水平的金融供给是无效的。但另一方面,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基础,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繁荣稳定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农村金融固有的公共属性不容忽视,因此,金融服务创新必须在其公共属性和商业可持续两个范畴中寻找交集,这要求农村金融服务不能再像撒胡椒面一样全面铺开,而应从粗放模式向集约模式转变。金融机构需要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情况集中有限资源提高业务效率,同时,注重通过以点带面、分层服务等方式兼顾中小农户。

(三)从农村经济环境来看,只有打破要素市场割裂才能促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目前,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和机制还不完备,大多数经济单位彼此隔绝,生产要素价格及报酬率各不相同,金融机构所面对的信息比较分散。当分割的经济面临投资的不可分割性时,处于低效率状态的简单生产很难获得外部融资,其外在表现就是贷款利率较高,成为隐形壁垒。因此,要促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必须在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建立起既能巩固农户个人信用,又有利于农村社会横向发育的“市场载体”。从实践来看,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中较受欢迎的创新产品,基本上都含有合作性元素,如“银行+公司+农户”、“银行+合作社+农户”等,这种合作既包括涉农主体之间的横向合作,也包括基于产业延伸的纵向合作,由此也决定了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全力推进,也需要有效的政府引导、社区支持、企业联动和农户协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留住农村经济剩余,形成资金内生循环的金融发展机制。

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模式探索

为了进一步探索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有效途径,从2011年9月起,笔者先后对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重庆、福建、山西等分行的县支行和营业网点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种金融服务创新模式,分别是基于规模经营的集中服务模式、基于产业链的联合服务模式、基于“银村合作”的综合服务模式和基于渠道延伸的业务撮合模式。这些在实践中提炼出的创新模式可较好地满足农村客户的金融需求,并显著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对优化传统农村金融供给和资源配置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基于规模经营的集中服务模式

在农业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如黑龙江、新疆等省区,生产要素具有集中连片特征,资本也更容易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基于规模经营的服务就是通过金融资源的集中配置和管理,用金融服务的规模效应带动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以此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收益空间拓展。以农行方正县支行为例,该行位于黑龙江方正县稻米加工园区内,依托园区粮食加工企业数量众多的优势,开展了基于产业基地与订单农户的集中授信和贷款服务,并以项目落实为基础进行贷后监测和风险管理,实现了“零售业务批发做”,达到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的有机统一。

东方粮油(方正)公司是农行方正支行的重点客户,从2010年开始,该公司与周边3个县的8465户农户鉴定了生产订单,由公司牵头在各乡镇成立生产合作社,采用品种、管理、服务、收购、运输“五统一”的方式对农户生产进行管理,并按照稻谷市场当日价格上浮2~4分钱的标准收购粮食,这种合作模式既保证了公司的粮食质量,也保证了农户的销售途径。与很多“公司+农户”案例中公司借助规模优势侵占农户利益不同的是,粮食生产属于微利行业,必需有充足的粮食来源才能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因此,这类公司往往愿意恪守合作契约并承担农户组织费用及其他交易成本。据统计,东方粮油(方正)公司每年花费在合作社组织上的费用就高达26万多元。农行方正支行正是利用这一特点,与东方粮油开展了“银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由此,银行在向农户提供贷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企业设立的农户档案来初选服务对象,并通过合作社向农户发放惠农卡和贷款,农户经营则由企业和合作社协助监督和担保,这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此外,由于合作协议要求生产过程中的结算和支付业务通过银行卡进行,因此当农户获得销售粮款后,资金会首先偿还生产贷款,这种资金的系统内循环机制规避了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

实践证明,上述创新模式基于涉农主体间紧密的利益关联,使合作各方形成了相互制约、收益共享的关系。对金融机构而言,借助企业等外部力量将农民组织起来,并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开展集中信贷,提高了服务效率。对企业而言,利用自身信用引导金融资本向分散农户流动,有利于保证农企合作关系和原料供给来源稳固。对农户而言,接受了企业的现代技术指导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不但获得了更高的收益,而且降低了市场风险。

(二)基于产业链的联合服务模式

随着农产品市场不断由区域化向全国化发展,农产品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产业链条和运作体系的整体竞争,因此,依托产业链开展服务创新成为金融机构的必然选择。基于产业链的联合服务模式就是通过产业项目将分散的金融资源整合起来,为上下游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联合服务的金融服务创新模式。

以四川省射洪县为例,在地方政府推行“年出栏200万头生猪”工程并出台一系列生猪养殖扶持政策的背景下,农行射洪县支行围绕饲料、养殖、收购、屠宰、冷藏、销售等诸多环节开展产业链融资尝试,取得了产业链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的双向互动效果。首先,银行通过为县内经营饲料原料、浓缩饲料、预混料的公司提供贷款支持,掌握不同企业的经营情况,并促成饲料公司与当地面业公司的合作。由于麦麸是饲料加工原料,因此,两家公司达到了互惠共赢的目的,银行则形成了对生猪养殖行业上游企业的综合服务体系。其次,银行基于订单养殖和贸易信贷,解决了农户在生猪养殖中的金融需求。一方面与养殖企业签订“银企合作”贷款协议,以具有长期订单关系的农户作为贷款对象,由企业担保这些农户没有不良记录,并具有稳定收入来源与还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企业提供生产资料赊销等方式开展贸易信贷,由企业统一用药、防疫、育种、配方、饲养,并在收购时扣除垫付的饲料成本,按最低保护价收购。在该过程中,银行向企业提供的外部融资是产业链内部融资的前提,而稳定的养殖合同关系是企业获得贷款的保障。最后,银行在射洪县政府的配合下,对县内生猪流通市场建设提供支持,促进了生猪贸易、物流、加工环节快速发展,生猪产业的附加价值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通过对产业链的支持,金融机构不仅将信贷服务贯穿于整个生猪产业的多个环节,最大限度降低了交易成本、拓展了收益来源,而且间接为合作者提供了市场分析、成本核算、内部管理等支持。同时,还通过“公司+农户”等方式带动并满足了大量饲养户的信贷需求,实现了多方共赢。

(三)基于“银村合作”的综合服务模式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我国很多地区的村域经济迅速繁荣,为金融机构开展服务创新提供了契机。笔者通过在农业银行福建分行沙县支行的调研发现,这里基于“银村合作”开展的集中金融服务不但有效利用了现有网点的服务覆盖能力,而且充分发挥了金融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实现了金融机构的综合性收益。

所谓“银村合作”就是银行通过评定信用村的方式,以村集体信用代替村民个人信用,为农户提供贷款以及其他综合性金融服务的一种创新模式。以沙县西郊村为例,该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农业资源相对稀缺,但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达,有6家村办企业,村民以经营小吃或入厂务工为主。2007年沙县支行通过信用评定与西郊村村委会签定了《信用村合作协议》,并制定了针对该村的综合金融服务计划。调查显示,在“银村合作”过程中,信用村村委会承担了筛选授信农户名单和协助银行开展贷款调查、发放、回收的责任。银行依据农户生产生活的资金需求设计灵活多样的贷款产品和贷款期限,并通过设立“流动服务站”等方式进驻信用村为农户提供信贷结算、信息、理财等综合服务。对信用村村民来说,可以享受适当的贷款利率下浮和免费发卡等优惠。另外,沙县支行还引导西郊村建立了按照会员制运作,只为本村村民提供服务的担保公司。由于担保公司对借款人较为了解,可以有效防范潜在的信用风险,同时,出于追求收益,担保公司也有很高的积极性帮助银行管理授信农户。

综上分析,通过基于信用村评定的“银村合作”,农村金融服务摆脱了单一的信贷模式,形成了多层次的产品供给;服务对象也从单个农户扩充为村域范围内的所有法人、行政和个人经营主体,使系统营销的规模效应得以发挥。同时,由于村集体的担保大大提高了农户的信用可得性,激发了农户的潜在金融需求和经营活力,有效促进了西郊村的经济发展。需要指出的是,在信用村内至少存在四层风险防控措施,信用村信誉、村担保公司、集体财产收益以及农户间的联保,而且这些措施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对“银村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四)基于渠道延伸的业务撮合模式

基于渠道延伸的业务撮合模式是指金融机构以服务网络渠道为平台,对已有的或潜在的客户进行挖掘,围绕产业链、物流链、资金链等农村新兴资源,实现客户间联动服务的创新模式。农行山西分行利用覆盖城乡的电子渠道与美特好超市合作,将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物流配送机构、农户相互对接,以支付结算服务为基础不断扩充自身的综合服务范围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案例。①山西美特好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超市大卖场为主营业态的综合性连锁企业集团。目前集团拥有固定资产6亿元,员工6000余人,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国内零售集团之一。

调查显示,在农行山西分行与美特好超市签署的“金农超对接”合作协议中,银行承诺在发卡、收单、融资、结算、理财等方面为超市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同时利用电子服务网络优势,为供货商、基地、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农户提供延伸金融支持。在该模式中,银行并不是供应链外部的机构,也不仅仅是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财务战略伙伴,而是整个链条中较为关键的节点。银行之所以愿意如此提供服务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通过业务撮合使相互独立的客户相互联接,可以扩大资金需求规模,降低综合财务成本;二是通过增加流动性使得链条更加稳定,可以降低信贷风险;三是通过发掘潜在客户可以创造新增加值,如果整个链条的交易、结算、经营管理等流动性都由一家银行掌控,将是一笔可观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由银行牵头开展的业务撮合模式将资金、信息、物流有机地统一到一个体系中,使银行、超市、涉农主体在整个链条中合理分配资源、共享收益,有利于解除中小企业和农户的信贷约束并优化供应链中的金融生态环境,使整个“金农超”链条形成了一个合作共生的稳定体系。从长期来看,银行通过搭建业务撮合平台,解决了农村客户的生产信息问题,为传统的信贷业务创造了更多的有效客户群,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联动。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分析可以得出,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将金融资源导入农村,形成具有自我循环功能的良性资金运行机制。农村金融服务应该突破以单一农户贷款为目标,以数量和规模为衡量标准的传统模式,遵循农业生产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导向,兼顾农村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和公共服务属性,通过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在最大程度和最广范围上满足农村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为此,应该发挥金融与政府、社区、企业、农户的联动作用,利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的收益水平,利用农民组织化增强农民的资源水平和投资能力,利用农村内在约束机制降低信用风险,利用政府引导打破农村市场割裂,利用金融服务创新提高农户生产能力,并通过渠道延伸满足农村基本金融需求。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获得的启示包括:第一,在我国已经基本建成多层次、竞争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的机制设计,引导农村金融走集中化、合作化、精细化道路;第二,农村金融机构应注重制定差异化的服务策略,重视基层创新,因地制宜地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产品;第三,地方政府应促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村合作化运动健康发展,同时,积极在农业社区经济和商业性金融合作中发挥中介和服务功能;第四,监管部门应着力在规范区域性金融发展,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农户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