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柳钦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它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中的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他产业的竞争力,决定着现代化的进程。装备制造业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的支柱产业。
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石油行业的支撑性行业,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石油石化工业发展进程。先进的装备是勘探开发水平显著提升和炼油化工各项工业指标持续优化的前提和保障。
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以及国家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决定为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石油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壮大起来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仅在兰州有苏联援建的炼油化工设备厂和石油机械两个小厂,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和调整,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全国各地油田的陆续开发和石油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逐步壮大。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在为其提供技术装备保障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集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及内外贸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产品涵盖物探、钻井、测井、油气开发、井下作业、地面工程、管道运输及炼油、化工等领域,装备和工具基本满足了国内油气生产的需要,有竞争力部分已销售到国际市场。“十五”时期以来,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乘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装备制造业方兴未艾的东风,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收入年增20%以上,产品综合性能快速提升,高科技产品攻关获得重大突破。在高油价的刺激下,石油装备业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行业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全行业资产总额由674.16亿元增至2005.6亿元,装备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领先国际水平的装备也相继出现。截至2011年12月,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数量达1487家。其中,石油石化装备制造的三大分支——石油钻采设备、炼油化工设备与金属压力容器分别为683家、384家和420家。作为行业龙头,“三大油”在石油石化装备领域的研发、制造水平亦走在行业前列。中石化集团已就“十二五”期间重大石油工程装备确立了十大发展方向,即:重大钻井成套设备研发、大型压裂成套设备研发、重大作业成套设备研发、关键随钻测控仪器研发、高端测井仪器装备研制、高端钻井录井仪器研制、钻完井提速关键配套工具研制、井下特殊作业关键配套工具研发、重大海洋石油成套设备研发和油气集输重大装备研发。中石油在石油装备创新方面也不断获得突破。中海油也计划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间的工程建设量,从而提速相关石油石化装备的制造。2012年中国石油石化装备业稳步发展。[1]
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和发展瓶颈,与先进国家相比,还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多而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不多。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限额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近700家,而且数量在不断增加。企业数量多会导致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和技术力量的分散,从而难以形成规模。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协调、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生产能力浪费和一定程度的同业无序竞争。
二是重大石油装备攻关跟不上石油石化生产技术发展需要。生产技术进步与装备技术开发脱节,在重大装备软件技术开发上差距较大,装备技术开发跟不上石油石化工艺技术发展的速度,重工艺、轻设备的现象仍存在。以钻机制造为例,我国生产的钻机品种相对单一,缺乏适应各种地貌环境和工艺要求的特种钻机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在智能化方面还不能与国际水平相提并论。海洋钻机制造则是刚刚起步,基本不具备海洋平台和钻机船的设计、制造能力。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虽然目前我国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已超过政府的投入,但从功能上看,企业并没有成为自主创新的真正主体,究其原因,实质是创新动力不足。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企业的产权制度尚不成熟、不稳定,特别是从事重大技术装备制造的企业多是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采用任用制度,近期业绩往往是企业经营者和经营团队最迫切的追求,从而失去了自主创新的动力。尽管我国石油石化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但我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强国,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多“制造”少“智造”。很多大型装备,我国能制造出来,但并不掌握核心技术。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目前引进技术,但其消化吸收再创新资金匮乏,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石油石化装备制造行业整体研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企业研发力量分散,缺乏装备研发的整体策划,在科研立项、成果转化、系统成套、现场试验、信息反馈等方面存在脱节现象。重大设备的软件技术开发基本上仍停留在模仿开发阶段,二次开发能力比较差。装备设计和制造水平、装备质量和可靠性还有待提高,装备研发、制造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重大装备研发、建造力量分散,没有形成大型研发中心和建造基地,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
四是国产化率低。虽然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国产化工作近些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自身的不足,同时也由于用户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和规模化,加上体制、机制上的弊病,石油石化行业“引进、引进、再引进”的恶性循环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也因此失去了不少为石油石化企业提供装备的机会和提高石油石化关键装备制造水平的机会。目前我国高技术难度的大型石油石化设备仍然依靠进口,石油石化行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仅占1/3,国产装备的国内市场满足率不到60%。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这一比率更低,特别是高新技术装备、微细加工设备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装备中技术含量高的相关配套产品也大量依靠国外供给。一般设备制造能力却存在过剩的情况,重大设备的软件技术开发基本停留在模仿的水平,设备开发做不到标准化、系列化,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还有待提升。一些关键石油石化设备的工艺和设计制造技术国内企业尚未掌握,此类设备几乎全部需要进口。国外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给国内企业带来的威胁不言而喻。[2]
另外,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能源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能耗高等问题,在速度和效益、规模和素质、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矛盾日益突出,未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
进入“十二五”时期,作为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主要推动力量,石油、天然气和石化工业都将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从而为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带来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高成长性的发展机遇。不容置疑,这正是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因此,应尽快编制《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总体规划》,主要包括:编制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和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布局规划及龙头企业发展规划;编制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和《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基地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建设重点》,明确重点支持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基本形成以总体规划为总纲,以产业专项规划和区域布局规划为两翼,以行业龙头规划为支撑的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框架体系。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发展规划,拓展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空间,完善其功能布局,为全面提升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提供规划保障。
“十二五”期间,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促进行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的重要抓手。目前,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五大领域已被确定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长期以来,我国石油装备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技术含量低、产品重复率高等诸多问题。面对国际国内企业的竞争,继续停留在常规石油装备设计和制造的企业,注定要遭到市场淘汰。不仅如此,高技术含量的装备产品也是石油企业应对日益复杂的地质地层变化的客观需要。目前正处于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中国的石油和石化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迫切需要石油和石化装备产业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为提高石油和石化工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3]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内能源消费总量的不断攀升,石油石化行业对于智能钻井、大型炼油炼化装置、深水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采设备等的需求巨大,这也将倒逼石油石化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提升实力,抢抓市场。《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我国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石油石化装备企业必须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好机遇,通过深化改革,突破体制瓶颈,打破垄断、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以逐步适应装备制造业集团化、集群式发展趋势。要瞄准高端,围绕促进石油石化产业转型提升、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一主题,重点着力发展智能钻井系统、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等大型炼油炼化装置,包括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气在内的天然气探采设备、深海油气探采设备、油气资源集输设备等领域高端产品,以差异化、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技术引领发展,发挥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高行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全球化经营能力,为我国石油石化工业走向世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力争跨入世界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强国行列。[4]
国产化是指在引进外国产品和技术时,注意消化吸收,逐步把原来靠从国外引进的设备、产品、零部件,转化为在本国生产制造的过程。虽然我国已跻身于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大国行列,但大而不强的矛盾还在困扰着行业的发展。在高端装备领域,40%的大型石油石化装备依然要靠进口,国产装备仍不能很好地满足石油石化行业高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大型先进的石油石化装置需求方面,石油石化设备进出口总体仍存在巨额逆差,石油石化装备行业未能充分分享我国建设大型石油石化项目急需设备的这块“蛋糕”。这不仅仅是石油石化装备制造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整个装备制造业下一步重点突破的方向。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装备资源,如果缺乏自主技术,单纯依靠其他国家的技术资源,是不现实的。长期以来,国外高端石油装备技术垄断国内市场,而且对我国变相实行封锁,以令人难以承受的价格或是各种理由拒绝向我国供货。[5]只有大型成套装备实现国产化和自主化,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对国外技术与大型装备的依赖,促进石油和石化工业健康发展,掌握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话语权。因此,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要抓住机遇,重点要完成尚未实现国产化的石油石化装备的攻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十二五”期间,石油装备行业要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行业结构优化调整中,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所需的沙漠、戈壁等特殊地区的技术装备,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所需的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智能化、自动化石油和石化装备,非常规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煤层气、油砂、油页岩等技术装备要取得重点突破,不断提高国产化水平,加快形成行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需要国产化,这一方面有助于我国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需要注意的是,国产化指的是在引进外国产品设计或全套系统设计的前提下,由我国境内企业按照国外产品设计制造出的产品。这意味着,如果仅仅满足于国产化,我们依然是步人后尘,依然走不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国产化不是最终目的,我国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要从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增进石油装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采取开放型思维,进行技术嫁接,以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创新、自主创新的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树立勇于自主创新的信心,以最大的决心培育创新能力。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其次,要加大对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要争取加大中央投资对石油装备科技的支持力度,争取在国家科技资金中设立石油装备科技专项,重点支持石油装备创新平台建设。第三,要认真总结国内外石油装备科技创新和石油装备行业发展的经验,加强协调,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制订和修订有关标准,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制度和订购国产石油制造装备的政策措施,为石油装备自主创新提供保障。第四,加大石油装备行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力度。用先进的技术来改造、提升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工业,有重点、分步骤地将先进技术运用到重大技术装备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中,让高水平、高效益的技术在重大技术装备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五,要合理选择创新方向和创新模式。要加快石油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以技术发展引导产业发展,设立技术推广和服务机构,组织实施有关石油装备建设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努力实现从制造到创造,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要基础装备,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和自主制造。第六,要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特别是要着力重大石油装备研制及系统设计的拔尖人才和带头人才,为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目前,世界主要原油生产国特别是石油输出国,大多不具备石油装备的制造能力,长期依靠国际市场采购。就出口的不同区域来看,来自美国、独联体国家、拉美和非洲的订单占据了全部出口额的90%以上。其中,独联体国家、拉美和非洲都是产油量较大而相应设备生产能力较弱的地区,预计未来对中国钻采设备的需求仍然会稳步增加。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土耳其、利比亚、埃及、也门、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都是产油大国,也是石油装备的需求大国。中国的石油装备在价格上具有优势,普遍低于国际价格。一些用量较大、技术难度相对不高的设备,正在积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国内油气上游领域的石油钻采设备在全球也有一定竞争优势,出口远远大于进口,不仅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还能出口到发达国家。今后,石油成套设备出口是主攻方向。
由于国内原油产量不会有太大增长,而石油装备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却远远超过国内实际需求量,因此,国内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市场。展望未来,出口将成为国内石油装备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国家要采取信贷支持、研发支持和出口补贴等各种措施,支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资源消耗小的石油石化装备出口。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在稳抓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的重要性,要有全球化视野和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从战略的高度谋划国际化经营道路,优化调整市场布局,在巩固拓展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内部市场和行业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社会市场,扩大优势产品出口;要加强与国外大公司的合作,推动石油制造装备产品走出去,加快国际化发展,为中国石油和石化海外工程项目提供保障和服务;要强化精细化管理,借鉴、引入国外同行业知名公司的管理经验,积极推进项目管理,大力开展精益生产,全面完善绩效考核,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石化装备制造管理模式,增加综合经济效益。[4]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石油石化装备行业在我国完成好节能减排目标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将成为节能减排的主力。预计今后一个时期内,石油生产和消费仍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从而要求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要在现有基础上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新的更大发展绝不是传统模式下的粗放式发展,而是在转变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前提下的集约式、低碳型发展。这就对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那些碳排放超标,投入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产品和服务必须严格加以限制,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使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得到快速提升和优化。因此,“十二五”时期,石油石化装备产业要紧紧围绕国家环境治理和行业节能减排任务,以企业为主体,依靠自主创新,突破能源、资源、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制约,以重大环保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应用为重点,通过科技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的发展方式转变。要大力开发和推广燃煤工业锅炉脱硫脱硝脱汞一体化设备、高浓度难降解化工废水处理技术装备、油田钻井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与成套装备、废油再生基础油成套装备、二氧化碳生物转化清洁能源技术装备等节能环保技术设备。从石油石化装备行业来看,节能减排、防治污染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但另一方面,石油石化行业在技术水平提升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空间。这意味着通过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有望达到以最少的资源、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排放,加快实现石油和化学工业向绿色发展转型。总之,随着国内外对绿色制造的关注不断加强,实现石油装备的绿色制造是必然趋势。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要顺应绿色制造的潮流,推动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由对环境挤压向对环境友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