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3-04-01 07:39乔雪芹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6期
关键词:双师会计专业岗位

王 喆 乔雪芹

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和日趋复杂,使会计职业门槛不断提高,相应对于高职高专的会计教学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应以就业为导向,真正以用人单位的会计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为原则,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专业技能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也要求高职高专院校科学开展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建设,以新的视角和高度将企业应用与学校教学相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研究和制定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打造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一、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我国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高专特色不明显即不明确高职高专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明确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两种错误:一方面只强调了高职高专院校的特殊性,忽视了理论知识,只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毕业生知识面过窄、理论知识薄弱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照搬了普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理论教学,实践能力差,必然造成学生技能的缺乏,从而影响市场竞争力。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水平符合用人单位相应专业岗位的要求,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保证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2.课程设置模式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从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会计专业仍然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的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没有针对会计环境带来的新变化,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甚至盲目地照搬普通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设计极为不合理,并没有突显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计划不合理,内容缺乏创新,新课程开发力度不够,缺乏针对性。课程标准中的职业能力要素不突出,缺乏系统性。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有着重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的倾向,不利于培养职业判断能力,偏离了“高素质技能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都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会计要面对实际业务中的很多不确定因素,而现行的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一般只是在教室或会计模拟实验室完成技能训练,对岗位的工作职责仍然不明确。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为了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合作。但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只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没有达到会计专业实习实训的目标。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多企业也都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见习和顶岗实习,学生即使实习,也只能接触表面的东西,企业不能将更重要的工作分配给这些学生,学生也只能做一些最基本的工作,校企合作普遍流于形式,在合作中忽略了所取得的实际成效。导致校企合作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光。

4.缺乏合格双师素质的教师

“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是指既能给学生传授会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又能对时间教学进行指导的会计专业教师。各高职高专院校都已充分意识到建立一支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师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但现在好多高职高专院校仅仅强调的是证书,认为只要有“双证”,就是“双师型”教师。其实,“双证”仅仅是“双师型”教师的最低要求。因为即使取得再多的证书,考的也不是实际操作能力,而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事实上,各种资格考试与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多少联系,不代表实际操作能力很强。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中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又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师资力量还十分短缺。因此建设一支能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

二、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会计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潮流,符合社会的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2006年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发表了名为《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章,在此文章中提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依据这一准则,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有:

1.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定位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主要是能进行实际操作的应用型人才。要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于培养面向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型企业的一线会计人员。

2.以高职高专的特点为准则

高职高专教育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能力为主要目标,体现“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个目标,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得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强,了解岗位工作,迅速适应新环境,为毕业后成功就业打下基础。

3.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会计职业判断力、职业道德水准、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

三、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会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发展,会计从业人员需要面对的更趋复杂和更富挑战的会计环境,这要求学生不能仅限于胜任某一岗位或工作所需的知识,而是还要使学生获得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可持续学习的基础。对从业人员本职岗位工作能力、业务技能以及综合业务理论知识、文化素质等提出更高更现实的要求。

1.根据市场需求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必须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必须与现实相符并且具有前瞻性,并了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的要求。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必满足会计职业岗位的就业要求和市场动向,真正实现高职高专的职业特色。根据高职高专师资力量、学生能力,高职高专会计人才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人才培养要以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更加侧重实际操作能力,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2.改革课程设置体系

高职高专的会计专业教学,应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与职业能力的分解,根据职业能力安排课程必需掌握的专业知识。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必须对会计理论知识进行筛选,联系实际有针对性的重点讲授。以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突出实践教学,坚持“教、学、做”三合一的基本原则。建立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能和培养目标相吻合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接轨。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能力培养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和特色,是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重点。高职高专院校要直接面向人才市场,培养生产与建设第一线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必须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位置。因此,技能教育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质量内涵。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会计人才应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可将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融会贯通。毕业后,学生能立刻上岗,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在会计实务工作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首先,要求本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都无法代替的。其次,会计专业教师必须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应该坚持学习,更新知识,关注会计行业发展态势,鼓励其考取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资格证书。第三,会计专业教师必须提高实践能力。应该定期到校企合作单位挂职锻炼,与企业的相关专业人才交流拓展教师的知识面,使其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为兼职教师,以弥补年轻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

[1]陈德清,刘安华,高仁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

[2]伍少金.对高职高专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

[3]李平.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2010.3.

猜你喜欢
双师会计专业岗位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