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04-01 07:39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6期
关键词:定额管理灵活性监督机制

余 垚

事业单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2012年底,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这有助于事业单位纠正与解决当前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保证预算的收支平衡。

一、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和意义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部门财政拨款的组织载体,其在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职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

(一)实现了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

事业单位所使用的资金来自于财政拨款,财政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必须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体现对人民的负责。预算管理可以有效监督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每一笔使用,控制财政资金的流入与流出,实现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二)缓解与改善目前事业单位收支不平衡的现状

目前,国内大部分事业单位的收支处于“收不抵支”的状况,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使得事业单位不够重视财政资金的使用。而预算管理的目的就是从资金的使用计划入手,有助于加强对事业单位资金流出的控制,环节与改善当前事业单位收支不平衡的现状。

(三)有利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

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向与使用。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管理有助于了解社会资金的投向,帮助政府更好、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经济政策。

二、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的主观意识不强

预算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作用的发挥首先取决于实施主体的主观意识。由于受政府机关体制的影响,国内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相对不足,这使得其在正常工作中也不会充分运用预算管理的理念来进行,降低了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不尽科学与合理

预算管理的出发点与切入点就是编制方法的科学合理,预算管理的编制方法是实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手段与途径。目前,大部分市场主体所选用的预算编制方法为“零基预算”,也就是说不以前一年的基数作为标准,而是以本年度的财政收支、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以及资金使用量等因素而进行的预算制定。“零基预算”消除了前一年度预算对其编制的影响,可以更加从实际情况入手进行分析和制定。然而,当前国内事业单位所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为传统增量预算法,也就是以前一年度的总支出作为基数标准,结合本年度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等因素来编制本年度的预算情况,这使得预算的编制无法消除上一年度的影响。

(三)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缺乏原则性和灵活性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执行非常讲究“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原则性就是指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而言,一旦预算经过批准,那么就必须严格按照预算的要求执行,不得对其进行随意更改。灵活性是指当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因素与障碍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否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现阶段,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预算管理的执行过程中还无法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效结合。

(四)缺乏行之有效的内控监督机制

预算管理的编制与执行都需要内部监督机制的配合与控制。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内控监督机制缺失是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有待提升和加强,使得审计部门在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监督过程中无法做到客观、独立,造成了预算管理监督机制的缺失。另一方面,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外部监督机制缺乏有效的渠道和途径。尽管近年来外部群体,特别是媒体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报道和曝光频率越来越高,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不对外公开使得外部群体的监督机制无法获取有效的信息和资源,造成外部监督机制的薄弱。

三、解决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预算管理的宣传和引导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毕竟需要工作人员的落实与配合,因此要做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首先必须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宣传和引导。一方面,明确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另一方面,也有加强对除财务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的预算管理培训,提高这些群体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加强其对预算管理的重视。

(二)提高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对于事业单位目前普遍采用的“传统增加预算法”,要加快清理与转型,提倡“零基预算”方法。同时,事业单位也应该提前或者延长预算编制的时间,保证预算编制之间的充分性,有助于财务工作人员在充分调查与了解的背景下制定最为科学合理的预算。当然,预算管理还需要结合科学合理的“零基预算”方法,消除上一年度预算的影响。

(三)完善支出标准和定额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需要的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因此,基于原则性与灵活性之间的权衡,事业单位应该完善支出标准和定额管理体系。对于支出标准,要在遵行原则性的同时考虑到必要的灵活性,例如可以在上报预算监督考核部门并备案的前提下,允许项目在总预算额度范围内做适当的微调,以利于预算的顺利实施。定额管理上,对条件允许的部门,应执行定额管理机制,并根据调查实情,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各定额标准,建立健全定额管理框架体系,确保定额管理的有效性,促进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建立预算管理的内外部监督控制机制

监管控制机制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监督机制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保证。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监督机制主要是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由审计部门牵头,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各个环节的审查与考核,将责任落实到个别负责人。另一方面,充分借助媒体、社会人士等资源,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外部监督。

[1]王群霞.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总会计师,2012(10).

[2]张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2(1).

[3]曾艳.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不足与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2(12).

猜你喜欢
定额管理灵活性监督机制
钢包精炼炉(LF)作为可削减负荷的灵活性评估
企业定额管理全过程分析
新型储换热系统在热电联产电厂灵活性改造中的应用
进一步完善我国参政党民主监督机制体系研究
经济运行新常态下烟草企业定额管理的实践研究
基于SVD可操作度指标的机械臂灵活性分析
更纯粹的功能却带来更强的灵活性ESOTERIC第一极品N-03T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分析
浅析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