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品质与实践指向*

2013-03-31 18:49
关键词:价值体系核心政治

邬 勇

(重庆工商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学院,重庆 400067)

价值体系是政治文化历史积淀的产物,是社会组织和政治体系的深层次结构。它形成了政治生活的基本理念,是政治组织安排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们政治行为的基本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政治价值体系中具有支配性和统摄性的部分,是新时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和思想基础[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巨大作用,得到了我党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将其作为我党重大理论创新工程和新时期重大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进程中,准确把握其深蕴的理论品质和深入体会其实践指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品质

(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从哲学内涵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回答社会价值判断,即“应为”(ought to)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什么是值得,什么是不值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不幸?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不义?等等。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向人类未来美好社会,从而与无产阶级前途和人类未来命运紧密联系。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的本质是现实的人与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属性的关系。“‘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2]。按照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理解,人作为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是在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即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与客观社会现实紧密相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要坚持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一方面,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向性、方向性和批判性,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动摇,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勒未来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愿景,凝聚党心民心。另一方面,要从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问题出发,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以人为本,不断提高理论的针对性和工作的实效性。要加强批判非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如封建伦理道德残余思想和资本主义伦理道德中的糟粕,自觉划清“四个界限”,即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二)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正确思想积淀的结果,包涵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华。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又是开放、发展、与时俱进的,它总是要在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中通过理论创新解决现实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从而实现其价值体系理论构建和实践上的突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具有的发展性的理论品质,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并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伴随始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要坚持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涵了我国古代政治智慧和革命传统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至今,“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古代思想精华还有其积极的时代意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永远是激励我们民族奋进的精神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置身于这样厚重的文化沃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整理、消化和吸收上述理论养分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民族复兴的思想资源。另一方面,要坚持发展的哲学观点,用扬弃的辩证方法,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学习与吸收西方先进文明的精华,积极进行制度创新,不断充实和完善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三)民族性与普世性的统一

从政治文化全球发展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民族性与普世性的统一。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政治文化,也有不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注]如新加坡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中就将新加坡的基本价值体系表述为: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立足我国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以当代十三亿中国人的现实需要为出发点,解决当今中国发展的现实问题。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包涵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政治文明的精华,必将是新世纪中华民族为世界贡献的文明成果。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成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应该包含有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温家宝说:“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等,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尽管当今世界还不太平,但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已经成为“地球村”爱好和平的居民的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在与其他世界各国的交流与比较中发展,为人类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从文化生成的角度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先进性和群众性的统一。其中,先进性指其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因而它对社会文化中其他价值体系具有统摄和支配作用。群众性是指其来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按照宪法,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系统为维护国家强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是党中央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基础,是党中央实现统一领导的法理前提。另一方面,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沿海和内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差异大,必须充分重视各地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各地改革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整个社会的创造性。管理学认为,任何组织都有其独特的管理价值体系。主流价值体系要成为真正的政治行为,必须实现与其他价值体系相互作用和沟通,在其他价值体系中吸取有用的养分。

先进性和群众性统一的理论品质要求加强中央的统一的领导,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力求超越各亚文化价值体系的现实利益,始终锁定未来美好生活图景,发挥普遍的伦理指导性和现实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通过道德伦理建设和社会管理服务等手段,为其他价值体系提供舆论环境、法治环境和公共管理服务。其他亚文化社会价值体系(如家庭、企业、NGO等)必须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否则社会将出现理想缺失、价值扭曲、道德错位等负面现象。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正确面对社会多元价值存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通过引导、对话、协商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导亚文化价值体系的发展,实现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政治文化的价值契合和效用优化。

二、实践指向

政治学认为,政治体系是动态的系统,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是其“硬件”,政治文化是其“软件”。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政治文化,也离不开组织和政治制度,与具体政治行为不可分。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指向应该以政治体系的整体优化为目标,“软”“硬”互动,关照政治组织建设和政治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中熔铸新型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体系。

(一)加强党的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核心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有发挥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领导作用,才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长期以来,我党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反复强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证明,我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光辉成绩,获得全国人民的爱戴与拥护,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党员教育有着直接关系。

目前,在新形势下,我们党应该进一步加强危机意识,使党员和干部加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思想建设方面,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工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使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引领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和共同富裕。在制度建设方面要贯彻党章,推行党内民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组织建设方面,要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伟大的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党的新鲜血液,永葆党的青春活力。要从严治党,始终将反腐倡廉放在重要位置,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保持党的战斗力。在能力建设方面,要推动法治国家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增强对国内国际复杂局面的驾驭能力。

(二)调动各地创造性,建设共富型民生政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伟大的实践,是十三亿中国人共同的事业。在这一伟大的实践中,要发挥各方作用,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使其真正在实践中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的政治行动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五个必须坚持”和“四个坚定不移”的重要部署,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强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为各地加强经济、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党的本质属性,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建设共富型民生政府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共建、共享、共富”原则,着力解决效率与公平脱节、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不协调、基础服务不均衡等问题。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基本健全,需要缩小“三大差距”,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实现共同富裕。具体地说,就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反对平均主义,防止两极分化,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兼得、又好又快与公平正义相统一;坚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不断提高劳动分配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优化分配结构;激活城乡资源要素,创造条件让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坚持统筹城乡,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当期可承受、未来可持续,加强系统设计,注重综合配套,构建长效化推进、科学化考核的制度体系。

纵观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中央十分重视汲取各地的智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涌现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已经成为改革开放各阶段的里程碑。“小岗村联产承包”“深圳速度”“温州模式”“浦东经验”“苏州经验”等已经成为各个时期改革的鲜活范例,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建设共富型民生政府中也会出现好的实践典型。

(三)倡导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移风易俗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念的传播需要整个社会齐心协力[3]。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角度,制定文化战略,通过统一部署和顶层设计,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创新力、生产力、影响力。要重视电视、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使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4]要大张旗鼓,调动各方力量,开展积极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抵制封建庸俗文化和资本主义低俗拜金之风的蔓延,树正气,树楷模,引领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实行开放的文化战略,主动开展交流合作,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冉志,周发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结构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63:406.

[3]黄小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与媒介理论的建构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7).

[4]陈育饮.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再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05).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核心政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