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艳
(苏州大学后勤集团,江苏苏州215006)
企业现代化就是企业发展创新的信息化、数字化、系统化、人性化等,企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人力资源优化,而科学改进员工福利又是人力资源优化中的一项关键内容。
企业现代化是中国企业进步的必由之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较大、覆盖较广,习惯在节约成本和改进员工福利间徘徊,导致员工福利的现状尤为不容乐观,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企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小企业现代化进程的瓶颈之一就是员工福利配置,怎样科学配置员工福利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科学配置中小企业员工福利能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高激励效率、培养积极的团队、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建设积极的文化氛围和增强企业成本优势。因此,中小企业应该重视法定福利,合理设计非法定福利;采取弹性福利制度,满足员工的差异化需求;加强沟通,提高员工福利参与度;尝试“软福利”和提高“防范意识”。
1.法定福利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不同程度地为员工提供了法定性福利,其中养老保险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医疗保险,而提供法定性住房公积金的比例最低。
2.非法定性福利
在非法定福利方面,中小企业一般以提供现金福利的方式为主,辅助少量实物福利、服务性福利、机会性福利。现金福利主要为交通补贴、通信补贴和膳食补贴,也有极少数量中小企业为员工提供人寿保险。实物性福利的比例明显在逐年降低,提供的实物性福利也集中于文体设施、免费工作餐、免费单身宿舍等方面。
中小企业提供较少的员工福利是服务性福利和机会性福利。据笔者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小企业为员工提供最多的服务性福利是免费体检,所占调研对象比例为65.53%,为员工提供保护性服务,比如平等就业权、隐私权等的比例为27.43%,为员工提供公费医疗的中小企业所占比例更是仅为16.02%,而提供咨询服务的比例最少,仅为11.17%。对于机会性福利,中小企业往往只有内部晋升政策一项,而带薪休假和集体文化活动基本没有什么企业提供,更别谈公费进修项目。
1.中小企业员工福利有效性和公平性问题
有效性问题:不少中小企业福利制度相关规定的平均化倾向导致了员工将企业福利的普惠看作了企业支付薪酬的一部分,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失去了员工福利本身设立来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绩效的初衷。
公平性问题:中小企业中很多时候存在着相同工作绩效的员工却享受不同的福利待遇,而不同工作绩效的员工却享受相同福利待遇的问题。
2.中小企业员工福利设计的合理性问题
中小企业在进行员工福利设计时普遍存在两个忽视:一是福利项目和结构设计单一,忽视员工的多元化需求;二是缺乏沟通,忽视给予员工参与福利计划设计的机会。以上两个忽视导致设计的福利计划和员工的需求有着种种的不符,剥夺了他们自由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的机会,从而变成了强制性消费,对员工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也不明显。
3.部分中小企业漠视员工福利
有些企业认为福利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因而没有必要设立,也有些企业员工福利计划不健全,甚至不提供最基本的法定福利。此外,还有的企业只重视高层或者高级人才的福利,对底层的员工不提供福利或提供差别巨大的福利,这就容易造成企业内部不同层级员工之间的不满和对立,影响企业内部的团结,削弱企业的战斗力。
4.企业及员工对福利体系的认识和理解缺乏
很多中小企业只是按照法律规定设立五险一金,对其他福利的设立一无所知,甚至有的中小企业连法定福利都未设立。同时有很大一部分员工对自身应该享有的法定福利内容不是很了解,了解非法定福利的员工更是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很多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被用人单位误导,签订了缺少福利项目的合同,或者在用人单位已经为员工提供了应有的福利的情况下,自己却不知道应该如何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根据公平理论,员工会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教育程度、努力程度、工作压力与所获得的福利与他人比较,相同则感觉满足,不同则感觉不满,平均主义“大锅饭”式的福利会导致高绩效的员工产生不公平感,降低工作积极性,低绩效的员工产生满足心理,工作水平效率停滞不前甚至消极怠工。另外,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公司制度不够健全,对一些规章制度的执行不严格,也给那些“走后门”“开小灶”的人可乘之机,导致了福利有效性和公平性问题。
中小企业一般都采用高度集权的管理方式,企业决策往往由高层管理者决定,员工没有机会参加福利计划的设计,也无法表达自身意愿,这样容易造成企业提供的福利并不是员工所需要的福利,浪费资源的同时,无法达到以福利激励员工的目的。
高层管理人员思想上的忽视是导致福利设计合理性欠缺的原因。他们没有认识到科学的福利制度对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有着巨大的作用。
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设立福利制度的时间较短,没有经验,忽视了福利制度的重要性,往往是被动地制定方案。而中小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自我保护意识和权利意识普遍不高,他们对于法定福利和非法定福利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加上现阶段政府对企业实施员工福利的义务和员工享有法定福利等其他福利的权利所做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导致了这一现象发生。
中小企业员工福利制度实行年限较短,不成熟,资金相对薄弱,往往仅局限于法律规定的法定福利。并且中小企业的福利成本日趋增长,福利经费的使用不规范,没有设立合理的福利成本约束机制和福利使用监督机制,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资金问题不得不把已经设立的很多福利项目去除,导致员工的不满。
中小企业要解决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一定要做好战略管理。良好的福利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福利本质上是一种补充性报酬,以员工支付的合理劳动为代价,一般包括福利设定的目标和相应的员工行为要求等内容,员工只有达到了这个目标和要求,才可能享受到福利,具备了对员工的认识和行为进行正确导向的功能。员工为了取得自己需要的福利项目就必须按照企业的要求努力地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这样一来,员工取得自己所需福利项目的同时,企业的战略目标也在此过程中得以实现。
福利激励是薪酬激励的有效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分配形式。福利激励有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提供给员工的福利,往往和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息息相关,等于帮助员工解决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困难,这样一来,员工就会更加积极地工作,以期回报企业。福利激励有助于激励企业的人力资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低到高,一般在最低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前,是不会期望高的需求的。所以如果企业利用福利制度替员工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那么员工就有精力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结果企业将是最终收益者。
福利激励能够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员工凝聚力。福利的设立可以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缩小生活差距,同时企业发放薪酬更多以团队绩效为标准,这些都有助于实现企业内部公平,增强凝聚力。另外员工福利待遇的高低直接依赖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激发他们为实现福利而工作。
良好的福利制度可以维护员工的健康和保障员工的生活品质。良好的员工福利一般来说应该包括法定福利和非法定福利两个部分。法定福利中的项目,比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都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水平,而非法定福利中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定期员工体检、健身卡的发放、免费午餐、带薪休假、公费进修等福利项目的提供,则是在员工拥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提高了员工的生活品质。良好的福利能够有效减轻员工的生活压力,调节心理负担,让他们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中,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福利激励能够获得较高的工作满意度,有效提高员工绩效。拥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是企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关键,员工福利的设立,在于给员工忙碌的工作生活,带来一些欢乐、关怀和帮助。比如文化娱乐设施的提供、免费体检、住房、交通、餐饮补贴等。通过实施这样的一些员工福利,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也将大大提高。
良好的福利制度可以传递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表现出这是个人性化的企业,企业会把自身发展和实现员工自身价值结合在一起。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可以帮助企业得到社会的认同与信任,可以成为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法定福利的目的是为了让员工在遇到困难和风险时,生活有个基本的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安心地投入工作。但是福利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员工积极性,中小企业资金相对薄弱,在实行法定福利的基础上,要想提供更多的非法定福利,就需要对非法定福利所包含的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将非法定福利的享受标准适当和员工的绩效相挂钩,让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取更多的福利。对企业来说,这样的做法花费并不大,却体现了企业对个人价值的肯定,有利于留住优秀员工和核心员工。对员工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工作绩效,享受自己需要的福利,拥有了更多选择权,工作更有了动力。
弹性福利制度又称自助福利制度,自助福利制度就像企业为员工提供了一个福利超市,员工可以在一定的额度下,自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福利项目。采用该制度,企业花费同样数量的资金,能极大地提高员工的满意度。采取弹性福利制度关键在于所提供的福利项目必须具备可选择性,尽可能地体现出员工的福利偏好。如员工选择福利的形式是购买,而购买力的大小是根据员工的点数来确定,点数的取得是通过的员工的职位、资历、绩效等确定。
因为受成本限制,中小企业的福利水平很难在同行中取得优势,企业也不太可能靠扩大福利投入进行福利竞争性来博得员工的持续满意度,唯有不断通过福利说明会、发放福利手册等方式来提升其福利沟通的有效性,让员工可以充分认可企业所提供福利的价值。企业应该努力将所提供的福利项目向员工进行解释,让员工清楚地知道企业的福利计划、福利管理与福利内容,指导他们正确使用自己的福利。同时也可以让员工参与企业福利计划的制定设计,使其充分了解企业的福利制度,这样一来也有利于福利制度的实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软福利是指在国家规定的五险一金以外,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非现金福利。“软福利”的最大特点在于用协调员工工作、生活和身心关系的福利项目来取代传统的现金、实物福利。软福利首先体现了企业管理中人性化的一面和企业对员工的关怀。其次,这类福利着眼于员工健康意识的开发,借助经常开展的文化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员工增强体质缓解职业压力。研究表明,软福利活动开展得当,可以起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优化企业形象,降低员工流失率等作用。防范意识是指企业可以为员工团购意外保险类,这样一方面企业以很优惠的价格团购,降低了福利成本,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员工可以在意外发生时,获得高额赔金,使得发生意外事故的受害者及其家庭生活质量得到相应保障。
[1]仇雨临.员工福利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7.
[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2.
[3]王妍.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员工福利管理[J].劳动保障世界,2011(16):94—95.
[4]薛瑛瑛.浅谈我国现代企业员工福利问题分析及对策[J].四川建材,2011(4):260—261.
[5]蒋柠.浅析当前我国企业员工福利问题 [J].中国商界,2009(6):196—197.
[6]史永进.企业最新福利模式——自助式福利计划 [J].管理观察,2009(4):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