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卵泡膜细胞瘤CT影像特征及误诊分析

2013-03-30 01:37张郡王淑兰
河北医药 2013年11期
关键词:腹水卵泡肌瘤

张郡 王淑兰

卵泡膜细胞瘤相对少见,仅占卵巢肿瘤的0.5% ~1.0%[1],多为手术切除,而术前CT常误诊,给临床治疗造成干扰与误导。以往文献对本病的CT表现分析多为各种所见征象描述,然而本病术前误诊率较高,所以分析其CT特征的同时,更应重视造成误诊的因素的剖析,寻找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减少误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磁共振检查在妇科盆腔病变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往往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如患者带有金属节育器、心脏起搏器等。CT检查方便、快捷、费用较低、检查时间短等,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病理证实、CT资料完整、误诊的卵泡膜细胞瘤7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51.7岁;主要临床特点:阴道少量流血1例;盆腔包块为主诉3例,B超见盆腔包块;2例无自觉症状,体检发现;腹痛、腹胀、绝经后阴道流血1例。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MX8000、Siemens 16层螺旋CT。检查前饮水1000ml,充盈膀胱,扫描全腹。平扫后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100ml,流速2.5~4 ml/s,层厚5~8 mm 螺旋扫描。工作站冠状、矢状、VRT、MIP等重建。

2 结果

本组肿瘤单侧6例,左侧2例,右侧4例;双侧1例。类圆形5例,长条形1例,分叶状2例。肿块最大15.0 cm×14.0 cm×15.0 cm,最小3.5 cm ×4.2 cm ×4.0 cm。肿块边界较清晰7例,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1例。腹水明显4例,少量积液1例。

2.1 CT平扫 密度均匀2例,但较子宫密度低;密度不均6例,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内可见圆形液性区1例,边界清楚(图1、2),肿块内见点状钙化1例。

图1 同一患者,左侧卵巢卵泡膜细胞瘤

图2 左侧卵泡膜细胞瘤。动脉期瘤内多发细小血管,肿块本身强化差

2.2 增强扫描 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强化低于子宫7例,强化程度接近子宫1例。延时强化5例(图3),上升10 Hu左右,强化范围增大。1例瘤内见较多细小强化血管(图4)。均行子宫切除7例,合并子宫肌瘤3例,合并慢性盆腔炎1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1例,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3例。

2.3 误诊情况 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3例,误诊为肌瘤2例,误诊为卵巢纤维瘤1例,误诊为对侧附件起源1例。以上,2/3以上为绝经后,平均55岁。本组平均51.7岁。多有雌激素水平增高,月经紊乱,60%绝经后女性伴阴道不规则流血。本组阴道不规则流血2例,仅占28.6%,这可能与所选皆为误诊病例有关。

图3 右侧卵泡膜细胞瘤,边缘较明显强化,近似子宫,伴腹水,误诊为附件恶性肿瘤

图4 右侧卵泡膜细胞瘤,因右侧阔韧带显示清晰,走形自然,而左侧韧带显示较差,故误诊为左侧起源

3 讨论

3.1 临床及病理 卵巢肿瘤种类多、结构复杂,正确的判断肿瘤的性质及病理类型,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指导价值。卵泡膜细胞瘤来源于性索-间质,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仅占3%[1]。多为单侧,3%为双侧。大小差别很大。多见于40岁

3.2 CT表现 结合文献[2-7],其CT特征:(1)附件区实性肿块,直径5~10 cm,多为单侧。(2)呈类圆形,可分叶,边界清晰。(3)平扫较小瘤体密度较均匀,较大者多不均,肿块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少数见点状钙化。与子宫比,肿瘤多为等密度,少数为低密度。本组病例与子宫比均为低密度;1例(长径5 cm)密度较均匀,其余密度不均。与文献有一定差异。(4)肿瘤多轻微强化,个别强化明显。本组6例轻微不均匀强化,1例肿块内见圆形囊性密度区,边界清。1例较小肿瘤(直径4 cm)明显周边强化,高于子宫。有报道强化后肿瘤内可见较多的细小血管影,尽管如此,肿瘤实质仍为轻微强化,较有特征[2]。本组1例亦有此种表现,低增强瘤内见密集细小血管。卵泡膜细胞瘤的强化方式多为缓慢渐进性轻度强化,强化幅度20 Hu以内[2]。这与肿瘤细胞为成纤维样细胞,瘤内有大量胶原纤维有关。本组有6例符合此种强化方式,延迟强化程度平均10 Hu以上。本组延时扫描,均未超过5 min,所以强化幅度较文献较略低。(5)大于5 cm者约半数合并腹水,1%~3%的患者合并胸腹腔积液(Meigs综合征),常青等[8]报道69.6%合并腹水。本组腹水4例,占57.1%,与文献相近;1例少量积液,难以明确产生原因。

3.3 误诊分析及防范

3.3.1 本病相对少见,临床及影像缺乏特异性,从而导致误诊。应该加强文献复习与病例总结,深刻认识其临床、病理基础、影像特征,才能减少漏诊、误诊。

3.3.2 同影异病及肿瘤的非典型表现导致误诊:本组最多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主因二者皆以实性肿块为主。卵泡膜细胞瘤常发生坏死、密度不均、腹水,CA125升高,故常误诊为卵巢癌。典型的以实性成分为主的卵巢癌可为双侧、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呈不均匀明显强化,此有别于卵泡膜细胞瘤的单发、形态规整、边界清晰、弱强化等。另外,卵巢癌肿块较小,腹水量大,可有转移,而卵泡膜细胞瘤多较大,少量腹水,周围脏器受压而无受侵。卵泡膜细胞瘤表现不典型时注意鉴别。本组误诊病例不典型表现:①肿块分叶,合并盆腔炎,肿瘤边界模糊,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给鉴别造成困难。②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与卵巢癌相似(图3),应综合其他资料鉴别。

部分本组误诊病例,不易与浆膜下肌瘤或阔韧带肌瘤鉴别。肌瘤发病率高,CT表现多样,二者易混淆。本组2例误诊为肌瘤。典型肌瘤为:①盆腔内边界较清晰的圆形肿块,密度多不均,单发、或多发。②CT见肌瘤内“漩涡征”。③增强扫描肌瘤与子宫肌层同步明显强化,强化曲线呈快进型。而卵泡膜细胞瘤内多不规则低密度或囊变区,不同于肌瘤“漩涡征”,增强扫描为轻度-中度不均强化,且肿瘤延时强化,此点有别于肌瘤及其他肿瘤。但少数卵泡膜细胞瘤可明显强化,接近于子宫,单靠CT难与肌瘤鉴别。本组误诊为肌瘤原因:肿块与子宫关系密切;强化程度近似子宫;未对肿块的延迟强化特点引起足够的重视。

1例误诊为卵巢纤维瘤,两者均属性索间质来源肿瘤,影像表现鉴别困难。卵巢纤维瘤钙化相对较多,强化略明显。本组1例因肿瘤较均匀中度强化,故误诊。最终区别二者需病理。

3.3.3 肿瘤的起源难以判断,导致误诊:盆腔肿块较大时(>5 cm),定位较难 。本组1例起源误诊。MSCT有助于病变起源的辨别。薄层轴位图像是判断肿块起源的基础,同时应结合冠状、矢状重建综合分析。仔细观察子宫双侧韧带,沿其走行,寻找卵巢。观察肿块与卵巢的关系。可是很多情况下正常的卵巢难显示,增加了问题的难度。同时应观察肿块与子宫的联系。多数情况下,较大的肿块会对起源侧的子宫韧带推压或牵拉移位,导致韧带走形的变形及正常解剖结构消失。但有时依据韧带的形态判断肿瘤的起源仍较为困难。本组误诊1例,肿瘤起源侧阔韧带显示清晰,走形自然,而对侧阔韧带却因肿瘤的挤压显示不清,从而导致误诊(图4)。所以应该综合多个器官位移情况,尤其子宫中心偏移的方向,价值较大。

3.3.4 缺乏足够、完整的的影像学检查资料:MRI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有重要价值[8-10]。MRI对组织特征的判断优于CT。本组病例未行MRI检查。表现不典型者及时进行较全面的检查,发挥各种方法的优点,相互补充,可尽量减少误诊。

总之,CT虽能很好显示大多数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特征,但工作中更应该注意分析不典型CT表现,必要时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方法,进行鉴别,减少误诊。

1 林巧稚主编.林巧稚妇科肿瘤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71.

2 李雪丹,王晓枫,谭芳.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535-537.

3 文智,蒋黎,阿里甫,等.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 CT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911-914.

4 陈本宝,徐勇飞,王善军,等.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864-1867.

5 赵燕凤,戴景蕊,王小艺,等.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放射学实践,2010,25:780-783.

6 金涛,杨海涛,陈东.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的CT诊断.浙江实用医学,2011,16:141-143.

7 Mak CW,Tzeng WS,Chen CY.Computed tomography appearance of ovarian fibrothecomas with and without torsion.Ac Radiol,2009,50:570-575.

8 常青,郝玉芝.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8,20:430-435.

9 单军,徐坚民,王晓玫,等.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与浆膜下子宫肌瘤的 MR影像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910-912.

10 陈妙玲,李新春,陈镜聪,等.卵巢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12:114-116.

猜你喜欢
腹水卵泡肌瘤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肉鸡腹水咋防治
促排卵会加速 卵巢衰老吗?
小鼠窦前卵泡二维体外培养法的优化研究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表现
卵泡的生长发育及其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