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立臣 李亚军 焦玉奎
摘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应采取的五种有效方法包括倒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学术点评法等。
关键词:“概论课”;教学实效性;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3-0129-03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最根本的还是要使大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本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1]。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大学生对“概论课”学习的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为了提高“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对该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探索。
一、运用倒序教学法,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化解教学的重点问题
所谓倒序教学法,是从结论出发按照逻辑思维的反方向探寻相关理论的内在联系,对特定理论进行追根溯源的一种教学方法。倒序教学法与教材的编写顺序是逆向的,教材是按照人的认识规律编写的,即先讲事物的形成背景和原因,然后讲发展的过程和阶段,最后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倒序教学法,就是要先把结论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似乎已经“知其然”,然后诱导学生对“其所以然”进行分层次分析和思考,在追根溯源的倒序过程中,使这个重点问题得到化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的学习为例,虽然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问题,但是学生对此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常常把这类问题看成是老生常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采用倒序教学法,不再进行常规性的讲述,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教师可以先提出,“中国共产党通过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现在我们应该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进行总结”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对于上述问题学生可能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进行归纳总结,充分阐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然后突出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完成倒序教学的第一步,由此便抓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这个主题。接着,教师在阐述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个子问题时,应继续采用倒序法。如在讲述武装斗争时,可以从国共两党同样进行了武装斗争可是结果却不相同的角度进行阐述,以此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性质。在讲述党的建设这一问题时,应重点强调国共两党的根本区别,引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由此层层分解,一环一环逐级进行剖析,最后达到破解这个重点问题的目的。
倒序教学法是由教师按照教材内容设计的,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该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运用已知探求未知的兴趣和欲望。
二、运用问题教学法,在设疑解疑中剖析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问题教学法就是把教学中的难点设计成特定的问题,由师生共同分析并进行解疑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以“问题”为核心,突显主题;二是师生共同参与,并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三是兼顾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是否恰当合理,是问题教学法能否获得成功的前提,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是问题设计的基本依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既要认真研究教材,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例如,在讲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从1956年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并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为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还要进行一场伟大的革命?这是否意味着要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于这种设疑,学生听后会为之一振,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做出回答,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和启发,把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该问题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这种主动设疑、解疑的教学方法,比平铺直叙的告知性讲述要生动和深刻得多。
可以说,没有问题的学习是平淡的,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教学法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多个方面受益。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内容上,有助于学生对“概论课”基本理论的消化和理解;在方法上,有助于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心理上,能对学生产生激励的作用,使他们体验到多问、多思、多想、多学的成就感。
三、运用课堂讨论教学法,在互争互辩中使学生达成共识
所谓课堂讨论法,就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学术问题进行研讨和争辩的教学方法。运用课堂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对学术研讨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准确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课堂讨论法必须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该方法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对讨论的准备。该步骤是课堂讨论的基本环节,直接影响着课堂讨论的效果。首先是讨论题目要具有适度性。设计一个恰当的讨论题目,是确保课堂讨论获得成功的关键。课堂讨论既不同于课堂讲授中的随机议论,这种议论过于浅薄;也不同于学术会议上专家学者的研讨,这种研讨过于专深。因此,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若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会让学生不屑一顾,讨论的问题偏深偏难又会让学生畏葸不前。其次是选择的问题要具有研讨性。该问题既要具有一定的史实性和理论性,又要具有一定的分歧性,为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从讨论题目的确定到课堂讨论的组织,应该给学生留出一周左右的准备时间,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草拟发言稿或写出发言提纲(实际讨论发言时应该脱稿),防止学生在发言时偏离主题,同时避免学生应付走过场。
第二步,是对讨论的实施。该步骤是课堂讨论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检验。首先,应创造一种民主的氛围。在课堂上,每位学生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力。因此,讨论中教师要照顾到那些性格内向、不敢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的学生,要主动为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对问题没有完全理解或者存在一些理解错误,对此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是对讨论进行总结。总结是课堂讨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明确正确的理论观点,澄清学生在讨论中产生的某些混乱思想,甚至有意诱导学生在课后对某个具体问题继续进行探讨。其次,教师要指出学生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这样既能保护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增强课堂讨论的实际效果。
四、运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的过程中求得新知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来理解和验证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理论具有抽象性,教师若单纯地讲解理论,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可通过典型案例对理论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产生具体、直观、生动的感觉,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接受。
对案例素材的选择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选择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一是目的性原则。案例的运用是为教学服务的,案例的选择应有助于论证和说明既定的理论问题。对于那些材料生动但与主题联系不够紧密的案例,通常不宜选用,因为这样的案例已偏离了主题,不利于实现教学的目的。二是客观性原则。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案例一般应源自生活,教师不能随意编造案例。理论源于客观实践,用于消化理解理论的案例必须是客观的,否则就会使理论丧失可信度。三是典型性原则。每个案例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生动的案例并不一定具有典型性,如果教师选取了这样的案例,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四是简洁性原则。案例的数量不宜过多,每个案例的容量也不应过大,尤其是不能把案例中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全搬出来,否则会导致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影响学生对理论本身的理解。五是新颖性原则。教师所选用的案例不能一劳永逸,过于陈旧的案例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应该不断选取新颖的案例替换已经过时的案例。
在讲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为了说明“文化也是生产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观点,教师可以引入以下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1:2012 年2 月18 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 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中国将在原来每年引进美国电影配额约二十部的基础上,增加14 部以3D 或IMAX 电影为主的影片;美方票房分账从原来的13% 升至25%[2]。
案例2:3D版《泰坦尼克号》自2012年4月10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以来,已经创造了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中国成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全球第一大市场[3]。
现在我们所要回答的问题是:3D版《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内地上映后,美国从中获取的票房收入是多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自然会计算出美国通过3D版《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在中国获取了2.5亿元(10亿元×25%)进账。以上两个案例可以说明,中美电影的科技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一案例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化也是生产力”这一观点的理解。
我们还可以引入有关“中文热”的案例。美国大学理事会主席卡帕顿在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上用普通话说:“太阳之下,每个人都会长大,有机会选择说话或者保持沉默。现在,到了人们讲汉语的时候了。”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世界上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已经超过3000万,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00余所学校在教授中文,不仅美、英、日、韩等国家的中小学课程表上有汉语课,而且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也将中文教学列入了大学甚至学位课程的教学要求中。
华盛顿国防语言研究所的统计显示,美国全国的中文课程的设置在过去十年间暴增3倍。英国财政大臣布朗认为,5年内英国的每一所中学和大学都能在中国找到姐妹学校。法国教育部的统计显示,法国有13所大学的外语系开设了汉语专业,其中有5所大学设有硕士点,有2所大学设有博士点。在法国国内,开设中文课的大学有100多所。目前,俄罗斯有50多个汉语教学点,开设汉语课程的高校达30多所。在日本,汉语已经成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
很显然,“中文热”的不断升温,是一种巨大的财富。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而且代表了现实中国的综合国力。
教材所讲的理论,常常与学生在现实中所看到的种种现象相冲突、相矛盾,如果这时教师能针对某些现象(案例)进行辩证的分析,既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困惑,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讲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选取以下两个案例。
案例1: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3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而同期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为3.9%。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02年的4.4%提高到了2011年的10%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序,从2002年的第六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二位,2011年依然保持着这一位置[4]。
案例2:中国科学院最新完成的《2012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指出,中国发展中的人口压力依然巨大。按2010年的标准,中国贫困人口仍有2 688 万,而按2011 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2 300 元人民币),中国还有1.28 亿贫困人口[5]。
从表面上看,案例1与案例2是相互矛盾的,而这一矛盾是由两段材料的统计角度不同造成的。案例1是讲中国的经济总量,侧重于发展速度,案例2是谈中国农民的人均收入,侧重于强调贫富差距。虽然二者在数额上呈现出一高一低,但是所要说明的实质问题却是一样的。因此,可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这一问题。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改革开放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我国贫困人口占很大的比重,并且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较低,这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可使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理解和认同。
总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深挖理论根源,把握理论之根,使学生从中获取新的知识。
五、运用学术点评法,在点评热点或焦点问题中强化学生的已知
学术点评法是针对现实社会中与“概论课”相关的热点或焦点问题进行简要的理性评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概论课”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术上具有争议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政治性很强甚至是很敏感的问题;一方面教师不应回避这些问题,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只重复教材上的内容,因为这样做无法令学生信服和满意。为了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可运用学术点评教学法进行教学。
学术点评教学法与专题讲座不同,学术点评注重对各种观点进行简要介绍和评论,不应过多地进行论述,尤其是不能将其变成空洞说教的政治报告。学术点评教学法与普通的课堂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术点评重在把各种观点的特点说清楚,点明利弊,突出学术性,具有启发性并兼具研讨性。
学术点评教学法不是随机议论,教师在点评之前要认真进行备课,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如关于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而不实行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不是资本主义“补课”等问题,教师采用学术点评的方法进行教学远比按照教材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分别采用倒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学术点评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样既体现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可信度,有利于提高“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确保“概论课”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卫红. 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工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增刊):4.
[2]王中磊,尹鸿. 对话:以“本土化”应对“全球化”[J].当代电影, 2012(5):19.
[3]3D版《泰坦尼克号》下线中国票房超10亿[N].成都商报, 2012-06-05(20).
[4]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N]. 湖北日报,2012-06-04(12).
[5]孙自法. 中科院报告:中国还有1.28 亿贫困人口[J]. 共产党员, 2012(9):49.
〔责任编辑:张 华〕
收稿日期:2013-01-1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009)
作者简介:贾立臣(1952-),男,吉林农安人,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陈独秀问题研究;李亚军(1969-),男,黑龙江明水人,讲师,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焦玉奎(1975-),男,内蒙古鸟兰察布人,副教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