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应作为新时期加强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包括: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材内容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在教学方法中体现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在隐性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应走军地合作之路等。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3-0114-03
领土主权意识是指“根据国际法准则和本国的领土主权原则对关于本国的领土及事务形成的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领土主权观念”[1]。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是以国家领土主权为核心内容,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使广大青少年树立国家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引导青少年认同并支持政府在处理国家领土争端问题中所持有的政治、外交立场,从而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一、领土主权意识的内涵
1.领土主权意识的内涵
领土主权意识包括版图意识、历史意识和统一意识等。
(1)版图意识
国家版图意识是领土主权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国家版图直观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因此,维护国家版图就是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通过开展版图意识教育,可以使青年学生对本国领土形成准确完整的版图观念,从而能够使他们全面了解我国的领土现状、陆地国土、海岸线和岛屿面积等。
(2)历史意识
任何国家领土空间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了解国家领土形成的历史过程,有利于确立领土主权的历史观念。因此,要引导广大青少年用历史的观点认识领土主权问题,并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以此解决领土争端问题。可引用的史料包括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拥有对藏南的领土主权、中国拥有对南海的领土主权等。
(3)统一意识
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必须具备领土不可分割的统一意识。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的统一,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责任。每个中国人都是国家的一分子,都负有维护国家领土不被分割的责任。因此,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也是统一意识的具体表现。
2.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要了解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内涵,必须正确处理好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1)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
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是紧密相联的。爱国是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目标,在爱国主义的统领下,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才有了正确的方向,应将爱国主义渗透到领土主权教育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可以说,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是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职责、以维护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为目的的,因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开展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可以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更是民族的根基所在,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绝不能退让半步。
(2)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国防教育的关系
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国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在教育内容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领土空间观念和国防、海防观念是一致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和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统一的观念是相同的,在国防教育中包含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内容。而内容上的交叉,为两种教育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因此,可以将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相关内容渗透到军事训练的理论教育中,从而增强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
(3)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无论在培养目标还是教育内容上,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对大学生进行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是当前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将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
二、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既有客观必要性,又有现实可能性。
1.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1)是增强大学生领土主权意识的必然要求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领土主权意识的现状,课题组自编了大学生领土主权意识教育调查问卷,对江西省三所不同性质的普通高校(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部分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大学生对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认同及认知两个方面的内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7%。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淡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学生对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认同度较低。在关于“是否有必要开展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回答中,有10人选择了很有必要,占总数的5%;有35人选择了有必要,占总数的17.5%;有50人选择了可有可无,占总数的25%;有105人选择了没有必要,占总数的52.5%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开展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认同度较低。大多数学生认为,开展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是没有必要的。这一结果是对学生领土主权意识现状的一种折射,反映了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工作亟待加强。其二,学生对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认知度较低。课题组围绕我国领土主权的基本常识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它们分别是: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的面积有多大?我国的边界线、海岸线有多长?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哪些?哪些国家与我国存在领土、领海争端?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15%的学生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的面积;有21.3.%的学生知道我国陆地边界线总长达2.2万余千米,海岸线总长度3.2万公里;有38%的学生知道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5个;仅有1%的学生能准确说出目前与我国存在领土、领海争端的国家。上述调查结果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客观事实:目前,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较为薄弱,并且对领土主权意识教育问题的认知度比较低,他们的领土主权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是维护国家核心战略利益的必然要求
尽管目前国际国内局势趋向和平稳定,但中国的领土主权尚存在重大的现实安全问题及安全隐患,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仍是中国的核心战略利益。就国内而言,民族分裂主义和地区分裂势力对我国领土完整依然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具体表现为:台独势力活动仍然猖獗;达赖集团与国外势力相勾结,始终没有放弃从事分裂国家的活动;新疆“东突”分子妄图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在内蒙古存在“泛蒙古主义”分裂势力;在中国东北,“泛高丽主义” 鲜独分子妄想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就国际而言,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尚存在领土争端,如中俄边界一些有争议的地区尚未解决、中印边界存在领土争端、南海部分海域存在主权纠纷、中日针对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存在争端等。
(3)是加强高校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必然要求
目前,高校尚未把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规划中,尚未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领土主权意识教育。虽然高校都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并不能涵盖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全部内容,仅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包括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这远远不能满足进行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需要。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理应成为高校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最好教材。
2.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可能性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课程性质体现了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目的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深刻领会到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2]。这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课程性质是以历史为载体兼具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了解国史、国情与开展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国史、国情中既包括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中国主权的屈辱史,也包括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而斗争的历史。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高校开展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最为合适的载体。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时代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历史的观点分析当前的现实问题,这为体现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时代性提供了题材。在实践中应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内容与领土主权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如谈到当前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就必须援引大量的历史事实和文献记载来证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使学生树立领土主权观念,进而充分认识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并最终转化为自觉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的实际行动。尽管我们已经意识到对大学生进行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单独开设领土主权意识教育课程似乎不太现实。与其他几门思政课相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蕴涵着大量的有关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内容,实施起来更易彰显其教育的实效性。
三、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
领土主权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国家的领土主权的认识,这种认识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教育逐步树立起来的。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应注重培育和提高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使学生树立“寸土必争,寸海必争”的意识。
1.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材内容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
掌握国家领土主权知识是提高学生领土主权意识的基础。应将国家领土主权的相关知识融入相应的教材中,有的放矢地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把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内容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结合历史事件,对有关领土主权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国防意识和领土主权意识等多方面的教育。教材共分十章内容,大多数章节都涉及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内容(见表1)。
表 1 各章节涉及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内容
2.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方法中体现领土主权意识教育
领土主权意识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时刻会在现实生活中反映出来。因此,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必须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所谓“自主—合作—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教材的内容或现实热点问题中选择与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有关的专题进行自主探究,并通过合作学习主动获取领土主权知识,增强领土主权意识。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领土主权知识的机会。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以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或重大事件为题材,围绕领土主权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中,钓鱼岛归属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开展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最具典型教育意义的内容。
3.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隐性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上,也可以在隐性教学中进行渗透。隐性教学是让大学生走出课堂,在现实生活中接受教育的一种方式。在隐性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是一种更为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创设情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提供了很好的隐性教学场所,历代爱国人士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而进行的不懈努力,很多都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得到历史见证。教师可利用这一隐性教学场所,对学生进行领土主权意识教育。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应走军地合作之路
应充分发挥军事院校在军事国防领域的优势和地方院校在教学科研中的优势,走军地合作的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之路,从而提高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实效性。笔者所在的江西中医学院于2012年6月与南昌陆军学院正式签订合作育人协议,这标志着军地两校合作办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展合作办学后,两校共同举办了首届军地合办的“军校开放日”活动。学生在训练场上观看解放军学员进行海滩登陆表演,现场体验训练器材的强大功能;在装备库房里,学生学习和认识了兵器知识,观看了装甲车运动演示,近距离地感受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成就。通过开展军地合作办学,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领土主权意识。
总之,领土主权意识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模块,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开展。在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纠纷不断的形势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渗透领土主权意识教育,是新时期加强领土主权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形成领土主权观念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田国杰,等. 国家领土主权意识教育论[M]. 北京:海潮出版社, 2000:6.
[2]沙健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张 华〕
收稿日期:2012-12-03
基金项目:2012年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JXJG-11-9-5)
作者简介:涂雪峰(1974-),男,江西宜丰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