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菁 刘爱书
摘要:相关研究表明,父亲缺位会对女童的认知发展、学业成绩、性别角色发展、人格发展、社会性发展和青春期与性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
关键词:父亲缺位;女童;心理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1-0143-03
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关于“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的调查数据显示:在5 438名被试中,仅有10.0%的少年儿童认为心情不佳时,最能理解、支持自己的是父亲;仅有15.5%的少年儿童认为最尊重自己、让自己感到自信的是父亲;仅有6.9%的少年儿童表示,空闲时,和自己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的是父亲;仅有15.3%的少年儿童表示在遇到困难时,愿意向父亲求助[1]。可见,父亲与孩子在情感交流、尊重陪伴、提供问题解决方面所提供的支持都不够。目前,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的现象普遍存在,值得重视。
一、父亲缺位的内涵
父亲缺位源于英语的“Father Absence”,对该词的解释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目前,相关文献对此词的解释有三种。杨丽珠在《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中将“Father Absence”译为父亲缺失,指由于分居、离婚、死亡等原因而导致的儿童缺少父亲的关怀、缺少父爱的现象[2]。在凌文铨、方俐洛主编的《英汉心理学词典》中将“Father Absence”译为父爱缺失[3]。由李立波翻译的斯托普所著《与爸爸和好吧》一书,将“Father Absence”翻译为父亲缺席,且认为父亲缺席包含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父亲去世、离弃家庭或父母离婚,导致家中的确缺少父亲;2)有些父亲,由于自身的原因,和孩子在情感上很疏远,实际情形和家中没有父亲一样;3)有些父亲认为,抚养孩子是女人的事情,就对孩子撒手不管,远离了孩子的生活;4)有些父亲虽然在家,但是抚养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当[4]。
本文中采用的定义是父亲缺位,又叫父亲教育缺位或父亲角色缺位,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少得到父爱或父亲很少参与子女教育,甚至没有得到父爱或父亲几乎不参与子女教育的状况。突出表现在父亲对子女教育的时间投入方面,跟孩子见面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时间见面[5]。
父亲缺位对家庭中的孩子影响深远。但由于男童和女童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中存在差异,导致父亲缺位对女童的影响不同于男童。
二、父亲缺位对女童的影响
克罗恩(Krohn)和博根(Bogan)的研究指出,与父女关系稳定的女孩相比,父女关系不良的女孩有如下特点:1)早婚的可能性增加0.53倍;2)早孕的可能性增加1.11倍;3)成为单亲母亲的可能性增加1.64倍;4)离婚的可能性增加0.92倍[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父亲缺位对女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父亲缺位对女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母亲对待孩子时会比父亲更多地拥抱和抚慰孩子。而父亲与孩子的交流多是通过游戏实现的。父亲会采取一种男性化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如高举、扔来扔去等。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导致儿童从其双方获得不同的知识。父亲与儿童的交往方式有助于扩大儿童的活动范围,丰富儿童的活动内容,训练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思考和创新意识,发展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而父亲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影响深远。希恩(Shinn M,1978)研究指出,父亲缺位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7]。后来,萨基(Sagi A,1982)经研究证实,父亲较多地与儿童交往能逐渐提高儿童的认知技能和成就动机[8]。
格瑞米(Grimimm-Wassil C,1994)等人调查分析了拥有大学学历的女性在小学和中学时期的表现。这种系统的研究是为了考察父亲对女童教育发展过程的影响。最后他们的研究发现,父亲缺位会影响女童的认知发展和学业成就[9]。克罗恩和博根(Krohn FB & Bogan Z, 2001)指出,父亲缺位会导致女童认知发展缓慢和不适当的学校表现[6]。
2.父亲缺位对女童学业成绩的影响
波普诺(Popenoe D, 1996)指出,父亲会影响女童的志向和抱负,女儿会从父亲那里得到一种信心,就是这种信心增强了女儿的成就愿望。而且父亲能帮助女儿发展获取成功的能力[10]。
杜内(DowneyDB,1993)等人研究发现,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女童具有较高的教育期望,并且在自然科学、数学、语文和历史等标准化成就测验中比那些只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女童获得更高的分数[11]。这是因为,有父亲陪伴的儿童自幼从父亲处了解了外界的规则,并始终以此要求自己,将外部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些儿童和只与母亲成长的儿童相比,能更好地接受外界知识的灌输,并且由于幼时父亲的教导,儿童更容易接受、吸收这些知识。例如,与母亲相比,父亲的思维更为理性。费根(Fagan J,1999)的研究结果是,受到父亲教育较多的儿童更会表现出提高数学成绩的意愿[12]。研究者对此的解释是:父亲的男子气及理性特点是与数学的特点相一致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易于使孩子对数学感兴趣[12]。
父亲缺位也影响女童的学历,这种现象更多地出现在与母亲生活的单亲家庭中[12]。由于父亲缺位,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使女童较少拥有受更高教育的机会。拥有较低的教育程度又限制了这些女童,她们只能进行较低层次的工作,这又导致她们生活贫困。
3.父亲缺位对女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
性别角色是指社会规定的经常与某一性别相对应的一系列态度和行为方式。儿童的性别角色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生理性别基础上,按照社会所期望的性别观念所形成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行为。性别角色的发展是其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父亲缺位对女童的性别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父亲对不同性别儿童的不同的教育方式引导着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父亲在对待女儿时较对待男童更温柔,这种对待的方式促使了女童性别角色的定型。美国谢弗(ShafferDR,1998)的研究发现:父亲在与孩子游戏时会严格按照符合社会价值的性别角色来要求孩子。父亲会要求孩子所做的游戏是与孩子的性别相匹配的,否则会惩罚孩子。他还发现,在游戏中孩子会从与父亲的交往中获得安全感,摆脱其情绪的失控和弥补社会性的发展[13]。
另外,父亲为女童展示了一种男性的行为参照模 式[14]。心理教育学家尼金·玛洛曾指出,在进入青春期后,女儿会更重视自己与父亲的感情,更关注父亲的言行举止。父亲的行为会使女儿捕捉到一些具深远意义的信息,这些有助于增强女儿生活的信心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处在青春期的女儿会把父亲看作异性伴侣,甚至是未来丈夫的模式[14]。早期女儿与父亲的关系以及父亲的性别行为也会对女童的性别行为和婚姻关系产生影响[15]。
4.父亲缺位对女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父女间的交往能使女童形成更加坚强、自信、乐观和果断的人格品质,相反,父亲缺位家庭中的女童,因为缺少父亲作为一种保护因素,更易发展出敏感多疑、自卑孤独等不良情绪以及对待男性的不健康的看法[16],这甚至会影响她们今后的婚姻状况[15]。父亲缺位会导致女童在生活中缺少自信或拥有较低的自尊和自信[17]。巴伯(Barber BK,1986)等人发现,女儿的自信与父女关系和母亲支持有 关[18]。不同程度的父亲缺位会给家庭中的女童留下不同程度的情感伤害。富兰克林和博根(FranklinBK & Bogan Z, 2001)的研究指出:父亲缺位家庭长大的女儿会对异性持有消极的看法,她们会更多地寻求男性的关注,以填补父亲缺位的空虚感[19]。罗内尔和布拉泽斯(RohnerRP & Brother S,1999)的研究表明,患有边缘人格障碍的女性更多地受到了父母的拒绝,其中父亲拒绝与母亲拒绝相比,更能预测这些女性的心理调节能力[20]。
5.父亲缺位对女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美国国家负责任父亲网络资料库(National Responsible Fatherhood Clearinghouse)的调查指出,在父亲缺位家庭中成长的女童更可能表现出社会退缩行为。他们对于此种结果的假设是:父亲缺位家庭中没有一个能做出果断性表现的男性榜样,女童们无法进行观察学习,结果就导致女童较为内向,更可能出现社会退缩行为。多米尼(Dominy,2000)指出亲子关系影响个体饮食习惯的发展,他发现与正常女性相比,有饮食障碍的成年女性更多的报告其童年体验到父亲的拒绝,并且父亲的拒绝大于母亲的拒绝[21]。
利弗席茲(Lifshitz,1976)指出,早期经历父亲缺位的女孩会导致其脱离群体、家庭和其他亲密关系,例如同伴关系等[22]。赫瑟林顿(Hetherington,1978)发现,父亲缺位会导致一些严重的问题,如学业和认知成绩、社会适应、同伴关系障碍等问题[23]。父亲缺位还会影响女孩与男性交往时的态度:她们可能出现两种极端行为,要么避免与男性的接触,要么尽力寻求男性的关注[9]。另外,父亲缺位会影响女童的道德发展,帕里什(Parish,1981)等人在调查了50名父亲缺位的女大学生后对比发现,父亲缺位的时间越长,她们的心理需求越得不到满足,她们的道德很难发展到更高的水平[24]。
6.父亲缺位对女童青春期提前和较早性行为的影响
有研究指出,父亲缺位家庭的女童会更早出现胸部发育和性器官发育,更可能较早地进入青春期[25]。得出相同结论的还有贝斯基(Belsky J,1998)[26]、埃利斯(EllisBJ,2003,2004)[27],[28]等。贝斯基(Belsky J,1998)等人认为,儿童早期的成长环境会影响个体的生殖策略,尤其是4~5岁时存在父亲缺位[26]。厄普丘奇(Upchurch,1999)等人的研究在控制了女童的贫富、人种、出生时母亲是否成年、邻里情况、父母管教类型和家庭功能这些变量后,仍得出结论:父亲缺位提高了女儿早期性行为和早孕发生的概率[29]。
不同理论对这一现象持有不同的解释。进化心理学认为女童的生殖策略是与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性态度相关联的[30]。女儿将父母的生殖策略信息作为发展的衡量标准,这一内化行为或多或少地导致女童青春期的提前。而父亲缺位的家庭意味着不稳定的家庭结构,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是繁衍有助于家庭的稳定[19]。因此,女童为了获得稳定的家庭结构就较早进入青春期,较早进行性行为。另有理论认为:女童较早的性行为是由于特定的人格和父亲缺位共同造成的[31]。特定的人格包括喜怒无常的人格特点、消极的情感行为和较差的自控能力。父亲缺位又造成女童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父亲作为榜样,以及在出现问题时家庭中没有强大的力量制止这种行为[32]。而生活史理论则认为,并不是父亲缺位直接造成女童的这些发展与行为,而是与父亲缺位有关的各种各样的压力源引发了女童较早的性生活和早孕[33],[34]。例如,父亲缺位家庭的母亲为了应对生活和对子女的开销,她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而没有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与管理。
但杨(Yang S, 2010)的研究发现,女童提前的青春期和较早的性行为仅发生在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女童。针对这种现象的另一个解释是:出生在高收入家庭的女童更可能接触到更多的人工光源(在动物中进行过类似实验,提前了动物的繁殖期),这些光源促使女童青春期的到来[25]。这些人工光源包括:电视、电脑和其他类似设备等。
青春期的提前不仅仅是提高了较早的性行为和早孕发生的概率。西亚特(Hiatt RA,2009)的研究对比了青春期提前的女童与正常发育的女童间的差异,指出:较早进入青春期的女童不仅增加了生殖癌症发生的概率,易使女童患气喘等疾病,而且她们更可能出现药物乱用和滥交问题[35]。
德国哲学家E·弗罗姆(Fromm E)在其《爱的艺术》中说:“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境界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秩序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等等。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36]父亲对女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重要且深远的,社会及家庭应重视父亲对女儿的教育,促进女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儿童的名字是今天:当代中国少年儿童 发展状况蓝皮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67.
[2]杨丽珠,董光恒. 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 心理科 学进展, 2005,13(3):260-266.
[3]凌文铨,方俐洛. 英汉心理学词典[K].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4]斯托普. 与爸爸和好吧[M]. 李丽波,译.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5.
[5]卢清,曾彬. 对当前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现象的思考[J]. 西 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6)78-80.
[6]Krohn FB, Bogan Z. The effects absent fathers have on female development and college attendance. College Student Journal[J]. 2001,35(4):598-608.
[7]Shinn M. Father Absence and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Psychol Bull[J]. 1978,85(2):295-324.
[8]Sagi, A.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various degrees of pa ternal involvement in child rearing: The Israeli project. In M. E. Lamb (Ed.), Nontraditional families: Parenting and child develop ment.Hillsdale, N J:Lawrence Erlbaum,1982:205-282.
[9]Grimm-Wassil, C. Wheres daddy: How divorced, single, and widowed mothers can provide whats missing when dads miss ing. Woodstock, NY:Overlook Press, 1994.
[10]Popenoe, D. Life without father.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ttp://www.hup.harvard.edu/,1996.
[11]DowneyDB, Powell B. Do Children in Single-Parent House holds Fare Better Living with Same-Sex Parents[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1993,55(1):55-71.
[12]Fagan J, Lglesias A. Father Involvement Program Effects on Fa thers, Father Figures, and Their Head Start Children:A Quasi- Experimental Study[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999,14(2):243-269.
[13]ShafferDR. 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M]. California: The Family, Brooks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Pacific Grove, 1998:.
[14]张丽华. 试论父亲在儿童性别化过程中的作用[J]. 辽宁师范 大学学报,1998(2):38-40.
[15]李丹. 儿童发展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16]周波. 美国儿童发展中父亲影响作用研究综述[J]. 当代青年 研究,2004(2):47-51.
[17]Amato P, Booth A. A generation at risk:Growing up in an era of family upheaval[M].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7.
[18]BarberBK, ThomasDL. Dimensions of Fathers and Mothers Supportive Behavior: The Case for Physical Affection[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1986,48(4):783-794.
[19]FranklinBK, Bogan Z. The effects absent fathers have on fe male development and college attendance[J].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2001,35(4):598-609.
[20]Rohner R. P., Brothers S. Perceived parental rejection, psycho logical maladjustment, an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J]. Journal of Emotional Abuse, 1999,1(4):81-95.
[21]Dominy NL, Johnson WB. Perception of parental acceptance in women with being eating disorder[J].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0,134(1):23-36.
[22]Lifshitz, M. Long-range effects of father loss: The cognitive complexity of bereaved children and their school adjustment[J]. British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1976,49(2):189-197.
[23]Hetherington, E M. Effects of father absence on personality de velopment in adolescent daughters[J]. Development of psycholo gy, 1972,7(3):313-326.
[24]ParishTS, CopelandTF. The Impact of Father Absence on Moral Development in Females[J]. Sex Roles, 1981,7(6): 635-636.
[25]Yang S. Father absence Linked to Earlier Puberty among Certain Girls. Media Relations. http//www.newscenter.berkeley.edu/ 2010/09/17/puberty.
[26]Belsky J, Steinberg L, Draper P. Childhood experience, inter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ve strategy-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socialization[J]. Child Development, 1998,62(4): 647-670.
[27]EllisBJ, BatesJE et al. Does Father Absence Place Daughters at Special Risk for Early Sexual Activity and Teenage Pregnancy· [J]. Child Development, 2003,74(3):801-821.
[28]EllisBJ. Timing of Pubertal Maturation in Girls: An Integrated Life History Approach[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4,130(6): 920-958.
[29]Upchurch DM, Aneshensel CS, Sucoff CA, et al. Neighbor hood and family contexts of adolescent sexual activity[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1999,61(12):920-933.
[30]Draper P, Harpending H. Father Absence and Reproductive Strategy: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Anthological Research, 1982,38(3):255-273.
[31]EllisBJ, McFadyen-Ketchum S, et al. Quality of early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timing of pubertal maturation in girls: A longitudinal test of an evolutionary model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9,77(2): 387-401.
[32]McLanahan SS. Father absence and the welfare of children. In Coping with Divorce, Single Parenting, and Remarriage:A Risk and Resiliency Perspective[M]. Hetherington EM,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9:117-145.
[33]Chisholm JS. Death, hope and sex: Steps to an evolutionary ecology of mind[M].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 ty Press,1999.
[34]Silverstein LB, Auerbach CF. Deconstructing the essential father [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99,54(6):397-407.
[35]Hiatt RA, Haslam S, Osuch J. The Breast Cancer and the Envi ronment Research Centers: Transdisciplinary science for the role of the environment in breast cancer etiology[J]. Env Health Per spect, 2009,117(12):1814-1822.
[36]弗洛姆. 爱的艺术[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