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夏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2013-03-27 09:20马杰
教育探索 2013年1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高职院校

马杰

摘要:宁夏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着设置重复率高、专业设置盲目、专业设置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为此,要发挥政府的指导管理作用,优化整合专业结构;明确自身定位,依据市场需求,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专业;适应内陆开放型经济的需要,立足宁夏,前瞻性地开展高职专业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1-0080-03

职业教育服务于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在于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面向一线的应用型、智慧型人力资源。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和质量,还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下大力气推动各方面的改革。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要更好地为宁夏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笔者拟针对“十一五”时期宁夏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十二五”时期宁夏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如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宁夏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特点

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指标,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也直接反映劳动力的分布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二者的协调推进,不仅推动经济建设迅速健康地向前发展,而且也为当地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表 1 宁夏产业结构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宁夏统计年鉴》2010年)

从表一可见,自治区成立之初,产业以传统的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为主体,所占比重为73.2%,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也占主导地位,第二、三产业仅占8.9%和17.9%。进入80年代以后,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到2009年下降至9.52%,二、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表 2 宁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结构偏离度

从表二可以看出:近年来,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不断增大,农村剩余人口逐渐增多,农村人口的再就业压力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有所下降,由于宁夏的产业结构调整由原来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调整,用人需求随之由量向质的方向转变;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与就业的增长逐渐地走向协调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已经由第一产业逐渐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宁夏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体上已经趋于合理,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宁夏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是,与全国比较,宁夏的产业发展受到技术和资金保障体系等因素影响,生产和加工仍然处于低层次状态,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弱,仍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二、宁夏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

1.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基本情况

宁夏目前共有各类职业院校50所,高职院校8所,高职在校生规模达23 287人。高职院校共开设42各专业科类,108种专业,专业分布点175个,覆盖了200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重新核定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的15个大类。其中财经大类(40个)、土建大类(22个)、电子信息大类(19个)、制造大类(18个)。专业布点数量较少的专业大类为交通运输大类(1个)、轻纺食品大类(1个)、公共事业(3个)、艺术设计传媒(2个)。

表 3 2010年宁夏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基本情况表

(数据来源:宁夏高等职业院校2008-2009学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2.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情况

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相匹配,表四反映了2009年宁夏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情况。

表 4 2009年宁夏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情况

可以看出,宁夏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设置与产业结构存在着不协调的状况,二者之间存在着错位现象。

3.宁夏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宁夏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培育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在新能源、环保、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投入,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尤其是新型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给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提出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大力实施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人才发展战略,更好地为加快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才能找到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宁夏高职院校在发展中,专业设置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专业设置重复率高,低成本投入的专业设置较多

宁夏目前的8所高职学院,共开设42个专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财会、土建等专业,尤其是电子信息、财会专业几乎是每个高职院校都开设,招生人数较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对未来就业造成较大压力。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统一的宏观指导。各高职院校各自为政,专业设置缺乏总体规划,急功近利,盲目开设所谓热门专业,只看重办学效益而忽视社会用人需求,只顾及眼前,不考虑长远。只开设成本小、硬件条件要求低的专业,一味追求生源数量,不考虑当前社会饱和状态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专业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是造成职业技能人才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主要原因。

宁夏与东部发达省区相比较,无论在资金、技术上都呈现弱势,差距很大,但是一些特色产业也很具有优势,形成了一批包括能源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目前宁夏各高职院校农林牧渔大类、清真食品加工、艺术设计传媒、汽车制造、数控设备等专业因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设置前期软、硬件投入较大,多数专业需要建设与之相匹配的实训基地,因而招生人数明显不足,培养出来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2)专业设置盲目,脱离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当前,宁夏已初步形成能源化工、煤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五优一新”产业集群;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全国13个国家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与内蒙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共同构成我国能源化工“金三角”;宁夏是国务院确定的现代农业、旱作节水农业、生态农业“三大示范区”;逐步建成宁夏银川承接产业转移(生态纺织)示范园;全国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银川作为中阿经贸论坛的永久会址,促进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往来,也促进了宁夏现代物流与会展经济的发展;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的建设、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长廊的建设、借助于能源金三角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规划和逐步实施,急需大批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纺织纺纱、羊绒羊毛加工、清真食品加工、服装家纺装饰产品加工、现代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专业、设施农业等方面的专业和技术工人。

目前,宁夏许多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不考虑自身条件,缺少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不理论联系实际,对区域特点、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缺乏前瞻性的思考和分析,专业设置只看“大市场”不管“小优势”,一味追求办学规模而忽视办学特色。据统计,8所高职院校中仅有一所院校开设涉农专业,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所需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纺织纺纱、羊绒羊毛深加工等专业目前尚无一所学校开设。除此之外,市场用人需求量大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专业,也因为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建设时间短等原因,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3)专业设置特色不显明,综合实力不强

宁夏的高职院校大多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综合办学能力相对低下。在专业设置上,忽视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条件,为了追求“多而全”,缺少依据现有的师资优势以及市场的需求而开设的特色专业,盲目追逐热门专业,或者将其他地区的成功专业简单“移植”。各高职院校也没有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利用,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计划的制订大同小异,导致专业设置缺乏自身特色,不具备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再加上近几年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无论是师资队伍还是实验实训设备建设都不到位,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模式尚不成熟,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尚不完备,企业、行业参与高职教育办学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尤其在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大多依靠政府和自身的力量筹建,没有广泛引入民间资金参与建设。实践教学资源紧张、实验室房屋面积偏小,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制约,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水平不强,毕业生质量不高,缺乏参与高职教育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条件,社会就业压力大。

三、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1.发挥政府的指导管理作用,优化整合专业结构

针对目前宁夏各高职院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专业设置上存在随意性和重复性的现状,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自治区教育厅、部分知名企业、高职院校共同组成职业教育董事会,对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否与区域经济结构发展相匹配进行调研,尽可能避免专业重复设置现象。对是否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所服务的产业领域、是否有效利用了教学资源等进行审核。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和推动高职院校大力发展新兴专业,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各高职院校之间专业的合理布局、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整合。

同时,政府应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帮助职业院校筹措发展所需建设资金,协调、推荐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企业等,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促进高职教育协调健康的发展。

2.明确自身定位,依据市场需求,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专业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适时调整。自治区提出“工业强区”战略,以宁东为重点,加快发展煤炭、电力、化工等主导型产业,加快新材料产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步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建设“三大示范区”,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宁夏各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原有的教育资源和优势,结合宁夏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明确自身定位,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院校各自的优势专业群和独特专业建设发展格局,逐步打造优势明显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如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优势专业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类、农牧类;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发展财经类、服务类专业;宁夏工商职业技术的优势在工商类、生物化工类。逐步调整专业布局,一是对现有专业进行清理、调整和重组,合并重复开设专业,压缩社会需求不大的专业;二是对需求不大、水平不高、效益低下的专业进行整改,限制招生或淘汰,减少专业布点,优化专业布局。真正使宁夏高职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3.适应内陆开放型经济的需要,立足宁夏,前瞻性地开设高职专业教育

近年来,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宁夏借助独特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把宁夏打造成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先导区、向西开放(主要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前沿阵地、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集散地、重要的世界穆斯林国际旅游目的地和连接中东、中亚等国家的重要物流枢纽中心。宁夏各高职院校必须积极适应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需要,加快清真食品加工、物流管理、国际贸易、阿语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满足未来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各高职院校应加强与阿拉伯国家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建立专业建设的双向交流机制,双向培养所需人才,积极拓展职业教育的国际空间。

参考文献:

[1]葛云飞. 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发展的相关分析[J]. 教育与 职业,2006(11).

[2]唐燕萍. 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的影响[J]. 职教论坛,2000 (12).

[3]姜大源.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划与方法[M]. 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崔晶晶. 论地方院校专业结构的调整[M].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2006.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高职院校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高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