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非农产品贸易面临的问题与策略选择

2013-03-27 20:50张希颖范龙宾河北经贸大学
对外经贸实务 2013年4期
关键词:中非非洲农产品

■ 张希颖 范龙宾 河北经贸大学

幅员辽阔的非洲大陆,总人口9.3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非洲有耕地7.17亿公顷,森林6.8亿公顷,草地9亿公顷,海岸线超过3万公里,这些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并没有带给非洲富足。长期以来,非洲的农业生产处于极低的水平,按照世界银行划分的农业发展标准,非洲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国家还处在生存型农业阶段,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产品产出效率低,土地闲置情况严重,农产品品种单一,粮食自给率低下等,成为制约非洲农业生产的主要瓶颈。

一、中非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中非经贸合作已奠定了深厚基础

自1959年中国对非洲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开始,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已经由单纯的援助发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中非合作论坛更是进一步推动了中非经贸合作的深化。据商务部统计,到2012年中国已同40多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同35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双边经贸混(联)委会机制,同2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双边鼓励和保障投资协议,这些都为中非农产品贸易的扩大奠定了基础。

(二)中非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

随着中非贸易关系的深化,中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2005年1月1日起,中国给予了非洲25个最不发达国家的190种商品免关税待遇;2007年7月1日,中国给予免关税待遇的非洲国家扩大至26个,商品增加至454种;2010年7月1日,将给予免关税优惠待遇的非洲国家进一步扩大至33个,商品增加至4762种。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了中非农产品贸易的发展,2011年中非农产品贸易总额达47.8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6.7倍,其中中国向非洲的出口额由2001年的4.3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24.5亿美元,增长4.7倍;中国自非洲进口额由2001年的1.9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23.3亿美元,增长11.2倍。

(三)非洲农产品进口市场巨大,发展动力充分

非洲有近10亿人口,粮食供给严重不足,非洲迄今仍有近80%的国家和地区粮食不能自给,非洲也是世界上惟一的粮食纯进口大陆。当前,非洲稻米消费的80%和小麦消费的45%依赖进口,许多国家的粮食自给率在50%以下。53个非洲国家中,需要粮食援助的有21个,非洲每年花费在进口粮食上的支出接近200亿美元。除了农产品,非洲国家对农资农机以及农业技术的进口需求量也非常大。

(四)中非在农业经济领域的合作开发前景广阔

中非农业互补性强,合作发展前景广阔。非洲有丰富的耕地、水资源、草场和渔业等资源,气候条件优越,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牧渔业的良好条件,农业发展潜力巨大。而中国拥有13亿多人口,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消费大国,对非洲国家而言,中国市场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中国在水稻种植、家禽养殖及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非洲推广中国的农业实用技术,不仅有助于帮助非洲国家建立较成熟的农业技术体系,而且也能为中国农业技术“走出去”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通过在非洲推广农业技术还能进一步带动中国农机农资产品对非出口。

二、非洲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长期的战乱导致非洲农业用地大量荒芜

长期的战乱给非洲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英国牛津饥馑救济委员会联合两家非政府组织的调查表明,因战乱每年非洲至少损失180亿美元,1990-2005年非洲地区的战乱共造成了2840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同期非洲接受的国际援助总额。战乱使得大量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大量土地抛荒。近几年,一些非洲国的局部战争仍然未有间断,包括利比亚、也门、苏丹等国的内战,以及最近马里共和国发生的战事,都造成了大量难民背井离乡,也造成荒芜和未开发的农业用地。

(二)自然灾害频发,粮食危机严重

非洲70%以上的人口是小规模农业生产者,他们普遍“靠天吃饭”,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对自然条件依赖很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不断恶化,非洲许多国家频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2009年非洲约有500万人死于与饥饿有关的各种疾病,有近2亿人长期营养不良,超过非洲总人口的20%。当前,非洲大陆的粮食供应仍然十分短缺,且粮价上涨迅速,许多因贫困而陷入饥饿的民众主要依靠国际的援助,而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就有可能造成大量饥民的死亡。

(三)农业土地利用率低,农业投入产出体系薄弱

2012年统计数据表明,非洲有可耕地面积717.34万平方公里,实际耕作面积211万平方公里,仅占全部可耕面积的29.55%;其中赞比亚占国土面积58%的适耕土地仅耕种了14%。大量的闲置土地无法发挥作用;同时非洲的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从1979年到2011年除了可可,茶叶和小麦等少数品种单产有所增长,其他农产品的单产几乎还保持在1979年的水平。谷物的产量平均只有300--500千克/公顷,而美国的谷物产量平均达到2500千克/公顷。

(四)农业基础设施差,农业科技投入欠缺

薄弱的水利设施和落后交通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是制约非洲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非洲灌溉面积不足500万公顷,仅占可耕地面积的4.9%;并且这些灌溉面积主要集中在马达加斯加和苏丹两个国家,达到300万公顷;农村交通状况也极大地影响了非洲农业生产的发展。世界银行集团独立评估小组(IEG,2007)的报告指出,非洲的交通成本占总进口额的11.5%,而亚洲和北美的这一比例分别为7.2%和6.7%。非洲很多国家的出口成本中20%是交通成本,马拉维作为一个非洲的内陆国家,这一比例高达55%,农产品贸易条件因此而更加恶化。同时,农业科技投入的的严重不足也大大制约了非洲农业的发展,非洲农业的科技从业人员只有8476人,从事农业研发的机构仅400家,40%的机构仅有不足5名研究人员,科研投入和科研力量明显不足。

(五)农产品品种单一,粮食自给率低

作为世界上食物最不安全的大陆,非洲农业产出的不足及粮食自给率低下都成为其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高粱、木薯、玉米和马铃薯,经济作物以可可、咖啡、棉花、糖、烟草和茶叶为主,农产品生产品种集中。2011年非洲有超过1000万人口处于饥饿状态,除了玉米基本能够满足地区需求,45%的小麦和80%的水稻都依赖进口。造成上诉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非洲农业生产投入严重不足,据FAO推算,非洲仅使用了全世界肥料消耗量的1%,每公顷低于10公斤,这种情况将可能持续到2030年;农业高新技术应用不足也是重要原因,非洲转基因农业技术的应用极少,不及拉丁美洲的六分之一;除此之外,非洲很多国家政局不稳导致政策变化频繁,缺乏连续性以及碳汇基础恶化等也是非洲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发展中非农产品贸易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合作,促进中非农业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

2010年的中非农业合作论坛提出,通过执政党交往渠道,为中非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务实合作搭建平台,积极推动农业领域的投资开发。中国政府提出了中非加强农业领域交流与合作的4点倡议:包括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合作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深化企业间合作。2012年中非农业合作论坛更加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发展中非农业合作的态度和决心。

自2009年中非合作论坛后,中国向非洲派遣了50个农业技术组,传授和推广农业技术,帮助非洲国家逐步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扩大对非洲农业的人力资源支持,2009-2012年平均每年派遣了25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至2012年4月底,中国已与南非、埃及、埃塞俄比亚等16个非洲国家签署了28份农牧渔业合作协议(协定、议定书、谅解备忘录),并与南非、埃及、苏丹、厄立特里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肯尼亚、赞比亚、纳米比亚等9国建立了农业工作组机制。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派出了800多名农业专家和技术员,用中国发展农业的实用技术和成功经验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中国政府还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分别向莱索托、津巴布韦及非洲之角国家提供了7000多万美元的粮食援助。

(二)扩大对非农业投资,积极建立中非农业示范园区

《非洲农业加工与流通发展规划》预计未来40年内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将需要9400亿美元的农业投资,才能解决2050年时增长到20亿的非洲人口的粮食供应问题。截止到2009年,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累计达到13.4亿美元,占非洲直接投资总额的14.4%;2007年5月,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出资10亿美元发起成立了中非发展基金,并计划进一步融资至50亿美元。其主要投资领域即为非洲国家的农业和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项目以及中非工业园建设项目。

中非发展基金作为创新型金融合作模式,在农业投资领域也开始不断地寻找适合的投资项目。2006年,胡锦涛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了援助非洲的农业举措,为14个非洲国家建成了1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现已进入技术试验推广和培训阶段。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宣布了新的涉农举措,将农技示范中心增至20个(实际增至25个),派遣50个农技组,在华培训2000名农业人员。到2012年,已完成了毛里塔尼亚、刚果(金)、马里、马拉维、安哥拉、中非、赤道几内亚、科特迪瓦等8个示范中心的可行性考察,派出了33个农技组共206名专家和技术员,培训了2718名农业人员。

(三)推动中非农产品贸易主体由政府向企业转化

中国和非洲国家政府应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充分利用中非发展基金、优惠贷款、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等平台,为中非农业企业开展互利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积极搭建宏观经济、法律法规、项目资源等信息平台,加强公共信息服务,为中非农业合作创造便利。中非双方在农业技术和资源方面各有优势,非洲国家的水稻、玉米、棉花种植及畜禽养殖等产业均具有较大的投资潜力。中国企业到非洲国家进行农业投资,与当地政府或企业合作进行农业开发,帮助当地农业实现“自我造血”,发展外向型农业,创造经济效益,实现互利共赢。

近年来,中国企业不断走进非洲,与非洲国家在农业种植、加工、养殖等领域开展投资合作,合作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11月,中兴能源在苏丹北方州开辟了60公顷试验田;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公司等企业与赞比亚、坦桑尼亚、几内亚、加蓬、加纳、马拉维、刚果(金)等国家开展了种植及养殖业投资合作,还包括与塞拉利昂、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马达加斯加、南非等非洲国家开展了水产养殖与远洋渔业捕捞合作。2011年,中国在非洲开展远洋捕捞的企业共15家,作业船数409艘,总产量19万吨。

(四)培训非洲本土人才,提升非洲农业科技水平

当前非洲农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和技术。中非农业合作50多年来,我国累计向非洲派遣农技人员近万人,援建农业类项目240多个,截止到2012年5月,中国已为非洲国家培训5200多名农业管理官员及技术人员。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后,104名高级农业专家赴33个国家工作一年,为非洲各国培训了1500多名非洲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2009年派出了33个农技组共206名专家和技术员,培训了2718名农业人员。

未来5-10年,中国农科院将把中国成熟、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产品向非洲国家推广;为非洲国家培训农业机械化技术、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农业管理人员和推广人员;与埃塞俄比亚农业部合作实施的农业职教培训项目堪称中非农业技术合作的成功模式,已连续实施12年,农业部共向埃塞俄比亚派出农业职教教师324人次,为埃塞俄比亚培养农业专科院校学生4万多名。▲

[1]徐徐.中非农业合作的现状及其前景,国际贸易问题[J].2009年第11期.

[2]刘林青,周潞.非洲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与中国贸易互补性分析,国际贸易问题[J].2010年第4期

[3]李伟伟.中非农产品贸易分析及建议,世界农业 [J].2012年第7期,62-64.

[4]李小云等.小农业基础的农业发展:中国与非洲的比较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8月.

猜你喜欢
中非非洲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往研究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