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伟 鲁 帅 吴莎莎
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对于提高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素质,提升农村教学质量,减少城乡教育差距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什么样的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是最具有实效的?农村中小学班主任最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内容,怎样的培训方式,哪些培训师资?如何全面而正确地把握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需求?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赖于对已有的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反思和研究。本文在梳理、归纳有关国内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研究文献基础之上,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三个方面试图对以上问题作出解答。
2009年一项对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需求调查表明,班主任最需要的培训内容分别是“问题学生解决”(24.4%),“教育新理念”(23.6%),“心理健康教育”(23.6%),“班集体建设”(21.1%)。[1]
2007年的一项班主任培训调查也显示,对于“您最需要的培训内容”的多项问卷题中,有68.5%的人选择了“班级管理和建设的有效策略”,有57%的人选择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有48.5%的人选择了“问题学生的教育”,有35%左右的人选择了“新的教育思想”以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2]
此外,在题为“如果为脱产一周的班主任学习选择一个专题,您认为哪个方面会比较合适”的调查中,有60.2%的班主任写“班级管理策略”,19.5%的写“心理健康方面内容”,16.1%的写 “班主任专业成长”,4.2%的写“教科研方面”。[3]
班级管理与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作为班级发展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班级是否团结和谐、是否有活力,与带领它的班主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与建设从而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是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十分关心的问题。事实上,班级管理与建设是有规律可循,有策略可用的。在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中,班主任需要培训者能够给予他们一些切实可用的管理和建设班级的好方法。
在班级管理与建设的过程中,农村中小学班主任要面对不同的学生和各种复杂的教育问题,其中让班主任尤为苦恼的是班级中的“问题学生”。“问题”主要是指品德行为偏常、上课捣乱、逃学旷课、不做作业等,或是与成年人的要求产生冲突(如非正常交往、打架斗殴、说谎、偷窃等),对学习无兴趣、无目的、态度恶劣、懒惰,甚至经常违犯校规校纪。[4]这些学生往往学业成绩不好,品行表现不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班级管理与建设中的“不确定因素”。许多班主任面对“问题学生”时感到束手无策,极为挫败和沮丧。因此,探讨“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分析“问题学生”的特点和寻找转化“问题学生”的有效教育策略,是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在专业培训中极为关心的现实问题。
有调查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是仅次于班级常规管理方法策略的最受欢迎的专题,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很希望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因为学生和教师自身都有这方面的需求[5]。另一项调查研究表明41.2%的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难度最大的工作。其中,52.8%的小学班主任认为“学生个体性的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难点,16.0%认为“学生团体性的心理辅导”是难点,而认为“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班主任自身的心理调适”是难点的分别为14.8%和14.7%。可以看出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难点主要集中在学生个体性的心理辅导[6]。
当代学生的身心成长需求比之过去更趋于多元与多样,学校教育面对的学生发展性问题比以往更为复杂。在实践调查中,班主任们也普遍认为“社会越来越复杂,学生情况也确实与以前不一样了,加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育之间协调不够,感觉在很多时候班主任工作力不从心,学生的诸多不健康心态也给工作增加了难度”。
笔者在一所郊区的农村中学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学生把手机带到了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后将其叫到办公室谈话。当学生不配合时,班主任老师自然地提出要通知家长,这个学生一听到这里,竟然立即冲出办公室,然后不知从何处寻出一把剪刀放在自己的脖子上,情绪激动,大声地要求老师、同学走开。一件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就这样引发了轩然大波。最后,在辅导老师以及另一位与这位学生关系要好的任课老师的努力劝慰下,这位学生的情绪才缓和下来。在此后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这位学生之所以反应如此激烈是因为他的父亲平时的教育非常依赖暴力方式。当学生听说老师要把手机事件向父亲告状时,他仿佛看到昔日父亲的家庭暴力行为重现在眼前,瞬时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感,觉得走投无路,由此情绪失控。由此看来,班主任在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时,所做的决定未必对学生有利。沟通是师生双方相互了解、相互体谅的桥梁,倘若班主任了解一些心理辅导的知识会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有效。
农村中小学班主任迫切需要“学生个体性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首先,诸如上述案例在教育实践中时有发生,班主任老师往往害怕学生因心理承受能力弱而做出非常举动,所以工作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果班主任学习了“学生个体性心理辅导”将有利于班主任在与个体学生谈话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其次,班主任是中小学生学习做人做事极有影响力的指导者,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了解“学生个体性心理辅导”有利于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后,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要求班主任要掌握科学合理的学生心理辅导技能。班主任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班主任谈话,而是更倾向于以尊重、理解、关注、倾听为基础的交流,是以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为基础的。
在我国快速的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大规模的出现,留守儿童问题也随之产生。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孩子。[7]欠发达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而今“留守儿童”问题也是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数额所占比例较大,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又具有特殊的群体性格,这给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困扰。
2005年,段成荣和周福林推算全国留守儿童的总规模为2289.2万人。[8]一些研究者认为,留守儿童由于亲子分离,其情感、人格和心理的发展会受到影响。林宏研究发现,有55.5%的留守孩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9]。宋淑娟、张影等认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低下[10]。肖聪阁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遇到问题时,比非留守儿童更多采用发泄而非问题解决或者求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11]。
留守儿童问题也给学校和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挑战。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影响,他们中有更大比率的辍学,认为读书无用的比率也相对其他而要更高。[12]吴思孝(2009)调查表明,广大农村中小学班主任普遍提到“班级留守儿童多,学生的学习和管理比较困难”。[13]又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师生关系是留守生活影响儿童自尊的调节变量,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缓解留守对于自尊的负效应”。[14]因此,若要留守儿童得到身心协调发展,就要求班主任教师注入更多的心血与关怀。
传统的培训过程中班主任接受的多是理论知识,但到了班级管理实践中,仍有力不从心之感。如果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实践指导,多进行教育教学演示,如班会怎么设计?班级活动如何组织?通过对这些具体课题的分析研究,教师对班会、班级活动的基本形式、结构、指导的具体步骤会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如果培训还能进一步设置具体的班级活动模式,让接受培训的教师领略科学开发班级活动的不同模式,那么会给广大教师更实惠的帮助。[15]类似于这种将理论贯穿于实际的、具体的班主任工作中的培训才是一线班主任教师迫切需要的。它既可以指导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也能够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注入班主任工作中。
目前的培训大多是以学习理论、听经验介绍、观摩名师的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而接受培训的教师往往缺少实际操作的环节。有研究者举例,在一次新教材校本培训中,根据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知识,培训者让教师设计课型,轮流展示,然后大家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就启发我们班主任培训过程也应是一个互动提高的过程。[16]
不少班主任提到,理想的班主任培训模式是学员参与互动式的,当参与体验时,所感觉到的和接受讲座时的培训有很大的不同,印象更深刻,体验更彻底。此外,还可以通过沙龙,参与讨论,分享心得。每个人都将自己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和困惑拿出来,在相互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除新任班主任以外,参加班主任培训的教师一般都有自己的教学故事。培训前要求参训教师带上自己工作中的几个成功事例或疑难问题,在培训时通过学员间的互动,加工组合成为教育案例。这种由身边事,身边人进行挖掘加工的教育案例,对班主任培训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示范性。[17]
总的来说,班主任更加倾向于互动的、参与式的培训。这种互动性不仅表现在培训专家与班主任的互动、参加培训的班主任教师之间的互动,还有班主任具体工作经验与系统理论知识之间的互动。
调查表明如果运用“参与、体验、分享”的培训形式,就能更好地满足班主任多样培训需求调查。当被问到“如果要参加脱产一周的班主任集中学习,您认为哪种学习方式会比较好”,有75.6%的选 “专题讲座+案例分析+讨论+参观”,10.6%的选“案例分析+主题研讨”,4.9%的选 “专题讲座+案例分析”,4.9%的选“专题讲座+参观学习”。可见,班主任希望接受系统的培训,而培训的形式要尽可能多样化。[18]
班主任喜欢的培训方式为考察实践、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案例,传统的培训方式如“系统理论讲授”和“专题理论学习”,班主任喜欢的程度不是很高,而新兴的网络培训模式则仅占4.0%。[19]
宫克文等人的研究也映证了上述结论。“您认为理想的培训方式”多项问卷调查中,有57%的人选择了“结合实地考察进行学习”,有40%的人选择了“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有25%的人选择了“组织现任班主任进行交流研讨”和“自身学习、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因此,建议在职班主任培训形式要灵活和多样,除了一定的理论学习以外,应更加突出“案例”、“观摩”、“交流”、“实践”等培训环节。
林秋娟认为大部分参训班主任在心理上对普遍以讲座为主的培训形式产生了本能的消极抵触。她结合其自身组织班主任培训的经历,认为开展拓展训练可以更好地提升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有效性。如有学员反馈到:“最让我感到兴奋和值得回味的就是为期三天的拓展训练,这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截然不同,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式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亲身体验为基础,要求学员全身心地投入,通过体验从而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看起来很有趣的一个个游戏,其实都包含着工作与生活的推理,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领悟,然后大家聚在一起畅谈感想,分享体验,再将个人感悟带到实际的工作或生活中去印证……避免了枯燥的讲学,使每一种理论都变得生动。”[20]“拓展训练”的魅力不仅在于让教师亲身体验,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们还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分工与合作,在封闭性的规则中寻找开发性的出口,体力与脑力劳动结合,是一种全身心、全方位、立体式的体验过程。
林秋娟认为要取得培训效果的最大化应该是多层分类式的培训。比如可按中学班主任、小学班主任、德育处主任、优秀班主任、有长期经验的班主任、中年班主任、青年及见习期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归类培训;也可根据需要进行交叉综合培训,像拓展式的培训就需要多层交叉进行。同时还要控制每期培训的人数,每次培训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和对象进行明确的定位等。[21]针对不同的培训人群,明确具体的培训目标,才能使培训效果最大化。
引导学校建立班主任校本培训机制。边远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比较匮乏,一次性的班主任培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地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根本问题,因此要在培训中引导学习者建立其班主任的校本培训机制。它立足于学校岗位的实际需要,把教师培训和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灵活而持久、经济而有效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形式。[22]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区域化的学习网络和学习组群,开展交流,跟踪指导。参与培训的老师彼此感情更加融洽,具备了初步的共同体意识,因此培训方可以引导根据区域和学段,利用MSN,QQ,E-Mail群或者是专门的网站建立相应的网上群组,定期与培训者进行跟进式的交流,从而持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归属意识,营造区域性班主任专业成长氛围。
广大班主任喜欢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来主讲,希望通过优秀班主任的引领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解决实际学生问题。班主任大多希望与同行交流和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其次是结合实践工作开展行动研究和探索,然后是系统的主题学习,这样更能促进他们教育观念的提升和工作方法的转变。[23]
笔者在对湖北襄樊、恩施等地区边远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中的统计表明,在授课师资方面,90%的班主任教师认为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中,培训的课程与师资是居第一位的。所以,班主任培训在加大课程设置力度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师资的力量。一方面,要科学地设置课程,最大限度地增加课程的“含金量”;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建立师资库,加强交流,实现一部分培训教师资源共享,以增强教师培训的效度和质量。
除此以外,培训者的遴选在师资培训中也尤为重要。农村中小学班主任需要培训者具有这样的素质:既熟悉基础教育现状,同时也要具有较高理论素养,更能解决实际问题,尊重参培教师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分析全国各地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培训者组成情况,最优培训组合应该是“三合一”:即与实践结合得比较多而好的高校和教科研院所的课程专家、对教材教法教学有深度体悟的教研人员、一线学科教学方面的优秀研究型教师三者合一。在具体培训中,还要根据培训层次和对象的差异确定课程专家、教研人员和优秀教师的比例,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4]
[1][3][5][13][18]吴思孝.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培训需求调查报告[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8):20-23.
[2]宫克文,韩霞,宁苗苗.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现状和培训需要的调查报告[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10):20-22.
[4]倪高武.让问题学生不再成为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6,(3):56-58.
[6]姚文峰,陈强.小学班主任工作难点及培训对策研究[J].教育探究,2008,(12):46-50.
[7]周宗奎,孙晓军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1):71-79.
[8]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人口学刊[J],2006,(3):60-64.
[9]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32-134.
[10][12][14]宋淑娟,张影.班级人际环境对留守儿童自尊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2):75-81.
[11]肖聪阁,陈旭.农村留守初中生依恋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1):92-96.
[15]任雪峰.班主任培训应多听基层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7-05-08.
[16][19]舒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及培训需求研究——以东营市为调查研究个案[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5):22-23.
[17][21]林秋娟.一场“魔鬼”拓训引发的思考——谈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有效性[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7):23-24.
[20][23]黄伟,陈晓萍.班主任培训需求调研及其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53):14-16.
[22]虎技能,王晓军.校本培训:边远农牧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以甘南藏族农牧区的研究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08,(4):80-82.
[24]唐建国.教师欢迎什么样的培训者[J/OL].师资建设电子期刊,2012,(4).http://www.szjsqk.com/j/gpjh/2012/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