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芹
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求教师不只做专业知识的提供者,应该做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主体的和谐互动。互动式教学模式一改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以和谐教学和创新教学为指导,以交互式、启发性教学为主线,促进课堂教学多向交流,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反馈过程,充分展示出教学过程的和谐性、情境性、交互性和创造性。因此,这一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互动式教学有多种形式,如,教师和教材间的互动、学生和教材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以及学生间的互动,其中以师生间的互动及学生间的互动形式最为多见。
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采取引导、点拨、释疑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其创造性思维能力。[1]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学生则将反馈意见通过各种形式反馈给教师,如对课程是否感兴趣、对教师的讲解方式是否适应、对讲授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针对讲授内容提出的问题等等,所以,在师生间的互动式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相互影响,教师和学生通过沟通和合作等方式分享知识和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进步的目的。
生生互动主要是指学生之间及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教师将某项具体的学习任务分到小组,各组针对教学内容及老师的要求进行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某项具体学习任务。各组学生在组长带领下,经过畅所欲言,共同探究,相互启发,互相补充,最后归纳总结出讨论结果以及需要教师解答的问题,由小组派代表阐述各自的意见,进行全班交流。[2]小组合作学习是生生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各个小组进行竞争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课堂效果,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
目前课堂教学中,大家普遍采用的是教师个体与学生集体或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通过提问个别学生和集体回答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而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个体等多主体的互动严重缺乏,互动形式较为单调无趣,教师注重在短时间内高效率、高效能、大信息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甚至有些教师对学生间的互动形式不太认可,认为学生讨论不但会浪费时间,还会影响课堂纪律,难以管理。由于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的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加上有些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缺乏互动的欲望,很难形成互动,这种情况下的互动式教学成了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心理学家汤姆金斯认为,人类活动内驱力的信号需要一种放大的媒介才能激发有机体去行动,起这种放大作用的就是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倾注和积极期待,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由于受传统教学因素的影响,高校课堂教学中缺乏教师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较难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互动,有些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讲授,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和教学效果不理想。事实证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高涨的学习情绪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间确立正常和密切的合作关系,是“互动式”教学过程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3]
目前课堂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教材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或者通过简单查找资料就可以解答,深层次的交流、互动和碰撞很少出现。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听教师的讲授,对教师的讲授内容很少提出质疑,更谈不上探讨和辩论了。毫无疑问,这种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形式,即使应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也无法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课堂教学中交互式的互动形式也明显缺乏,有些教师不懂得整体把握课堂教学艺术,也没有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没能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和交流,这样即使采取了互动式教学,学生也无法做到放松心情、敞开心扉,严重影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教师教育思想的改变。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教师应时时刻刻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的思想空间,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自主性学习环境。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思考问题和主动探索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是学生学习理念的改变。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掌握知识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扮演的是辅助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习惯,不断加强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才能实现教学相长,还可以实现学生间的互教互学。
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更是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教师不仅要依靠语言传授知识,更要重视情感交流的力量,以达到师生间情感上的共鸣,情感的共鸣有利于教学的互动,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教与学才能共融互促。在课堂互动中,教师鼓励的眼神,赞同的表情,表扬的手势对学生来说都是学习和进步的动力。通过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活跃,这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品质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形成融洽、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
首先,在互动式教学设计时,要设计发散性粗线条式的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大胆思考,求异思维,对解决问题的设计做多种假设与猜测,扩大互动的空间,而不仅仅是按照既定的程序做一蹴而就的答复和验证。其次,设计有难度的互动内容,增加互动的深度,给学生创造挑战的机会。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是浅层次的互动,缺乏深层次的互动,这对学生的发展极其不利。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多动脑筋,设计带有启发性、深层次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挑战难题的同时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5]
总之,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不仅要重视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更应重视学生间的多主体交流,最终形成教师—学生—团队之间的网格式交流模式,达到教学相长。
[1]李衍妮.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7).
[2]刘洪深,黎建新.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
[3]曾天德.大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互动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2,(9).
[4]沈春花.互动式教学—“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教学设计[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8).
[5]何浩峰.简论课堂互动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