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者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一致探析

2013-03-27 16:48于泉蛟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马克思主义理论

关 巍,于泉蛟

(1.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2.大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大连116044)

受教育者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一致探析

关 巍1,于泉蛟2

(1.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2.大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大连116044)

思维方式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深层内容,受教育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方式的一致是受教育者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的思维方式具有隐匿性、惯常性和顽固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唯物、辩证、实践等思维方式的统一。循序渐进式的思维训练和爆破式的思维撞击是培养受教育者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方式的两个重要途径。

受教育者;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一致

通常来说,直接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指向,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但是在间接意义上,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个内容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精神实质、活学活用、真正在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思维方式的教育。从受教育者方面来看,受教育者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指导实践,在切实的行为实践中达到预期目的。所以,受教育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一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深层目标,有必要在二者的一致性上做深层的探究。

一、人的思维方式

作为能动的主体的人,在其行为实践中,始终存在着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思维方式就犹如“一只幕后的手”,无形的指挥人的行为实践,自觉或不自觉的规范、制约、引导着人的思想与行为,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体最终的实践效果。具体而言,思维方式主要是“主体在思维过程中,在一定的概念、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思考、评判对象世界的方式或样式。”[1]188著名哲学家高清海认为:“思维方式是人们思维活动中用以理解、把握和评价客观对象的基本依据和模式。”[2]127笔者认为,人的思维方式应主要包含两个维度:一是主体审视客体的角度、切入点。不同的主体针对同一客体,其审视的角度、切入点往往不同,内在地反衬出不同主体之间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特别是在科学性、层次性上的巨大差异。二是主体思维的路径,即主体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第一步思考什么、第二步思考什么……表现为一种思维的逻辑程序。思维的逻辑程序体现了主体真实的知识与能力,也表征了主体最终能否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

思维方式无形、无量,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受制于许多制约因素。其中最为直接的,就是受制于主体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对于生存于某一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时刻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熏陶与影响,尤其受到蕴涵于社会环境中的历史传统、文化风俗、行为习惯等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特定的思维方式。对此恩格斯曾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产物,在不同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3]455而主体究竟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最根本的来源是其实践活动,特别是主体用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不同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会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它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即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4]67

具体说来,思维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思维方式具有隐匿性。隐匿于人的行为实践活动中,贯穿于人的行为实践的始终,并始终对人的行为实践起着规范、制约作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思想方式始终存在于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其次,思维方式具有惯常性。即思维方式需要长期的人生实践,在反复的行为实践中,某一特定思维方式就会在主体的思维结构中固定下来,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同时也会导致人们总是习惯于运用所熟悉的、惯常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再次,思维方式具有顽固性。主体一旦形成了某一特定的思维方式,就会一直运用这一思维方式去看待一切问题,除非遇到毁灭性的打击,否则很难改变。“人的实践经过千百万次的重复,它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这些格正是(而且只是)由于千百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5]233所以,人的思维方式又具有极强的顽固性。

但是,无论怎样,思维方式的存在都是客观的,并且对主体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巨大作用。用恩格斯话来说:“我们宁可从我们的思维已经探究到和每天还在探究的东西,来看我们的思维能探究到什么。这在量上和质上是已经足够的了。相反地,对思维形式、逻辑范畴的研究,是有益的和必要的。”[6]583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奇葩,深刻表征了人类思想的精华,体现了时代精神。非但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在人类思想的深处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世界观的高度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以往哲学思维方式的巨大变革。“世界观的转变属于思维方式的转变。一种哲学理论(哲学体系)产生出来,如果它真正代表了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就意味着人们从它获得一种以观察一切问题的新的思维方式。”[2]126正如恩格斯所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7]406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地体现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体现的思维方式是一个丰富的系统,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这里仅就其要点予以概括:

首先,从最直接的意义上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为一种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实质是一种对象性思维,即在审视整个世界的时候,要首先承认客观对象的先在性与客观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揭示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以及意识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恩格斯针对这种思维方式曾指出:“人们决心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他们决心毫不怜惜地抛弃一切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除此之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8]242

其次,从内在实质上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为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揭示事物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辩证本性。毛泽东同志对辩证法曾指出:“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切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9]301恩格斯对辩证的思维方式做了三大规律的总结,他指出:“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辩证法的规律不是别的,正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实质上它们归结为三个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6]401总之,辩证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思维精华,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把钥匙。

最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质上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为一种实践的思维方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以贯之的思维方式。“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4]55“实践观点作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它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一切问题的思维逻辑。每一种哲学,都主要是由于它的思维逻辑而与其他哲学相区别的。是否贯彻实践观点这种思维方式,就应当是判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则界限的基本依据。凡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它都必然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思维逻辑,如果与这一思维逻辑相悖,它就不能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2]128实践的思维方式是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的思维方式。

当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丰富的思维方式系统,并且各个思维方式之间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这里仅就其要点予以概括。无论怎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体现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方式,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前提。

三、受教育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一致

具体而言,使受教育者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方式,应主要从采取两种方法:

第一,循序渐进式的思维训练。所谓循序渐进式的思维训练,主要是在受教育者思维方式形成规律的基础上,一点一滴、逐层推进、逻辑升华、系统建构的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通常的、也是主要应采取的途径。这里,区分不同的受教育者,应采取不同方式的循序渐进。对于初学者,或者对于思维方式还未定型的受教育者来说,应主要采取如下步骤的思维训练。

首先,要形成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的区分、对立和统一。即在受教育者思维的初始阶段,使受教育者自觉意识到自己的主观思维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区分,并自觉体会到其对立与统一,形成最初的物质先在,意识来源于物质以及思维对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的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其次,在此基础上培养辩证的思维方式。这里可以借助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特别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量变与质变、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等对立统一范畴进行辩证式的思维训练,形成双向式、并且是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最后,在经历辩证式思维方式训练后,如何运用辩证法,如何实现受教育者主观的目的,应把受教育者的思维指向自己的“感性的实践活动”,即在自身切实的“感性的实践活动”中实现主观与客观、意识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最终形成在实践中孕育、推动、检验和实现人的目的的实践的思维方式。当然,这种循序渐进本身还需要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的思维方式相契合,同时还需要根据初学者思维方式形成的过程做适当调整,这里仅是就初学者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方式的一般过程提出这一路径。

而对于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方式,但还未成熟的受教育者来说,应主要采取查漏补缺、系统建构和逻辑升华的方法。具体路径可分为:首先,是查漏补缺,尽量查找受教育者思维方式的不足、漏洞。这可以运用目前学术界所采用的各种评价体系予以测试,得出具体结果。其实,查漏补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前提和职责所在,只有对受教育者的思维状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富有针对性与有效性。其次,是系统建构,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深层实质所在。教育者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方式,并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体现的思维方式系统移入受教育者的思维结构中。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三个要点:一是框定骨架,即首先要在受教育者思维系统中奠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系统中的主要思维方式,形成一个基本框架,为受教育者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方式奠定基础;二是形成对照,找出差异,即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给予受教育者以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系统,使受教育者形成全面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方式;三是形成有机联系,使受教育者在重点掌握和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系统的基础上,形成富有联系的、有机的、能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方式的系统。最后,是逻辑升华,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高级层次,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全面系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探究、发展、创新的思维方式,即在某一方面、某一环节,甚至是在某一基础性思维方式方面,形成颠覆式、发展式、创新式的思维方式,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方式系统。这是非常困难的,也是必要的,现实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都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方式与时俱进。

第二,爆破式的思维撞击。所谓爆破式的思维撞击,主要是指在充分了解受教育者思维方式的局限、特别是在确诊受教育者思维方式是顽固状态的基础上,对其采取爆破式的思维撞击,以彻底打破受教育者原有的思维逻辑,使其思维系统完全崩溃,并在崩溃的基础上予以重建。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很少采用,或者说是应该十分慎重采用的方法。因为一旦对受教育者采取爆破式的思维撞击,往往对受教育者的心理会带来巨大冲击,如果没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很可能对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造成不可预想的后果。

但是,爆破式的思维撞击是必要的,特别是针对思维方式相对成熟、尤其是学业、事业比较成功的人士,应主要采取爆破式的思维撞击。因为这些成功者所形成的顽固思维方式,主要是因为在长时间的行为实践中,在长时间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总是惯用某一种思维方式。特别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在长时间的行为实践中成功地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效果,这种思维方式就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在主体头脑中固定下来,成为无论遇到何种问题,都惯用的思维方式。正如上文列宁所指出的那样:“人的实践经过千百万次的重复,它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这些格正是(而且只是)由于千百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5]233当然,这种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性质的思维方式,也可能是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但是只有那些极少数的、能自觉意识到自身的思维方式,并且能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的人,才能长久保持正确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往往会就此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造成思维方式的顽固化。

具体而言,采取爆破式的思维撞击,应主要遵循如下路径:首先,是充分和准确地把握受教育者思维方式的状况,确诊其是否是顽固的思维方式。这是教育者应十分谨慎,并需要反复确认的工作。现实的具体情形有可能是受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强烈反对的、不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教育者的教育采取对立甚至敌视态度,无论教育者怎样解释、说明都予以驳斥。或是相反,对自身原有的思维方式深信不疑,并有自身充分的根据和缘由等等。所以,需要教育者采取各种测评方法,谨慎确认受教育者思维方式的顽固状态。其次,采取爆破式的思维撞击手段。这些手段主要包括争论、辩论、批评、批判等强烈的语言刺激,以及必要的惩罚措施。比如在大学教育过程中的不及格、补考等方式,在军队教育中的惩罚等措施,等等。这里,这些爆破式的思维撞击手段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实施,其内在的要义是在于通过这些爆破式的手段,直击受教育者原有思维方式立足的根据、前提、标准,摧毁受教育者顽固思维方式的立足点和支撑点,使受教育者恍然大悟,真真切切地认识到自身思维方式的不足。这需要教育者高超的语言技能,深厚的教育功底,以及超常的组织教学能力。同时,教育者还要面对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一是受教育者真的恍然大悟,这时就不宜再采取爆破式的思维撞击,而应转向循序渐进式思维训练;二是受教育者继续顽固不化,则需要采取反复和递进式的思维撞击,不断深挖受教育者思维方式得以立论的根据、前提,进而不断地予以推翻和摧毁,直至使受教育者完全崩溃,彻底认识到自身思维方式的不足。这需要教育者时时控制,保证受教育者在思维崩溃和重建过程中的顺利过渡。最后,在爆破式的思维撞击之后,辅之以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方式。这是最后一个环节,但却是需要立即展开的工作。因为,如果仅停留在摧毁受教育者原有思维方式的阶段上,而不及时跟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方式的培养,受教育者在脱离教育者之后,很有可能又回复到原有的惯性思维方式中,或者是处于长时间的思维混乱和徘徊中,给受教育者带来长时间的思维动荡,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真正目的,也不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尽快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方式,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当中体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方式的深邃和在具体指导实践中所取得的实效,进而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思维方式。所以,及时跟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方式的培养,是爆破式思维撞击后应主要开展的工作。

结语 总之,受教育者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深层实质所在,也是使受教育者真正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的一个重要维度。我们在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在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深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方式的教育,当受教育者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形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致的思维方式,并积极运用它去指导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实际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志。

[1]马林.思维科学知识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2]高清海.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陆 静]

On Consistency of W ay of Thinking on the Students’Accepting M arxism

GUANWei1,YU Quan-jiao2

(1.School of Marxism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Liaoning 116044,China;
2.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Research Office,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44,China)

The education of way of thinking is a deep content in the education of Marxist theory.The consistency ofway of thinking is an important symbol in the students’accepting Marxism.People’sway of thinking is hidden,customary and stubborn.Marxistway of thinking ismaterialistic,dialectical and practical.The progressive thinking training and the explosive thinking impact are two ways to help students form the Marxistway of thinking.

students;Marxist theory;consistency ofway of thinking

book=7,ebook=12

关巍(1982-),女,辽宁锦州人,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于泉蛟(1980-),男,吉林通化人,大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讲师,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大学生接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的制约要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GZXS1212);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基金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研究”(MS201328);2013年辽宁省统战理论研究立项课题“高校信教少数民族学生统战问题研究”。

B804

A

2095-0063(2013)05-0007-05

2013-05-09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