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模式探究

2013-03-27 16:48汤华成刘佳丽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诚信环境大学生

汤华成,刘佳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处,黑龙江大庆163319)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模式探究

汤华成,刘佳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处,黑龙江大庆163319)

信息时代,网络以其实效性、广阔性、交互性的特点在带来丰富信息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冲击了传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现代人尤其是处于思想形成阶段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如何利用好网络这一平台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是值得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以网络环境为背景,结合网络特点分析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新模式,对于高校诚信教育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网络环境;诚信教育;价值观

根据2012年8月发布的《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32亿人,占总体网民的45.1%。大学生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应用上的使用率较高,其中搜索引擎、网络新闻使用率分别达92.3%和85.4%。[1]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的价值观念、道德行为的养成产生着重要影响,传统的自上而下单一的道德教育手段在丰富多彩的网络面前显得力不从心,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困境

1.网络信息的多元性影响大学生对基本价值观念的判断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说:“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2]239-240这表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而作为现实社会的虚拟映射,网络环境与现实社会环境相比所呈现出的多元性趋势更为明显。在网络环境里,信息能够冲破地理、民族的界限,成为“多种声音”的集合体。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下,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特性声音”必然会发生碰撞甚至产生冲突,这种碰撞或冲突无一例外的以一种意想不到的力量冲击着现实的教育大环境,使其单一特性从此被打破,此外,网络的多元性与开放性更使现实社会中的诚信教育环境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作用日渐式微。大学生恰恰处在成长期,所积累的社会经验比较少,对于网络上多元且良莠不齐的思想或理论的辨别能力较差。同时,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很容易被误导,对一些基本价值观念的判断会有所扭曲。

2.网络交流平台的虚拟性淡化了对于道德标准的要求

网络交流平台具有虚拟化的特性,在这个平台上,目前法律所不能约束的灰色地带较多,正因如此,在网络上进行交友、聊天、交易购物等活动时大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可能都是个人的虚假信息。这使得网络世界中的诚信评判标准变得相对模糊,现实环境中的诚信准则也并不能一如既往的起到应有作用。因此,进入互联网的大学生容易受误导产生违背诚信的意识或行为,进而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诚信感的丧失。这不仅影响大学生网民在网络社会中的互动与互信,破坏网络社会的良好发展,也会不可避免地将在网络社会里形成的习惯性的猜忌、叛逆、避世等性格蔓延到现实的社会环境里去,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交往信任度,拉大学生与学生间的现实距离,使本来在家里就娇生惯养、不愿与人交往的现代大学生更加缺乏社会归属感,妨碍大学生美好品格的形成,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3.网络信息的迅捷性易引发非理性的群体效应

由于新媒体的急速发展,大学生普遍追求信息的明朗化、高速率传播,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他们希望自己能第一时间接收到新鲜资讯,并在第一时间传递和反馈信息。有些网站为增加点击率,使用虚假标题来吸引众多大学生网民的眼球,经过时间的推移和事实真相的慢慢显露,大学生便会对网络世界的诚信环境大失所望,对网络世界的道德观念产生错误认识。更有甚者,利用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在网上肆意对与自己对立的人进行人身攻击,制造、散布一系列不符合事实真相的信息,甚至侮辱诽谤他人。而由于网络信息的迅捷性,一个虚假的信息一经发布,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蔓延,网络谣言随机而生,一个谣言从产生、形成到爆发的时间也会大大缩短,且高校中大学生网民众多,往往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引发非理性的群体效应。在“钓鱼岛事件”中,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在网上散布言论,引发了一系列的示威游行以及恶劣事件的发生,就是网络引发非理性群体效应的典型案例。

二、网络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了新机遇

1.便捷、实效性

现代互联网的高效性和便捷性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教育者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开展诚信教育,改变过去以单纯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教育方式。网络这一新兴媒体具备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双重功能,能够通过“媒体联动”和“资源共享”等方式在短时间内进行信息加工和信息传播,使得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得以体现。[3]110-111多媒体技术的感官刺激功能能够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使受教育者在三维图像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教育效果往往要好于传统教育手段。

2.信息、广阔性

大学生长期接触大量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和社会现象,会使大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自觉提升自身文明修养,增强诚信意识,营造诚信氛围。交互式远程教育为诚信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接受到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时间到规定场所接受教育。借助网络,大学生可以共享诚信教育资源,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向老师咨询思想问题或与其他人开展思想交流和讨论,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以增强。网络能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教育突破了传统的相对分离的现状变成一个教育统一体。教育者也可以通过网络的大量信息及时了解和收集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话题和内心的真实想法,全面地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动态,使诚信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和实效。

3.平台、交互性

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获取、传递和发布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模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利用网络开展诚信教育更具有手段灵活、方式多样、沟通自由等优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60人只有在社会现实交往中才能实现其价值,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网络为当代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便捷条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出击,充分利用网络交流顺畅、沟通自由的优势,与大学生实现有效沟通、快捷沟通,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模式

1.打造网络环境下主题教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诚信教育活动模式

首先,要建设好集思想性、文化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网络空间,将社会的主流思想、正确的准则和价值观融入其中,把大学生诚信教育自然有效地渗透其中,使其成为引领大学生舆论方向的坐标、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平台、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新阵地。其次,创新活动形式,发挥网络优势,将大学生诚信教育有效贯穿于活动之中。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在举办“感动校园”诚信人物评选活动的过程中,将传统的活动形式与网络相结合,通过网络介绍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号召学生为自己认可的候选人投票,在活动中,共有3万余人参与投票,其效果和示范作用是传统教育方式所不可比拟的。再次,将网络运用到日常管理之中。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通过QQ群、电子邮件等方式核实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定期发短信提示还贷情况,使日常工作更加方便、快捷,2011年,我校还贷率高达99.67%,被省教育厅授予了“2011年度全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2.推动网络环境下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相结合的诚信育人模式

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方式相结合,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在传统教育方面,我校通过设立“无作弊班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促学生考试违纪率连年降低;通过学生班会、座谈会、演讲辩论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围绕“诚信”主题开展讨论和思考。在现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利用人人网、QQ、飞信、博客、微博等方式实现信息共享,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把自己的诚信教育理念真正地传递给学生,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密切关注网上的互动信息和内容的真实有效性,从而科学地指导学生的诚信思想,建立有效的道德体系,使得学生能规范自身行为,提升诚信道德标准。运用网络媒体的教育方式,生动直接的宣传诚信教育主题内容。

3.构建网络环境下家庭、社会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辅助体系

列宁曾说过,在社会现象领域,“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上最活跃的群体,对于这个群体诚信意识的培养需要构建家庭、社会双向诚信培养辅助体系,使之成为高校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力助推器。

首先,家庭教育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具有榜样示范、情感渗透、行为导向的功能,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现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就集父母、长辈的疼爱和关注于一身。进入大学以后,父母、长辈不在身边,他们便通过网络来表达和抒发自己不愿透露于他人的情感,家长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孩子勤沟通,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价值观形成,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诚信思想品德和诚信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家庭在孩子诚信道德社会化中的主导作用。其次,社会为高校开展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营造了一个大环境。全社会要重视并不断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随着网络教育的兴起,网络欺诈、网络犯罪等各种负面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国家需要通过法律力量制定和完善网上信息发布规范和网络文明监管制度,将网络文明建设推向法制化,为大学生在网络背景下营造“人人讲诚信,争做诚信先锋”的良好氛围,从而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

[1]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qsnbg/201208/t20120816_33304.htm.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3]郝坤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陆 静]

Study on Integrity Education M ode in Network Environment

TANG Hua-cheng,LIU Jia-li(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tudents Affairs Department,Daqing,Heilongjiang 163319,China)

(英文摘要略)

book=158,ebook=163

汤华成(1972-),男,山东荣成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黑龙江省教育厅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类项目“普通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1155XS203);黑龙江省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工作机制研究”(1253XS140);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2年度党建及思想政治研究(重点)课题“构建学生工作‘四全育人’工作模式探索”(XDJ12104)。

G641

A

2095-0063(2013)05-0158-03

2013-05-09

猜你喜欢
诚信环境大学生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环境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