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珠三角加工贸易发展的历程回顾

2013-03-27 13:06谭裕华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进出口额入世珠三角

谭裕华

(东莞理工学院 社会发展研究院,广东东莞 523808)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的里程碑。入世后,中国履行非歧视与市场准入承诺,坚决推进区域间贸易,融入世界经济特别是东亚地区的生产体系,演变为全球的制造与贸易中心,并在2009 年成为全球出口与贸易盈余第一大国[1]。广东是全国进出口第一大省,珠三角又是广东的制造与贸易集聚中心。2011年珠三角国内生产总值、出口额分别为43966亿元、5066亿美元,占广东的83.5%、95.2%,占全国的9.3%、26.7%。加工贸易是珠三角外贸的主力军,入世后加工贸易始终占据珠三角外贸的半壁江山:2001年占比为73.6%,2011年占比为56.6%。回顾珠三角入世十年加工贸易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入世十年珠三角加工贸易发展阶段

加工贸易“两头在外”,进口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出口,对海外市场依赖度高。金融危机对珠三角加工贸易冲击很大。根据珠三角加工贸易发展速度,可把入世后珠三角加工贸易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

第一阶段:危机前的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2007年)。入世初期,由于主要出口市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限制减少,珠三角及时调整市场结构,加大加工贸易产品出口力度,推动加工贸易快速发展。2002年至2004年,每年增幅均超过20%。2005年至2007年每年增幅均达到15%以上。2007年,珠三角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3941亿美元。

第二阶段:危机中的停滞萎缩阶段(2008年—2009年)。2007年年底的金融风暴,导致全球贸易萎缩,珠三角加工贸易发展突然受挫,2008年增速明显放缓,全年增长3.4%。2009年更是出现入世后的首次负增长,加工贸易进出口额降至3468亿美元,下降14.9%。

第三阶段:危机后的再度腾飞阶段(2010年至今)。在国家宏观调整政策和企业转型升级努力的双重推动下,珠三角加工贸易自2010年起出现转机,全年进出口额达4349亿美元,增长25.4%。2011年珠三角加工贸易再创辉煌,进出口额为4952亿美元,增长13.9%,创历史新高。

二、入世十年珠三角加工贸易发展特点

(一)进出口均保持快速增长,其项下贸易顺差逐年扩大

入世十年,珠三角加工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15%,进口额年均增长14.6%,略慢于出口增速,使加工贸易项下的贸易顺差呈现逐年扩大之势。十年来,珠三角加工贸易项下累计实现贸易顺差7526亿美元,其中2011年达1118亿美元,比2001年的255.8亿美元增长3.4倍,十年间年均增长15.9%。

(二)来料加工企业转制效果明显,加工贸易本地化程度正在提高

随着珠三角加工贸易的发展壮大,国内采购配套不断增加,加工贸易产业链体系进一步完善,委托性“来料加工”向自营性“进料加工”的贸易方式变迁。2011年,珠三角“来料加工”进出口在同期珠三角加工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36.3%降至15.8%,进料加工进出口则由2001年的63.7%升到84.2%。比重的此消彼长,恰恰反映出珠三角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变化。

(三)外商投资企业高速发展,私营企业活力凸显

外商投资企业在珠三角加工贸易中占主导地位。2001年珠三角外企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806.3亿美元,占同期珠三角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65%。入世后,外企加工贸易进出口快速发展。2011年,珠三角外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4017亿美元,占珠三角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81%。珠三角的外企进口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出口,因此外企在珠三角加工贸易中能够占主导地位。外企在珠三角的投资动机主要是资源与要素导向的,将珠三角作为加工制造平台。

入世后,国内加大开放私人资本市场,国退民进,因此私营企业生产力得到很大的释放,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珠三角私营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2001年为2.7亿美元,占珠三角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0.2%;2011年为391.9亿美元,占珠三角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29.9%。相反,珠三角国有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2001年为401.5亿美元,占珠三角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32.3%;2011年为320.3亿美元,占珠三角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6.5%。珠三角国有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绝对数与相对数都在下降。

(四)市场集中度略有下降,贸易伙伴多元化良性发展

香港依靠区位优势,入世以后一直是珠三角加工贸易第一大贸易伙伴。珠三角与香港加工贸易进出口额:2001年为303.3亿美元,占珠三角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24.4%;2011年为1424.4亿美元,占珠三角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28.8%,占比上升了4.4%。美国一直是珠三角加工贸易第二大贸易伙伴,占比则由2001年的17.6%下降到12.6%。日本在2001年为珠三角加工贸易第三大贸易伙伴,由于受到中日政治关系影响,日本在2011年降为珠三角加工贸易第四大贸易伙

伴,占比由2001年的12.2%降为2011年的8.1%。欧盟在2001年为珠三角加工贸易第五大贸易伙伴,在2011年则升为珠三角加工贸易第三大贸易伙伴,占比由10.8%下降为8.6%。东盟在2001年为珠三角加工贸易第六大贸易伙伴,在2011年则升为珠三角加工贸易第五大贸易伙伴,占比由7.8%下降为7.4%。台湾在2001年为珠三角加工贸易第四大贸易伙伴,在2011年则降为珠三角加工贸易第六大贸易伙伴,占比由11.0%下降为6.7%。

占比上升的有:韩国由2001年的4.3%上升到2011年的6.4%,非洲由2001年的0.7%上升到2011年的2.7%,拉丁美洲由2001年的1.4%上升到2011年的2.2%。2011年,珠三角加工贸易前五大贸易伙伴:中国香港、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合计进出口3241亿美元,占比为65.4%,比2001年下降了10.6%。这反映出珠三角加工贸易市场的多元化趋势。

(五)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传统产品为主转向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珠三角是接受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而起飞的。随着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演变,原先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逐渐演变为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则转移到珠三角等全球相对落后的地区,成为珠三角等落后地区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的产业转移推动了珠三角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升级。2011年珠三角加工贸易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金额为2430.5亿美元,占珠三角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49.1%,金额比2002年净增2030亿美元,比重比2002年提升23.4%。2011年珠三角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服装、纺织纱线、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和箱包)295亿美元,占同期珠三角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9.7%,比重较2002年下滑12.4%。

珠三角进出口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是事实,但由于珠三角进口了大量高技术含量的中间产品进行加工贸易再出口,所谓的出口技术含量的提升不过是统计假象,即珠三角出口产品在形式上的结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实质性依赖于国外的先进研发,而不是区域内的自主研发[3]。

三、入世十年珠三角九城市加工贸易发展的比较分析

(一)珠三角加贸企业进出口额集聚在珠三角东岸,西岸偏少

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集聚在东岸,东岸靠近香港。众多的加贸企业的资金来自于香港,市场出口去向香港,因此东岸具有区位优势。2011年,珠三角加贸企业进出口额46.1%集聚在深圳,21%集聚在东莞,6.2%集聚在惠州。珠三角东岸的深莞惠集聚了73.3%的珠三角加贸企业进出口额。广州虽然是中心城市,但加贸企业进出口额比不上东莞。2011年广州加贸企业进出口额只有东莞的48.77%。西岸的佛山、珠海、中山、江门、肇庆集聚了5.1%、5.0%、4.4%、1.4%、0.5%的珠三角加贸企业进出口额。

(二)珠海、深圳、广州增速领先,东莞、肇庆、江门增速落后

入世十年后,珠三角九个城市的加工贸易发展速度不一。加贸进出口额十年年均增长率,领先的是珠海,年均增长17.6%。其次是深圳,年均增长16.2%。第三位是广州,年均增长15.8%。惠州排第四,年均增长14.5%。作为加工贸易企业之都的东莞,入世十年年均增长12.5%,增速在珠三角九个城市中排第七位。肇庆年均增长11.4%,排第八位。增长率最慢的是江门,年均增长10.1%。

(三)各市加贸进出口各有特色,高新技术加贸出口集中在深珠穗

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2011年,惠州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惠州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94%,在珠三角九个城市中占比最高。珠海该比例为92.3%,排第二。江门该比例为88.5%,排第三。肇庆该比例为68.8%,比例最低。进料加工代表加工贸易升级的方向。惠州进料加工进出口额占惠州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94.8%,在珠三角九个城市中占比也为最高。其次是深圳,该比例为89.8%。东莞该比例为72.4%,在九个城市中比例是最低的。东莞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东莞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比例也很低,为75.6%,在九个城市中排第八位。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额集中在深圳、珠海、广州,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额占该市加工贸易出口额的比例分别为57.8%、42.2%、30.5%。

(四)特殊经济区成为促进加工贸易的增长极,广州、佛山具有代表性

加工贸易是一种特殊的关税制度安排。特殊经济区是城市吸收外商投资加贸企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开放型经济的集聚区和增长点。[4]各城市通过各种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来组织加贸企业的生产。以广州为例,入世以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等4个特殊经济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从2001年的12.9亿美元增加至2011年的243.6亿美元,增长18.9倍;在同期广州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从2001年的11.1%升至2011年的48%。以佛山为例,2011年南海区进出口80.6亿美元,快速增长26.8%,其中出口47.1亿美元,增长37.4%,进口33.6亿美元,增长14.5%。南海区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全市份额由2001年的22.3%增长到31.7%。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因此依赖于海上运输。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地区依赖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的加工贸易首先发展起来。其中,珠三角又是加工贸易企业集聚之地,2011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珠三角进出口额的56%。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因此容易受到海外市场的影响。金融危机是一个分水岭,珠三角加工贸易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危机前的快速发展阶段、危机中的停滞萎缩阶段、危机后的再度腾飞阶段。

入世以后,珠三角加快融入世界经济特别是东亚地区的生产体系,演变为全球的制造与贸易中心,对外贸易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香港入世以后一直是珠三角加工贸易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日本、欧盟、东盟、台湾等主要市场进出口额占比呈下降趋势,韩国、非洲、拉丁美洲等次要市场进出口额占比呈上升趋势。

珠三角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具有竞争优势,其项下的贸易顺差逐年扩大。进料加工、外商投资企业与私营企业发展快速。进出口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由以服装、玩具等传统产品为主向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转变。由于珠三角进口了大量高技术含量的中间产品进行加工贸易再出口,出口产品在形式上的结构改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外的先进研发,而不是区域内的自主研发。

珠三角内部九个城市加工贸易发展不均衡。加工贸易进出口额更多地集中在珠三角东岸的深莞惠以及省会广州。各城市的发展速度不一样:珠海、深圳、广州增速领先,东莞、肇庆、江门增速落后。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城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比例:惠州最高为94%,肇庆最低为68.8%。进料加工进出口额占城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比例:惠州最高为94.8%,东莞最低为72.4%。高新技术加贸出口集中在深珠穗。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等特殊经济区域成为促进加工贸易的增长极。

(二)政策建议

第一,推动加工贸易企业的本地化。提高原材料、零部件在国内采购的比例,提高产成品在国内销售的比例,构建国内价值链,减少加工贸易企业受海外市场冲击的程度。

第二,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自主研发。珠三角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的提升,更大程度是依赖于高科技产品进口比重的提升,而非自主研发。提高自主研发的投入,推动技术引进与二次创新结合,提高技术的垄断优势与企业竞争力。

第三,推进珠三角东部加工贸易企业向西部转移。以深圳为龙头的珠三角东岸的加贸企业集聚区域,由于地租与工资的提升而利润减少,而珠三角西部则土地与劳动力相对丰裕,建议推动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的加贸企业向珠三角西岸的江门、肇庆、中山等城市转移。

第四,加快西部港口群的发展。为配合东部加贸企业向西部转移,西部物流业要跟上发展,建议整合珠三角西岸港口群,明确各自分工与航线,加快发展。

第五,加快东莞来料加工企业转为进料加工企业。东莞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集聚之都,也是我国唯一的两个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之一。但是东莞进料加工企业进出口额占城市加工贸易进出口的比例在珠三角九个城市里是最低的。建议加快推动东莞来料加工企业转为进料加工企业。

第六,加快推进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特殊经济区域的发展。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享受“境内关外”的特殊关税政策,适合发展加工贸易。建议加快珠三角各城市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发展,这些“境内关外”的特殊区域适合建立在海港、河港或者空港周围。

参 考 文 献

[1] 盛斌,钱学锋,黄玖立,等.入世十年转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国际经济评论,2011(5):84-101.

[2] 东莞理工学院,黄埔海关.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对外贸易的新变化[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 李钢,刘吉超.入世十年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8):88-96.

[4] 付亦重,张汉林. 入世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政策展望[J].国际贸易,2011(12):7-12.

猜你喜欢
进出口额入世珠三角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持守——《诗词五首》整合教学设计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黑龙江省农产品进出口额变化研究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中国入世“日落条款”法律效果的“善意”解释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货物进出口额
珠三角,2012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差额分布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