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刘永安
(1.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办公室,广东东莞 523808;2.东莞理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东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努力把东莞建成创新创业之城。那么,东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如何?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东莞市提出“人才东莞”战略,徐建华书记在东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以创新的举措破解制约科学发展和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争创东莞“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发展新优势①徐建华:《加快转型升级 建设幸福东莞 为实现高水平崛起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1年12月。。
东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2001年东莞就颁布实施了引进人才的“三个规定”,2007年颁布了《东莞市引进人才暂行规定》,2009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文件,意见指出从2009年开始用5年时间,东莞将面向海内外引进50余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②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东府〔2009〕58号)。。2011年在东莞市《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为适应东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用10 年时间,重点引进50个居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科研团队,1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③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2011年4月。。刘永安指出东莞市引进人才过程中存在:(1)人才的观念比较落后,对人才重视不够;(2)人才工作没有明确的发展定位,人才政策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不强;(3)重物质吸引,轻精神吸引;(4)主动出击的少,被动接受的多;(5)引进方式比较单一,重刚性引进,轻柔性引进;(6)引进渠道比较狭窄,国内的多,国外的少;(7)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平台少等问题[1]。
为了更好地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2009年出台了《关于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文件,意见指出从2009年开始用5年时间,努力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每年培养造就15~20名各行各业的科技领军人才和50名科技领军后备人才;二是每年培养造就3~5个由科技领军人才带领的创新团队。为培养高科技人才,东莞市通过高校定向培养、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积极创新培训手段,建设起多层次的人才培育体系。2011年在东莞市《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用10 年时间培育包括科技创新团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科技领军人才、科技领军后备人才以及高级技师人才在内的1000名“东莞千人计划”人才。
东莞市委市政府对高层次人才的使用十分重视。《东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用为本[注]《东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2011年4月。,解决好目前人才使用中存在的不够用、不适用、不被用的问题。把以用为本的理念贯穿于人才资源的引进、使用和培养的各个环节,努力使人才学有所用、各得其所,用当其时、各展所长。(1)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工作给予资金支持。在2011年东莞市颁布的《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就指出,对引进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科研团队,市财政给予一次性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资助,给予创新科研团队带头人一次性最高100万元的税后生活补贴。对引进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领军人才,市财政给予一次性最高500万元的资助。对入选国家级、省级的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市财政提供配套资金,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根据财政实力,相应提供配套资助。(2)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金融服务。在2011年东莞市颁布的《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就指出,要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创业孵化功能,使创新孵化基地成为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基地,争取到2015年孵化器(加速器)数量达到30家。同时整合市属金融资源,组建科技创业金融服务集团,构建具有创业投资、投资管理、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的服务平台;加快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和支持境内外各种投资主体兴办风险投资机构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风险投资业务和融资担保业务;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金融服务。(3)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如为高层次人才在创业过程中办理工商税务登记、落户、安居、出入境、子女入学、税费优惠、社保医疗和政策咨询等提供服务。(4)建立高层次人才参政议政机制。畅通高层次人才参政议政渠道,对作出突出贡献、有参政议政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作为特约代表列席、旁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会议。建立重大决策专家咨询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制定出台重大决策前要主动咨询高层次人才意见和建议。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每年定期开展“市领导约见高层次人才代表活动”。
东莞市委市政府越来越重视人才发展环境的建设。平安东莞、文化名城、适宜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生态城市建设都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具体体现。《东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树立人才生态环境观念,优化人才生存发展环境。通过研究新机制新政策,营造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打造事业的发展环境,创建宽松的创新环境,形成尊重人才的舆论环境。以创建优良的社会人文环境、塑造适宜人才居住与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创造和保持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经济环境,继续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服务环境。东莞市《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为了人才更好地发展还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力争用5 年时间,在全市完成一批人才公寓建设,解决初次来莞创业就业的高层次人才住房问题。努力解决家属就业、子女读书和医疗保障问题。东莞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渐形成创新创业和宜居环境,形成全社会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创新失误的环境,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改革开放以前,东莞是个农业县。改革开放以后,东莞依靠政策优势、地缘优势,选择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道路,依靠三来一补企业,创造了东莞的辉煌,造就了东莞的奇迹。纵观东莞改革开放前30年的发展,政策、土地和廉价的劳动力要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东莞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土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廉价劳动力,而非知识、技术、资本,东莞得益于“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了经济的辉煌,因此,人才对经济发展作用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东莞曾经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是低端产业、低劳动力素质的代名词。随后,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多及大量企业的涌入,东莞的管理区和居民通过出租厂房和住房获得主要一部分收入,有学者把东莞形容为“出租经济”,也未真正体会到人才的作用,故而对人才的重视还不够。当东莞由“双优势效应”逐渐转变为“双边缘化困境”时,当产业要转型升级、社会发展需要提升时才慢慢发觉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时任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2007年在东莞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有的领导干部存在“武大郎开店——容不得人家比自己高”的观念,不愿引进人才,怕人才将来危及自己的地位,有的领导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一些待遇较好的工作,不愿交给引进的人才去做,宁愿交给一些水平相对较低却有关系的人去做,明显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少数部门也存在着不善于使用人才、不公平对待人才、压制人才甚至打击人才的现象。
到目前为止东莞市还未针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专门的相关政策,虽然2011年东莞市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但是相应的配套措施还未出台。我市出台的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流动、仲裁和人事代理等方面的人才政策没有系统性,可操作性也不强。与国内外许多城市相比,我市的人才政策力度还不够大,效果还不够明显,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比如,一些优惠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些政策有原则但无操作办法,有些政策甚至为人才引进设置了一些人为的障碍。
按照东莞市的统计数据,2010年东莞市全市人才总量达到 122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 5万人。从学历结构上来看,博士786人,硕士17266人,二者共占人才总数的1.49%。至2010年年底引进为东莞服务的两院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1人,市级拔尖人才27人[注]《东莞市人力资源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7月。。这一数据与深圳、苏州、宁波等市相比相差太远。截至2010年年底,深圳市两院院士21人(含双聘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48人,苏州拥有两院院士8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522名,宁波拥有两院院士21人(含服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2名。2008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中指出,在综合竞争力靠前的47个城市中,东莞人才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高端人才和中高级技术人才缺乏。
东莞市目前拥有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虎门港、东莞生态产业园、长安新区四大科技园区及各镇街科技园区,6所普通高等院校。截至2010年年底,东莞市共组建了10个公共创新平台、11个行业技术创新平台、11个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3个科技企业孵化器、84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4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3 家市重点实验室和5家省重点实验室(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企业博士后流动站14个。与国内其它先进城市相比支撑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平台载体还是偏少,由于平台载体较少,因此人才集聚效应不明显[注]《东莞市科学与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东府办〔2011〕82 号);《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
虽然东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发展环境建设,近年来东莞市相继荣获中国十大最关爱民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引进高层次人才难,留住更难的窘境。究其原因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环境有重要的关系。现在东莞市正在进行平安东莞、法治东莞、信用东莞、效率东莞、活力东莞、开放东莞等六个东莞建设,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将进一步优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环境。
东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今后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中东莞市要发扬过去的一些好的做法,改进不足之处,努力把东莞市建成创新创业之城。
参 考 文 献
[1] 刘永安,王芳. 双转型背景下东莞市引进人才策略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1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