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体系的特征* *

2013-03-27 12:38郭晓玲
当代教育科学 2013年19期
关键词:层次性系统性责任感

● 郭晓玲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合格素养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既是时代教育的需要和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立足时代变化与条件、环境的变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实践中应该把握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时代性

当前,具有特殊群体性特征的大学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受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随之不断改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必须要从时代出发,并与大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才会富有成效。因此,时代性成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参考。

(一)全球化背景

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已逐渐渗透到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并普遍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培养全球化的思维。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从知识传递、知识接受、知识运用到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不断成长成熟都应该培养和训练一种全球化思维方式。二是在知识内容上注重关于全球化知识的涉猎、介绍、阐述和运用。通过大学生课程设置以及教师课堂教学,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可以有效避免大学生的思维视域陷入狭隘思维陷阱,这对打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之门意义非凡。

(二)网络背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教育不可忽略的重要时代背景之一。网络背景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提出的要求更具有社会性。它要求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强化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责任,在提高大学生自身素养的前提下培养大学生科学、理性使用网络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科学、端正、积极的“三观”,最终树立对人对己以法为准绳的社会责任感。

(三)和谐社会背景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实现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和孜孜追求的社会状态。在中国,“和谐社会”将不仅成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教育的重要参考指标和依据,也是大学生立志成才、勇于实践、做科学发展的推动者以及和谐社会构建者的基本要求。如果说全球化和网络背景是立足国际性视域的话,那么,和谐社会则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教育的重要国内环境和时代化背景,是国内宏观视域的体现。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相结合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时代使命的内在要求。围绕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首先要培养大学生政治责任感。“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政治精神支柱,帮助大学生确立人生政治航标,全面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以利于他们肩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1]其次是以和谐社会的内在构成为基础,重点培养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理论解读与创新实践。通过知识传授与实践锻炼促使学生更加清醒地认知自我,严于律己,为之后步入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四)大学教育背景

从教育的客体与媒介上说,中国的大学教育是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空间平台。大学发展程度和基本的大学教育模式将直接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效果和结果。因此,立足中国大学教育的现实也是做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尽管大家对目前中国大学教育的诸多环节、要素和模式心存质疑,但是更好地在实践中彻底解决目前中国大学教育存在的痼疾和完成中国大学教育模式升级的方案仍在探索中。现今大学教育基本现状必是我们完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基本起点。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自然也不能脱离中国大学教育的现状。

立足大学教育模式现状与各学校之间的差异,大学必须要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在学校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制度建设、资金投入、教师培养和教育实践等方面,都要给予基础性的保障和积极尝试。特别要提出的是,应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教育的功能,为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教育发挥一臂之力。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层次性

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内涵构成与实践上来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应该具有层次性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育内容的层次性

新时期以来,高校内涵式建设成为高校发展的新战略。与此相应,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在内容上也要做出相应的针对性调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基本要素体现了教育具体化的目的和任务,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任务的完成以及效果的达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内容,不仅要以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为客观依据,而且要以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为现实依据。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更要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和健康、持续发展。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就是依据一定的原则,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内容系统有机地分解为若干要素,形成贯穿于大学各个教育阶段,由浅入深的稳定的教育序列。对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内容的层次性的建构,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客观的必要性。这其中既包括具体内容的层次性、知识结构的层次性,也要包括知识内容在认知思维上的渐进层次性。

(二)教育过程的层次性

对大学教育而言,教育过程的层次性也就是大学四年教育内容实践上的阶段性。大学阶段的不同学年段,存有较大区别。在整个大学阶段,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必须要体现出阶段性,针对大学生各阶段特点和专业特色展开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例如: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主要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以及夯实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点培养学生文明的个人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年级同学则主要是培养其竞争性生存能力,进而全方位培养其走向社会后应具备的各种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同学们更加清醒地认清就业市场和经济形势,增强发奋图强的创业竞争意识。因此,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应依据不同学年段的实际要求,各有侧重,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系统性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前瞻性把握、缜密性论证、科学化规划、严格执行、及时反馈、有效整合,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因此,系统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成为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目的性的保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可包括教育主体的系统性、教育对象的系统性、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路径的系统性,等等。实际上,上述基本要素又可以分化为诸多子要素、子子要素。他们之间是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全方位的立体教育系统。

教育主体系统性不仅包括实施教育的教育主体——教师的系统性,也应该包括被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大学生的系统性。大学教育主体是实践高校教育过程参与者的哲学解读。大学生养成教育主要是以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其目的就是引导大学生能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道德选择、思想观点和行为准则,最终使得每一名大学生都具备创造新的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的勇气和能力。这期间要求教师教育主体做到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和提升大学生活动的质量,同时也要努力地增强大学生主体的实践参与性。因此,教育主体的系统性更多的是关注教育整个过程。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整个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在价值倾向、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彼此的默契和趋同。

教育对象的系统性主要是面向大学生的,就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而言,是要求培养受教育的客体——大学生群体的整体性。为此,我们要全面考察大学生整体性特征与群体间差异,以及与大学生个体间差异的客观存在。真正做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中因年级、因性别、因性格、因年龄、因专业……施教。保证教育效果和教育效能的主体性、整体性、完整性、系统性。

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内容在完整性基础上的系统性,强调的是知识间内在逻辑是否严密,知识之间彼此的关系和影响是否和谐,并能保证整体上发挥的作用和价值更具有良性。这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科课程体系要科学、规范、系统。二是完整的课程内容在传递与教学中更见效能。

教育路径的系统性包括完成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手段、形式以及考核是否具有内在的完整性、系统性。本质上说,教育途径是完成教育教学的辅助环节,但确实又是不可忽略和轻视的。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会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能,这早已为教育界证实和认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同样应该重视教育途径的重要性,并积极组织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实现教育途径的不断创新。

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主体性

前面在阐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主体系统性中,我们已经谈到了教育教学中主体的基本架构。“主体性教育,是促进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展的教育。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潜能,使之真正成为活动、学习的主体,进而成为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的主体。”[2]大学生养成教育注重教育对大学生个体人格提升的内在价值,重视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以促进个体良好发展。这要求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育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承认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实施主体性教育。

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中的教师主体性价值的发掘和发挥同样不可小觑。“一个教师是否优秀,取决于他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3]虽然我们在强调要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而实际上,现在的教育基本上还是以教育者为中心。学生的学习目标、方法等基本上还是由老师制定的。要改变之,教育者就应该注重对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的启发、引导,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教育活动,逐步“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4]

为达到和实现我们所认知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主体性价值和功能,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尊重和肯定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定位。学生在学校中首先是在过一种生活,学习是其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习不再只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而是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生活;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或意义,不能只看其对未来生活的价值,必须同时看其现在对主体的意义。第二,养成教育过程应该注重强化和协调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我们首先要承认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同方面活动的主体差异,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责任,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平等,保证双方积极性的充分发挥。第三,学校应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在培养学生的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管理上,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和学生培养的生命线”不动摇。第四,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既是一种新时期社会风尚,也是本质上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和要求。实践中,平等意识与民主模式的构建对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发挥教育功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廖志成.和谐社会视野下加强大学生政治责任感培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

[2]胡红杏.主体性教育实践的误区与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3]李培根.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N].光明日报,2010-11-23.

[4]马兰在.主体性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11,(10).

猜你喜欢
层次性系统性责任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价值观层次性浅析
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