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红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体育教学反馈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态度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新课标需要我们改变原有教育教学理念,建立亲密型的师生关系,它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师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环境。本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从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角度出发,了解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研究和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寻找教学上的差距,从而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对象为沈阳市10所学校的初中体育教师和学生,为了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严格设计了师生两种调查问卷,并回收有效问卷1613份,其中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有效问卷分别为41份和1572份,有效回收率为95.2%。经效度和信度检验,符合研究要求。
一、体育教师对师生人际关系的认识
1.体育教师对师生人际关系的认知
在人际关系认知方面,主要从体育教师对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程度、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作用的看法等三方面来考察。调查结果表明,只有17.1%的体育教师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比较模糊;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程度的调查中也只有22.0%的体育教师认为很密切,而78.0%的教师认为还可以,可见体育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更关注学生的成长;从师生关系对体育教学作用的调查中发现,有85%以上的体育教师能达成共识,认为建立亲密型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由此可见,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对自己的学生要做到细心观察、热心指导、贴心沟通,与学生成为朋友,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感。这样体育教师才能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清楚他们在学习兴趣、志向和要求方面的差异,了解学生各自面临的不同学习难点。只有熟知自己的学生,体育教师才能把客观的运动技能学习与学生主观的条件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
2.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倾向
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共同完成的双边教学活动,它既需要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也需要学生主体性的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生在智力、体能、情感、交往等方面实现着自己的不同需求,并使自己的潜力不断地发展。要使体育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重要保证。调查结果表明,在体育指导方面,有80%以上的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指导很满意,可见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指导较好;在对学生要求和期望方面,有58.5%的体育教师能经常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而不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师只占4.9%;在创造教学气氛方面,有68.3%的体育教师能有意识地采取措施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可见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上的教学行为是自觉的、主动的。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倾向从侧面可以反映出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也可以体现出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时刻都进行着交流,教师对学生的一个纠正的动作,一个目光交汇的眼神,一句肯定、鼓励的话语都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习得,影响着学生情绪和行为的转变。所以,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创造严格要求与宽容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构建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重要前提,也是获得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
3.体育教师的接纳水平
在接纳水平方面,调查数据表明,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有95.1%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是喜欢体育课的,其中男教师占96.4%、女教师占92.3%,这个结果与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具有一致性,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喜欢上体育课;从处理学生违反课堂教学纪律方面看,有80.5%的体育教师能够宽容学生、接纳学生,其中男教师占85.7%、女教师占69.2%,女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更高,对学生违纪现象的容忍度不如男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接纳水平可以体现出教师在心理和情感上对学生的认同与肯定程度。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对待事情都充满着好奇,他们的年龄特点会使他们产生尝试做任何事情的欲望,难免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体育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波动,通过交往与沟通,尽量包容学生的一些缺点和不足,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与潜能,从而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出师生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关爱,当然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接纳并不是无理的迁就,也不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纵容。
4.体育教师对教师角色的认知
在教师角色认知方面,主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身份、教师参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来考察。调查结果发现,体育教师对自身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认识是多元化的,41.5%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有31.7%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促进者,有19.5%的体育教师认为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这与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理念是相符的。以往的体育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新课标提出当前的体育课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注重学生参与。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又要与学生形成互动,这样就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地沟通和交流,形成合作关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从教师参加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况看,有46.4%的体育教师会经常与学生共同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但也有超过50%的体育教师还不能通过经常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来指导学生。体育教师通过参与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有利于发现体育特长生,为培养体育骨干提供便捷的途径。
二、学生对师生人际关系的自我感受
1.学生对体育教学中人际关系的认知
在学生关于人际关系的认知方面,主要从体育课中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体育课上教师是否有打骂和训斥学生的现象,当自己学习动作正确时是否得到教师的表扬,当自己学习动作错误时是否受到教师的批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解。从调查结果中得知,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的态度是非常热情和比较热情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85.7%、86.6%;认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基本没有和从来没有打骂、训斥学生的现象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63.2%、74.0%;认为经常和偶尔有打驾、训斥学生的现象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36.8%、26.0%。出现这种结果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生本身对体育课存在逆反和偏见,主观上不喜欢或不愿意上体育课,或体育课上表现不尽人意,受到过老师的批评;另一方面,说明体育教师的师德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体罚和变向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认为自己能得到体育教师表扬的男女学生比例分别为69.5%、67.5%;认为自己很少受到老师批评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60.1%、70.8%。由于男女生性格上的差异,他们在体育课堂上会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男生相对活泼、好动、顽皮,对于新事物愿意主动去尝试,而且往往不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他们敢于挑战的精神往往要优于女生,因此教师在讲授同一个内容时,对他们的要求可能会相对严格,对男生的批评要多于赞扬;而由于女生害羞、内敛的性格,她们在体育课堂上不乐于表现,同时考虑到自身的形象,不敢做出大胆的尝试,因此教师会相对降低对她们的要求,而且教师为了调动她们学习的积极性,对女生的正面肯定和激励要大于批评。
2.体育课堂上学生的交往意向
在学生的交往意向方面,有超过87%的学生喜欢和同学一起进行活动和练习,说明学生有较强烈的交往意向;学生在练习活动遇到困难时有47.5%的人请求教师的帮助,所占比例最大,可见学生对体育教师的信赖程度较高;有29.2%的学生请求同学的帮助,这与学生的年龄发育特征相符。当前青少年一代多为独生子女,个人意识、自我意识较强,与父母的交往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交往需要,所以去寻求与同龄人的交往,希望通过同龄伙伴之间的交往而建立心理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一种平等的关系,更希望自身的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为满足青少年学生的交往欲望提供了独特的舞台。体育教学中,集体学习和集体思考也是加强师生、生生互动沟通,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途径。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为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而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3.体育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反映着学生活动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也反映着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交往主体的地位。调查中发现,有43.5%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很少或没有参与学生共同讨论教学内容;与此相应,有53.6%的学生没有主动向教师提过建议。这一情况说明体育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进而影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提高。学生在完成了必要的知识学习以后,还要将各种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与认识能力相连接的“知识板块”,并能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到体育实践中去,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是以探究性和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为基础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导航”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灵活地、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体育学习。因此教师应多设计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比如“自主式教学”、“自练式教学”、“学导式教学”等模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师生的人际关系自然能得到改善。
4.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倾向
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倾向可通过学生喜欢体育课的程度,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是否感到孤独,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是否感到高兴愉悦等问题反映出来。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3.2%的学生是喜欢体育课的,其中男女生比例分别为84.1%和82.3%;有62.5%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经常有愉悦的感受,其中男女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3.3%和61.8%,都是男生略好于女生。但也有35.1%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经常或有时感到孤独,其中男女生比例分别为38.8%和31.6%;尤其是有4.2%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有不愉悦感,其中男女生的比例为4.5%和3.8%,恰恰也是男生略多于女生。说明有部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人际沟通和交流是缺乏的。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与人之间是通过情绪和情感的交流而相互影响的,它与人们之间进行的语言交流一样可以产生对对方情绪的共鸣而受到感染。新课标指出,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要求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待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更要关心和鼓励,提高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体育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一种交往活动,它集中反映在师生之间知识和情绪两方面的传递与交流上,师生间的情绪交往直接制约着师生间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态度。
三、结论与建议
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师认为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体育课上能与学生相处融洽、密切,并且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在学生违纪时,能够宽容和接纳学生,但女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要高于男教师;而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体育课中的指导是积极热情的,并且对学生的正面肯定与激励女生要好于男生;有半数以上的教师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并且能有意识地采取措施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超过4/5的学生有较强烈的交往意向,并且对体育教师的信赖程度较高;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在体育课上师生互动不够,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能动性和自主性重视不够;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喜欢上体育课,并且从中能收获快乐,但也有部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缺乏人际沟通和交流。
由以上论述,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各学校之间的体育教师交流与学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师生的互动,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为他们提供适合其运动能力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使所有学生都热爱体育活动。体育教师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对每个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同时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参考文献
[1]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 毛振明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 季浏.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王秋艳.试论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与应用.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4).
[5] 单龙.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文教资料,2005.
[6] 卞晓飞.论开放式体育教学环境的构建.体育教育成人学刊,2004(4).
(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