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贞
一、逆商及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1.什么是逆商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国家动物园,鹿群由于食物充足和不用躲避其他动物的侵害而大量繁殖,随之而来的是老弱病残的鹿越来越多,鹿群一度濒临灭绝。在一位聪明的管理人员的建议下,动物园引入了几只比较凶残的狼,让狼来捕杀病弱的鹿。之后鹿的数量不仅大大增加,而且为躲避狼的侵害而拼命奔跑也使鹿群的体格越来越健壮。这种动物“保护”方式被人们称为“逆向关怀”。生活在当下的青少年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优越和家长的溺爱导致其部分生存能力的丧失,因此也需要“逆向关怀”,由此就不得不提到“逆商”这个概念。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智商(IQ)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后来逐步了解了情商(EQ),即情绪的把控能力,情商与智商同样是人成功的关键因素。最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逆商(AQ)的重要性,有的专家甚至提出,逆商的高低及其重要性可能超过智商对人一生的影响。
逆商(英文全称Adversity Quotient)即逆境商数,有的人将其译为挫折商。逆商主要是指在面对逆境时人们的态度以及直面挫折、摆脱和超越困境的能力。有关逆商理论指出,逆商测试主要考察被测试者的四个关键因素,即控制(Control)、归属(Ownership)、延伸(Reach)和忍耐(Endurance)。
控制主要考察被测试者对逆境的控制能力。面对逆境时,高逆商者将会鼓足勇气,尽力改变所处的不利环境。低逆商者则只能听天由命,逆来顺受。
归属主要指考察被测试者能否正确认识逆境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是否愿意承担责任和如何改善后果。高逆商者能正确分析自己陷入困境的原因,不会推卸责任,因此能及时采取行动,重新站起来。而低逆商者往往不能正视自己能力的缺陷而将失败归结为外因,不愿承担责任。
延伸主要考察被测试者能否把握逆境的影响范围和限制逆境的负面影响。高逆商者能够有效地限制逆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其不至于扩大而影响他人或自己将来的生活。低逆商者在遇到逆境时则会惊慌失措,无意中扩大了逆境的不利影响。
忍耐主要考察逆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持续时间是否长久及如何面对。高逆商者认为很快就会雨过天晴,低逆商者往往会认为逆境将长时间持续存在,因此变得更加消极。
2.逆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逆商这三个因素。在智商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逆商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逆商是人才基本素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学习、升学、家庭等方面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会面对各种逆境,因此关注和提高当代青少年的逆商将具有重要意义。
(1)重视和提高学生的逆商有助于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德育工作者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部分学校的德育工作仅仅关注德育的政治功能,而忽视了德育本身的价值和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德育流于空洞说教,导致德育工作无法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德育的实质是关心人、发展人,德育工作一定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而关注学生面对挫折的适应和摆脱能力、关注学生的逆商为学校的人文关怀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将会使人文关怀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
(2)提高学生的逆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的必然要求
由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着学业的压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前途的不确定性、环境的变化性等方面的压力,加上自身缺乏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抗挫折能力与调控能力普遍较差,面对种种逆境,他们往往会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有的学生无法承受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身心压力,呈现焦虑、失眠、抑郁、恐惧;有的学生面对挫折时精神崩溃,产生轻生的念头和行动等等,这不仅影响学生智能的发挥,而且还会抑制其潜能的发挥、人格的完善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当前青少年学生的逆商不高与我国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逆商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有的学生智商很高但逆商较差,就会表现出意志软弱,缺乏应有的胆识,就无法将自己的智慧和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提高逆商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在面对逆境时能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奋发向上。因此,重视和提高逆商,积极开展逆商培养对于确保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其生存和发展质量,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积极加强挫折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逆商
1.运用归因理论,正确分析逆境产生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归因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们往往会对自己的行为尤其是遇到的挫折或身处的逆境进行归因,这些归因可能会影响其以后的行为和实践。这正符合了逆商测试中的归属(Ownership)因素,能否正确分析逆境产生的原因将会影响到人们以后的工作。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归因效果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他认为,对结果的归因可从稳定性(稳定——不稳定)与控制性(内部——外部)两个维度进行考察,从而将成败的原因归纳为四个要素:能力是内部的稳定要素;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要素;任务难度是外部的稳定要素;运气则是外部的不稳定要素。但是内外因素和稳定性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维度,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产生和质量起着不同的作用。在面对挫折时,学生如果将失败归于能力等稳定要素,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并削弱以后对成功的追求。正确的归因能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并能改变其行为方式,从而使其奋发向上。德育工作者对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归因控制应坚持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原则,使其积极进取心得以加强,消极态度得以减弱,并向良好的方向转化,经过正确的归因可以提高学生逆商。
2.挫折教育要坚持适度原则,注重日常生活的渗透
作为人生里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青少年时期往往是最容易产生受挫感的时期。为了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逆商,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来磨练、提高其面对逆境和挫折的承受力和调节力,逐渐形成对挫折的适应机制和对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抗拒能力,使他们在遭遇挫折打击时能及时摆脱困境而重振旗鼓。
适度、适量的挫折能培养青少年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以及对周围复杂环境的适应力,从而提高其逆商;过多、过强的挫折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产生挫折感甚至恐惧感,甚至降低其逆商。因此,德育工作者在对青少年学生的挫折教育中一定要把握好“度”。
此外,德育工作者一定要把挫折教育渗透到青少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毕竟创设情境进行挫折教育不如合理利用各种现实情境更有说服力。对青少年学生的挫折教育应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灵活开展。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或结合教学实际、结合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渗透抗挫折思想和意识,逐渐培养学生的逆商。
3.挫折教育中要贯穿激励原则,激发青少年学生的成就动机
挫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逆商,让学生产生新的希望和成就动机,所以必须和激励相结合。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就是通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朝着预期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当前随着对受教育者个性与潜能认识的提高,激励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一般而言激励包括情感激励和行为激励,在挫折教育中进行情感激励,要求德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多方面关心、帮助青少年学生,激发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不断注入情感,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与思想的共鸣,产生相互尊重与信任,通过赞美和信任使学生满足这些需要之后产生更大的动力,朝着良好的预期发展。而行为激励主要是通过德育工作者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道德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德育工作者如果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示范,就能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学生朝着预期的德育目标发展。
4.挫折教育中要强化自我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自我教育就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积极发挥主体的自主性,有意识地把自身作为教育对象,为提高自我素质而进行的教育活动。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监督、自我改造,充分体现了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能动性。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而在挫折教育中强化自我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挫折,在现实生活实践中逐渐树立积极面对挫折的态度和心理,提高抗挫折的能力,通过自我教育提高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自身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心理结构,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完成德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小又,曾欣然.当前青少年挫折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初探.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4).
[2] 向守俊,张大均.关于挫折教育的思考.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5).
[3] 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教育研究,2002(1).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