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背动脉穿刺法行血气分析的临床探讨

2013-03-24 18:03:18王靓
当代医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操作者危重进针

王靓

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患者有无缺氧和CO2潴留,监测危重患者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的一项必要指标[1]。因此,动脉采血技术已成为危重患者抢救及监护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临床操作方法。危重症患者需在最短时间内给予紧急处理,快速补充血容量、输入血制品,对症治疗的药物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2]。与此同时,进行桡动脉、股动脉的采血操作,会造成抢救人员过于集中,难免对各自操作带来不便,影响抢救进程。足背动脉与上肢有一定距离,此处采血可避免因上述问题带来的不便,有利于抢救的有序进行,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时间。足背动脉属末梢动脉,解剖位置表浅,便于观察和操作[3]。2010年1月~2011年10月对179例危重症患者行足背动脉穿刺,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179例行足背动脉穿刺的病例中,消化道出血59例,肝性脑病、肝昏迷32例,手足口47例,重症肺炎21例,病毒性脑炎20例。

1.2 操作前准备 (1)患者准备:准备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使之消除恐惧心理,密切配合,患者因紧张而过度呼吸可使PaCO2降低,pH值升高;(2)操作者准备:操作者按要求着装,操作前洗手、戴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做好自我防护;(3)物品准备: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血气针、一次性垫巾、安而碘、无菌棉签、输液贴。

1.3 操作方法

1.3.1 取一次性垫巾垫于穿刺侧足下,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最强点,确定穿刺部位。

1.3.2 操作者双手带一次性乳胶手套,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0cm,并消毒操作者左手食指和中指。

1.3.3 使患者穿刺侧下肢保持与床面水平位置,绷紧足背皮肤,用消毒后的食指和中指再次确认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最强点,右手持一次性血气针以30°角缓慢进针穿刺,回血后保持进针深度及角度,采至所需血量快速拔针,同时给予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不少于5min。5min后使用一次性输液贴保护穿刺部位,防止穿刺点渗血。

2 体会

2.1 足背动脉穿刺的优点 (1)足背动脉远离上肢,穿刺体位不受限制,具有易暴露、穿刺操作方便、便于观察;(2)足背动脉位置表浅,皮下脂肪分布少,周围软组织少,易于观察及确定穿刺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3)足背动脉属末梢血管,穿刺处渗血少,按压时间较上肢动脉和股动脉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2.2 足背动脉穿刺的注意事项 (1)熟悉足背动脉解剖学,足背动脉走行在自内、外踝最突点连线的中点至第一跖骨间隙处,穿刺点应选择在足背动脉搏动最强处的下方0.5~1cm处,第一跖骨间隙内[4]。(2)进针角度以30°左右为宜,可根据患者不同生理状况和合作程度适当调整。(3)穿刺速度不宜过快,以免穿破血管,引起血肿,见回血后要保持进针深度与角度。(4)穿刺时如无回血或回血不畅,需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引起血肿发生,同时可适当调整针尖斜面方向,直至见到回血;(5)躁动不安、下肢功能障碍者,不宜行足背动脉穿刺。(6)足部水肿严重者,可以轻压穿刺部位,将水分压向搏动点周围的组织,以便于观察和穿刺。(7)需长期监测血气分析值等检查的危重患者,可与股动脉、上肢动脉等循环穿刺,减少同一部位的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及血肿形成的几率,最大限度减少穿刺并发症。

[1]金利萍,戈道永.足背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72.

[2]彭慧,陈爱清.动脉血气分析采血部位的比较[J].现代医院,2008,8(11):89-90.

[3]金利萍,戈道永,许茂莲.足背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72-173.

[4]陶淑敏,贾丕梅,刘春兰.不同动脉采血法的临床应用分析[J].全科护理,2007,5(35):50-51.

猜你喜欢
操作者危重进针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操作者框架在车辆传动系旋转耐久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操作者因素对Lenstar测量眼轴长度可重复性的影响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双腔管插入操作者手卫生依从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哈尔滨医药(2015年4期)2015-12-01 03:58:01
第二届亚太区操作者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