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颖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本病残死率较高,内科治疗主要用于轻型脑出血,即出血量少、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者,对于重型及极重型内科治疗存活率很低[1],传统的全麻开颅手术创伤大,年老体弱者难以耐受,手术后很容易引起并发症,死亡致残率明显增加[2]。故临床均在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随着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开展了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神木县大兴医院近年来亦用此法治疗了脑出血,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12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颅脑CT检查确诊,发病后 6~24 h内来就诊,同时排除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凝血机能障碍、脑动脉瘤引起的脑出血患者。经患者家属对手术方案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56~74岁,平均(61.23±10.14)岁;脑出血出血量 22~65 mL,平均(45.64±8.23)mL。将 120 例患者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 60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出血量、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如脱水、利尿、降颅压、控制血压、使用止血剂、抗感染及对症治疗。(1)对照组接受常规开颅手术,由脑外医生进行,采用气管内全麻,采用颞部或额颞部骨瓣开颅将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后残腔置硅胶管引流,另做头皮切口,缝合固定引流管。(2)观察组采用微创术治疗,应用静脉麻+局麻,常规消毒铺巾,选用北京万科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LY-I型号 1 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按头颅CT片定位,以血肿最多和接近颅骨最小距离的CT层面为穿刺点,尽量避开血管及皮层功能区,根据血肿量 60 mL以上采用双针穿刺,60 mL以下采用单针穿刺。按血肿深度选择相应的穿刺针,用电钻钻穿颅骨后换上特制的塑料穿刺针芯进入血肿,抽出血肿液性部分,手术排出血肿总量的 30%~50%,无新鲜出血者注入生理盐水+尿激酶 2 万U,根据病人情况,夹管 2~4 h开放引流。根据病情复查CT,排除血肿 2/3 以上残留血量少于 10 mL即可拔针。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后的第 4 周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进行疗效判定[3]。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恶化,总有效包括痊愈、显效率、有效。(2)住院时间。(3)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分别采用成组t及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0 例观察组中治疗总有效 55 例(91.67%),高于对照组的 83.88%;术中出血量(12.67±7.67)mL、住院时间(14.23±3.34)d低于对照组的(69.67±12.45)mL、(19.31±5.50)d(P均<0.05),见表1。
高血压脑出血在短时间内形成具有明显占位效应的血肿,对周围脑组织造成压迫,某些血液成分又加重对脑细胞的损害,故血肿压迫时间越长,周围脑组织损害越重,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报道达 46.7%~90.54%[4],故清除血肿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根本方法,脑外科常用开颅清除血肿,但需全麻,创伤较大,操作步骤也比较复杂,患者要有很强的耐受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这种手术方式都很难接受[5]。
近年来微创清除血肿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主要因为其具有开颅术和保守术无可比拟的优点[6-7]:操作简便,局麻下手术,术前准备及手术时间短,为抢救患者特别是对出现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疝的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手术创伤小,不需用全麻手术,对患者全身状况影响小,适用于全身状况不佳及高龄患者;所需设备少,不用特殊监护及血源,费用低,无颅骨缺损,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对脑组织损伤轻,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有利于患者恢复,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组资料表明,采用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的总有效率为 91.67%,高于对照组的 83.88%,说明微创术治疗脑出血效果肯定,同时术中出血量(12.67±7.67)mL、住院时间(14.23±3.34)d低于对照组的(69.67±12.45)mL、(19.31±5.50)d(P均<0.05),从卫生经济学指标,微创术组显著优于开颅组。
综上所述,使用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简单,疗效可靠,且可缩短住院时间,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8]。应用微创清除术治疗需要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目前存在争议,有学者主张在发病后 6 h内,也有学者认为 3 d后为宜,但多数意见认为 6~12 h为最佳[9],本组均于 12 h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微创清除术由于不能直视下止血,有发生再出血的可能,尽量避免超早期手术,对无高血压的年轻患者,疑有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者应慎用本法,一次抽吸血肿<50%为宜,同时抽吸后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以维持血肿腔压力。术后有引起颅内感染的可能,故整个过程必须保持无菌操作,选在手术室内进行,术后应常规抗感染。带针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 10 d,当CT复查示血肿已清除 80%以上,则应拔针,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1]覃川,晏怡,陈勇,等.微创血肿淬吸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2,41(13):1257-1258.
[2]文宁郁.不同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J].河北医学,2012,18(5):635.
[3]陶子荣.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信度、效度及敏感度的评价[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30(3):283-285.
[4]关心,罗英华,邓忠勇.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及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6):111-112.
[5]张云峰,胡安,赵喜鹏.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1,32(18):3653.
[6]张洪涛,马云富,杨永飞.微创穿刺与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0):73-74.
[7]李智强,丁建奎,吴喜.脑出血开颅术与钻孔术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4):497-498.
[8]董玉贵,孙胜.微创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87-88.
[9]王浦强,孙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治疗I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