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2013-03-19 16:49:12关铠含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双师日语院校

关铠含

(许昌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为了应对经济市场化、信息化的变革,许多地方本科院校都意识到日语专业传统的单纯以日语语言文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涉日贸易往来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实践类人才已迫在眉睫,成为高校日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地方院校除了肩负培养合格外语人才的职能之外,更肩负着向地方输送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任。可以说,地方院校依托地方经济的发展,又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开展实践教学是地方院校培养符合地方发展需要的外语人才的有效且重要的途径。如果说特色是地方本科院校取得长久发展的原动力,那么地方特色的外语实践教学就保证了当地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的一个概念,但它却是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外语本科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展并加强实践教学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检验理论教学的效果,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实践技能的掌握提供良好的契机和平台。因此要解决日语专业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从基础阶段开始,推进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等教学各环节。

1 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现状

对于日语专业这样的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经常并且容易被忽视。目前的日语教育更强调教学,注重词汇、语法的讲解,并且普遍以通过国际日语能力等级考试为判断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重要标准,所谓的“专业+技能”的商务日语、旅游日语方向也变成了单纯的课程叠加,学生不仅没有从中受益,反而抱怨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分散了学习时间,变成了考级的障碍。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地方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点。

1.1 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

长期以来,日语专业的实践教学都被看成理论教学的一个补充环节。近几年,实践教学虽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但仍然多流于口号,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未能给予配套的调整。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就不能深刻贯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也无法得以实现。以河南省的地方高校为例,在周晓冰(2012)的调查中抽取了洛阳师范学院、许昌学院、新乡学院等六所地方院校,通过对学生、教师两套问卷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教师在回答“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对就业及今后工作的影响”这一问题时,认为很大的只有22.2%,认为一般的则过了半数,达到61.1%,由此可见,教师本身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实践教学的理念也就无从体现在培养目标的设立及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另外一个问题的数据分析就充分证明了以上问题。在回答日语课程设置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帮助大小这一问题时,教师认为帮助很大的占16.7%,学生则只占4.1%。这也反映出多数的地方院校在课程体系中,与实践教学相关的课程规划明显不足。

1.2 实践设备、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可以用“实”字来概括,即实用和实效。日语作为一种语言技能,不仅需要语言文学基础,更多的依附其他的应用性、实践性专业,因此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日语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思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开设的日语专业,复合了商务方向、旅游方向的重要原因。但是目前实验室等实践设备、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还存在各种问题。上述针对河南省内地方院校的调查中,有74.3%的学生所在院校没有与日语实践相关的实验室或实践设备。62.1%的学生所在院校没有相关实习实训基地。而设置相关设备和基地的院校中对其实践效果的评价也并不高。这充分说明,由于地方院校资金短缺等原因,实验设备比较落后,甚至还没有配备齐全,另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也比较落后,一些高校还没有固定的合作基地和企业,学生大多分散实习,实习制度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学生的专业实习敷衍了事,实践教学的效果也无从保证。

1.3 “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目前地方院校的实训课程中主要还是由专业教师负责,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实践教学的实施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产学研结合能力的高低。而要建设高质量的实践教学队伍的有效途径就是培养“双师型”教师。这里所谓的双师就是指即具备理论教学素质的教师,同时又兼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素质。然而,同调查中超过70%的教师没有相关从事其他工作的经历,超过80%的教师只有高校教师资格证。这些数字表明在地方院校日语专业的教师队伍中,大多数缺乏从事实践类工作的经验,而是直接从接受日语语言文学的教育体系中直接进入高校的日语教学。双师型教师的严重缺乏,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2 加强开展实践教学的对策

2.1 深化课程改革,注重课后实践

在实践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充分体现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性。首先,实践类课程应不低于课程结构的30%,合理调整同时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实践类课程等模块的比例,适当减少理论性课程的学时,增加实践类、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不把学生拴在课堂上。当然这其中需要掌握一定的度,不能一味减少理论类课程、专业必修类课程,只有解决好课堂与课外的关系,才能激发实践教学的效能。

学生方面要注意课堂学习与课后实践的结合,把高质量的课后实践活动放到整体专业应用能力提高的大计划中去。大一的学生可以以背诵课文和经典段落为主,大二的学生则以背诵和影音资料的视听说练习为主,大三的学生可以更加突出应用的语言训练和实践,通过听、说、读任务进行小报告的提交及口头结合PPT演示的小发表,大四的学生主要通过专业实习,接触社会并深入岗位,从而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以上把实践教学分层次、分阶段的写入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同时结合第二课堂活动,计算创新学分和实践学分,开展日语作文竞赛、日语演讲比赛、日本国情知识竞赛、外贸达人赛等学科竞赛,营造“用日语、懂专业、能复合”的实践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上比赛、在比赛中学习,形成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

2.2 完善实践设备、建设实习基地

实验设备、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硬件支持和资源保证。首先要解决制约地方院校的资金制约问题,除了政府部门的支持之外,学校层面也要想办法“开源”。目前日语专业主要需要配备外文阅览室;多媒体语音实验室,主要进行日语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听说应用技能训练;标准计算机信息中心,可装备日本广播电台的接收系统,通过教学软件和网络平台实现自主学习;商务模拟实训室,在仿真的场所模拟贸易过程中的洽谈、电话应对、商务文书处理、开展外包跟单业务训练。有条件的还可配备同声传译实验室、日本文化研究实验室、外语广播电台,进行模拟真实的国际会议场景、日本茶道等文化的展示及还原最真实的日语发话场景。

要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地企合作的实习方式提供了最直接的实践环境。建设实习基地,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培养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对于企业来说,这种模式也是有益的,虽然日语专业的毕业生仍然供大于求,但是真正符合企业运作需求的仍然不多。大多数是先吸收再培训。实习基地的建设,缓解了企业的人才输送的尴尬,又培养的学生的职业素养,拓宽了就业渠道,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就业率。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拓展海外实习这条路子。利用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了解日本社会、了解日本公司的实态,这种实践渠道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将日语语言知识和商务技能知识快速结合,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2.3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践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从课堂上的知识的教授者转变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指导者。这对教师的实践教学的组织能力、辅助学生实践活动的辅助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对日语专业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这一现状,首先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实践教学方法等的交流,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加强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从班级开始,以至年级、专业、学院,甚至校级、省级的赛事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大赛作为一种实战演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建设既能开展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是要从根本上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才能保证长期开展实践教学。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使其开阔眼界,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日语+商务”的复合人才,教师本身要对各方面知识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校地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实惠,也给教师深入企业提供了机会。在企业的挂职锻炼直接提供了书本上的应用实例,便于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多邀请企事业单位中富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者长期聘为特聘教师与教学一线的教师多交流实际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3 结语

实践出真知。实践教学的开展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日语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探索还不够成熟,地方本科院校尤其任重而道远。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重新审视实践教学体系中的课程设置,在硬件上提供配套的实验室设备和成熟的实习实训基地,在软件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 蔡翠华.高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8):158-159.

[2] 杜才平.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实现路径[J].教育探索,2011(10):25-26.

[3] 胡国洪.论外语实践教学三环节的建设[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51-53.

[4] 王雪茹,李芳.复合型日语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日语教学为中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10):106-109.

[5] 周晓冰.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调查[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40-42.

[6] 张余华.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6):89-92.

猜你喜欢
双师日语院校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32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6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4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4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0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