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兰春,王江雁,孙 芳,仇艳光,宋 辉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新的士官制度建立后,卫生士官在基层部队的卫勤保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比如掌握部队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护理基本技能,掌握危、急、重伤患者护理的急救技术,掌握军事医学和师以下部队平、战时卫勤保障的基本技能等[1],还要具备随着军事变革的加速推进和新军事装备的广泛应用而自我发展的能力。然而卫生士官仅有两年的在校培训时间,如何高质量地达到卫生士官的培养目标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经多年实践,我们认为,在卫生士官刚刚接触到基础医学知识的新生阶段,进行学科渗透式的学习策略教学,有助于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卫生士官学员来自全军基层部队,有高中毕业生,也有入伍大学生或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虽有学员入伍前做过卫生员工作,但绝大多数学员接触的医学知识很少,甚至生物学知识也比较贫乏。学员入学后第一学期所学习的基础医学课为生理、解剖和生化。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抽象枯燥、理论性强、难以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而这3门课又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科目的基石,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卫生士官学员对临床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此外,第一学期的卫生士官学员还面临着从士兵到学员、从普通士兵向医务专业士兵的角色转变以及由军事训练为主向文化学习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部分学员可能会出现学习紧张、焦虑等心理不适应现象,进而影响其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军校生活。因此,在这一时期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及习惯对于卫生士官学员的后续发展至关重要。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学习策略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指教师系统地教授学习策略,引导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策略,帮助学习者形成良好地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的习惯,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活动[2]。实施学习策略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员和教员的各自作用,促进卫生士官的培养目标高质、高效地完成;实施学习策略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对学员学习智力的各种成分进行训练,实现对其智力潜能的再开发;学习策略教学强调知识与策略的同时获得,注重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推动学员的持续发展[3]。
人类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动机,动机是活动的动力与源泉,学习动机是推动学员学习的内部动力。生活在军校中的学员没有“与世隔绝”,他们的学习动机也会受到现实社会的影响及多元文化与不同价值观的冲击,从而体现出社会性、多变性及功利性等特点。通过多年来对学员学习动机的分析和实际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激发和端正士官学员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在学员中强调军人的责任和义务,弘扬献身国防和吃苦耐劳、英勇顽强的精神;其次,要帮助学员明确基层卫生工作的意义,让学员认识到做好基层卫生工作在维护和促进广大官兵健康水平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并用在基层医护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发他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热情,培养学员的使命感;再次,从学员切身利益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员分析掌握医学知识对自身健康维护以及事业发展的近期和远期价值,使他们对未来的职业前景满怀信心,对专业学习充满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自我效能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的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念,是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自我评价和判断[4]。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信,易于否定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倦怠,不愿尝试新的学习策略;而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并对新的学习策略充满兴趣。对于卫生士官学员而言,他们多数有高考不理想的经历,自我效能感相对偏低,这对学员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经多年实践,我们认为采取下列措施将有效提高学员的自我效能感:(1)首先在思想上为学员减负,降低学员对医学基础知识学习的畏惧心理,同时为学员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使学员能够通过体验成功来增强自我效能感;(2)教员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根据学员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3)利用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学员的学习动态,对表现良好的学员加以表扬和鼓励,而对表现欠佳的学员,帮助其正确分析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进而强化和发展学员的自我效能感。
学习策略教学通常采用的模式有两种,一是开设专门的学习策略课,二是学科渗透式。根据卫生士官的培养特点,我们采用后一种模式对卫生士官进行学习策略培养。此模式以知识教学为主、策略教学为辅,把学习策略教学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便于教员针对学科的具体特点灵活地组织教学,使“方法”得到“内容”的直接支撑,易于学员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能够把一般学习策略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策略,利于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以生物化学为例,该学科是从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各种活动,具有直观性差、抽象性强等特点,是医学基础中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为了让学员在有限时间内较好地掌握生物化学知识,我们注意在授课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指导学员掌握并使用一定的认知策略有效地完成记忆。比如在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与非竞争性抑制剂学习中,教员首先引导学员分析这两种抑制剂在底物形态的相似性、与酶结合位点的不同和影响其抑制强弱因素等方面的差异,随后列表对比两者的区别,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员理解对比记忆法的使用特点和优势。学员掌握此记忆法后,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比如肝糖原与肌糖原、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等多个对比性较强的知识点上均能使用对比法巩固记忆。还有通过谐音联想法记忆8种必需氨基酸、形象联想法记忆DNA双螺旋模型特点、图表归纳法记忆糖的3条分解代谢途径等,这些认知方法的运用使本来枯燥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得形象、生动、简单,进而大大提高了学员的记忆效果。
所谓主体体验就是学员自身在掌握了学习策略后,通过实际运用对该策略所产生的体会和感悟。高效的学习策略如果缺少了主体体验,就难以内化到学员的认知结构中成为具有个人价值的智慧能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学习策略的教学绝不能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要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教师要有计划并系统地向学员传授学习策略,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和环境给学员去理解和使用各种学习策略。而学员则可通过自身在运用策略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增强对策略价值的认识与情感体验,进而内化为积极的态度和动力,从而最终将对学习策略的运用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在加强主体体验的同时,要注重对学员策略迁移能力的训练,鼓励学员以已有的知识和策略为基础,广泛联想、充分挖掘学习策略使用的条件特点,主动地、有意识地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交互,寻找并选择适用于新知识的策略。当学员对学习策略的运用充满选择性和思想性时,就标志着学员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了学习后续复杂临床知识及技能的能力。
[1]张玥,白小嘉,李保红,等.护理士官人才需求特点与教育展望[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0):45-46.
[2]周炎根,桑青松.学习策略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J].教学与管理,2006(1):63-64.
[3]时兰春,王江雁,郭晓强,等.学习策略教学与护理士官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4):28-29.
[4]李虹,薛宝林.加强大学生学习策略与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经济研究导刊,2008(18):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