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萍,杨本寿,雍怡敏,龚 蕾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曲靖 655000)
下呼吸道感染是威胁儿童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下呼吸道感染的菌谱构成及其对抗菌素的敏感性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如何,早已成为儿科医生关注的话题。
痰培养是检测痰标本中有无病原微生物存在的一种微生物学检测办法,通过血培养及时掌握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是治疗血液感染的关键,在临床中它对及时、准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曲靖市某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培养阳性标本进行了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以提高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的诊疗水平,现报道如下。
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曲靖市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共3836份,分离菌株505株(剔除同一患儿的重复菌株)。505名患儿中,男性217例,女性288例,其中<1岁者278例,1~10岁者185例,>10岁者42例。<5岁的患儿用无菌吸痰管吸取痰液,>5岁的患儿用清水漱口后咳出痰液,将痰液置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送检痰标本接种于巧克力平板和血平板上,培养24小时出菌落后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培养基及药敏鉴定条均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产品。质控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实验结果符合NCCLS范围内。
在505份痰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革兰氏阳性菌共122株,占总菌株数的24.16%,位于前三位的革兰氏阳性菌分别为肺炎链球菌90株(17.82%),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5.94%),其他葡萄球菌2株(0.39%);革兰氏阴性菌共338株,占总菌株数的66.93%,其中位于前四位的革兰氏阴性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44株(28.51%),肺炎克雷伯菌58株(11.49%),流感嗜血杆菌47株(9.31%);另有真菌45株(8.91%)。
表1 505株病原菌的具体分布情况
表2 常见革兰氏阳性菌对15种抗菌药的耐药率(%)
表3 常见革兰氏阴性菌对15种抗菌药的耐药率(%)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尤其是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上无效果的联合抗生素用药以及不合理的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造成菌群比例失调,呼吸道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也随之改变,并产生了部分耐药菌株[2]。
3836 份痰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505株,阳性率为13.16%,此结果与国内报道相一致。以往人们认为革兰氏阴性菌不是引起儿童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但近年来一些实验证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有增加趋势[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505份阳性标本中,革兰氏阴性菌占总菌株数的66.93%,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两者合计为202株,占总菌株数的40.00%。革兰氏阴性菌种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增加,成为儿科下呼吸道感染难治的主要原因[3]。因此,经常追踪下呼吸道感染菌谱的变迁,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是非常有必要的[4]。
表1结果显示,505株病原菌男童感染人数大于女童感染人数;从年龄分布来看,<1岁的儿童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1~3岁的儿童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3岁的儿童随着自身免疫功能的增加,对以上病原菌感染的现象逐渐减少。
表2、表3结果显示,常见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而对哌拉西林及苯唑西林则表现出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呋辛钠及左旋氧氟沙星有较高敏感性;常见革兰氏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均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钠、头孢噻肟表现出耐药性,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及头孢哌酮均敏感,尤其加入增效剂舒巴坦后,头孢类抗菌素耐菌效果明显增加;另外,革兰氏阳性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均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均表现出高度敏感性,未发现耐药株;因考虑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抗菌药对儿童具有不同的毒害性,儿科应用受限,故在药敏中只涉及左旋氧氟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试验。
由于在不同医院,不同地区之间检测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说明病原菌分布具有区域性分布差异[3-7]。因此,对下呼吸道痰培养分离菌株进行抗药性分析很有必要,可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可为制订经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以减少盲目性[8-10]。另外,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防止交叉感染、搞好院内环境卫生、消毒隔离等对于及时消除耐药菌引起的院内感染也是十分重要的。
[1]Dorca J.Acute bronchial infec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Nonalde Arch CheDis,1995,50(5):366.
[2]陈永福,王学军,吴学晋.儿科临床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5(22):166-167.
[3]孙亮,邵红.儿童下呼吸道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0(14):77-78.
[4]郭玉芬,甄景慧,张美和,等.北京儿童医院血培养检出菌17年的变迁及耐药性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00(12):750.
[5]吴跃平,张文,陈运省,等.儿童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63-465.
[6]陈群英.患儿8678份血培养检出病原菌的结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5(5):577.
[7]周晨燕,朱易萍.儿科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的血培养分析[J].四川医学,2006(27):369-372.
[8]徐亚萍,邵洁.浙江省儿童医院1991-2000年儿童败血症病原菌变迁及耐药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2(14):948.
[9]杨清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4):478-479.
[10]Jacoby GA,Archer GL.Nem mechanisms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an timicrobial agents [J]. N Engl J Med,1991,9(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