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雁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场所,是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发明的重要载体。高校实验室安全作为幸福校园建设的必备因素,应当得到高度重视,没有实验室安全稳定,师生及学校的人身、财产安全必将受到威胁,幸福校园建设也就无从谈起。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高校的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了明显提升,但与此同时实验室安全问题也逐渐复杂起来。特别是近年来实验室火灾等事故频发,再一次敲响了实验室安全问题的警钟。因此,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已是刻不容缓。
实验室安全事故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与人们的愿望相违背的,使实验操作发生阻碍、失控、暂时停止或永久停止,并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本课题研究小组对广州大学城6所高校参与实验操作的18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1],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学校和教师安全意识不强,存在不同程度的重教学科研而忽略实验安全的思想,没有深刻认识到实验室安全对学校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校园的重要意义;二是管理制度欠落实,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亟需进一步完善,同时存在对现有制度检查督促不严、执行制度力度不强等问题;三是管理职责不明确,部分高校缺乏全校性的实验室安全工作组织管理体系,未能建立对全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实行全面、深入、系统的领导体制;四是不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缺乏专业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平台和载体,缺乏正规、标准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五是学生安全知识缺乏,调查发现进行实验操作的学生中对安全知识了解很少,对应急措施的掌握程度不高。
高校实验室数量多、类型多,不同的学科有着自身的实验安全要求,因此,应构建“点对点”的实验室安全事故预防模式,以确保实验操作人员具备处理不同突发事故的知识和能力。
可规定高校安全管理部门出台安全管理制度、处理规程,且必须经过学校安全委员会的审核通过,保证实验室安全制度能落到实处[2]。制订内容详细、可操作性强的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全程化管理制度,在日常实验室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实验室的每个实验制订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实现规范化操作,做到制度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确保各项制度和操作规范能落到实处。
将实验室安全教育课放在大学教育的重要位置,具体工作中,要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日常课堂教学,特别是纳入必修课程学习和考试,切实做到以安全教育为平台,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进而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和提高安全素质,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除了常规实验室安全教育外,还应依托各实验室,根据各实验室的实际安全要求,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操作规范教育和防范突发安全事故技能教育。另外,应借助信息社会的各种平台,如校园网、微博、手机报等,充分利用这些平台的便捷、互动、资源丰富等优势,吸引学生,服务学生[3]。另外,还可以不定期的组织全校性、学科性的交流研讨活动,确保学生能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的实验安全知识。
近年来,国内高校发生的实验安全事故已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不足。学校应通过定期开展阶段性总结和针对性的安全宣传、安全知识讲座、事故案例分析、开展专题安全日或安全周活动、安全知识竞赛等各类形式,让全校的师生员工参与其中,将安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看,做到全校上下重视安全工作、懂得安全工作。通过加大实验室安全的宣传,营造实验室安全氛围,规范实验操作行为,努力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人人自觉维护实验室安全的校园文化[4]。
安全指导手册可以方便学生了解实验室中的化学、生物、水电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掌握事故处置与自救技能[5]。在全面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学科、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分类编写实验室安全指导手册,并由各个实验室全面和深入的分析自身在开展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事故,以此为基础制定本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再由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检查审核,确定最终的内容,并向学生发放。
高校实验室主管单位要对进入实验的人员设置符合实验室准入的条件。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建立适合本校、本学科、本实验室的实验室准入标准,在所有实验室逐步推广准入制度。准入制度应该做到在实验室安全普遍性要求的基础上,突出各实验室的自身特点,特别是处理突发事故的知识和技能。例如,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制度非常严格,对于各类人员,如教职工、研究生、本科生,必须接受具体安全的培训项目,对是否强制培训、是否必须通过考试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进入实验室工作的每个人持都要持有通过培训且考核通过所获得的证书,确保各类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具备规范的操作能力以及防范和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6]。
对进入实验室开展操作的每一位人员建立安全档案,对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学习记录在案。根据学生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情况和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开展预警工作,对实验操作欠规划、安全意识不强的人员要及时批评和教育,切实做到防范于未然。
总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高校实验室数量多、涉及学科多、专业性强,安全管理工作要求高,保证实验室师生人身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应当构建一个点对点,即根据各学校、各学科、各实验室的自身特点,建立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预防模式,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开展,使得实验室安全事故出现时,师生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处理方式,将突发安全事故所带来的灾害及时消除或程度降到最低,使幸福校园建设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
[1]陈 雁.广州大学城部分高校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情况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2,26(11):1064-1065.
[2]何炎明,戚康标,王宏斌,等.实验室全开放模式下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5):220-223.
[3]王世强,光翠娥,赵建新,等.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试系统开发和应用模式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2,(1):204-207.
[4]仇念文,安绪常,贾继文,等.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91-195.
[5]戴 芳,何 江,赵治华.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211-214,234.
[6]阮 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