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角色的拟人化风格研究

2013-03-18 22:03刘虹弦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拟人化动画动物

王 涵,刘虹弦

(武汉纺织大学 传媒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所谓拟人,就是把人物的特性、特点赋予没有思想或感情的对象,使其人格化。”[1]通常是将人物角色以外的其他动画角色人格化,赋予他们以人类特有的情感特征、动作表情和言语能力等,通过这些设计将其呈现于观众面前。

一、拟人化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

拟人化特征在动画角色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商业用途方面,动画角色常常以模拟真人的外貌、性格和形象作为突出特征,以此可以取代真人在广告中的宣传和代言作用;在娱乐方面,动画中的动植物或无生命物体的角色,借模仿人的动作语言来博取观众的“笑点”和亲和力。无论从商业用途还是娱乐作用来看,拟人化特征已经广泛存在于动画角色设计中。

(一)商业用途

拟人化特征的商业用途主要体现于用动画人物或角色进行广告宣传或代言,这其实是作用的拟人化,使动画角色的作用等同于真人,既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升宣传的效果,同时可以降低宣传成本,一举两得。

例如,网络上针对8种不同颜色的Ipod设定的相应的大眼卡通人物风靡一时,这不失为一种为Ipod宣传的全新途径。通过为不同颜色的Ipod设定不同服装、不同长相、不同气质的卡通人物,以达到将Ipod赋予不同人物情感和人物色彩的目的,使每一个颜色都是活灵活现的,符合各类人的口味。

日本有一个叫做 MyBS的动漫公司,这家公司可根据顾客要求,为企业、商品等设计相应的动漫拟人化角色。除了设定人物的造型之外,每个角色还被赋予了特定的名字、身高和爱好等,拥有真人的所有特性,除此之外,还可以为设定的角色制作相应的Flash、小游戏或漫画。这种方式既增强了宣传效果、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同时降低了成本,成为人人都能使用的大众广告服务。

(二)娱乐用途

动画本身就离不开娱乐性,而拟人化更为娱乐效果增添了风采。试想一些不会说话的动物、一些不会动的植物和既不会说话又不会动的物体,经过拟人化处理,既能动又能说话,还有情感和服饰,可以像人一样生活,这岂不是一件令人好笑的事?而这种现象也只有在动画中才能见到。动画角色的拟人化使人们看到了现实中不可能见到的景象,暂时忘却了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功利,像一个纯真的孩子般享受梦幻世界带来的乐趣。

动画从一开始就伴随着拟人化而产生,拟人化手法一旦被舍弃掉,动画就会丧失原本的纯真感和娱乐性,因此,动画角色的设计会永远伴随着拟人化手法。当人们第一次看到动画时,一定会觉得很好玩,一些物体居然能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还能说话,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拟人化带来的娱乐性和纯真感也是动画能够吸引人的原因。

二、动画角色的拟人化表现

动画角色的拟人化表现在很多方面,人的所有特性都可以出现在动画角色中。石头本来不会说话,树木本来没有表情,动物本来没有服装,但是这些东西一旦成为动画角色,就可以像人一样说话、走路、穿衣、打扮,甚至有情感、有思想、有个性。通过角色的拟人化,观众可以深入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增强了影片的欣赏效果。

(一)神态表情拟人化

众所周知,动物有极其单调的神态表情,而植物和一般物体是没有表情的。但是,这些东西成为动画角色后,会具备人的神态表情特征。植物按上了鼻子、眼睛、嘴等器官,动物出现了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情,无生命的物甚至具有了各种高兴、悲伤、恐惧的神态。

例如,在电影《汽车总动员》中,每辆汽车都有眼睛和嘴,长相各异,有不同的个性,并且还会根据心情和思想做出丰富的表情和神态。迪斯尼动画电影《美女与野兽》中的烛台、茶壶和杯子等无生命的物体也被加上了器官,配合整个影片的情绪和情感效果,他们拥有了各自的神态表情。

(二)动作拟人化

在动画中,创作者通常会将人的运动规律运用到非人类的事物上,例如将爬行动物设计成直立行走,将无生命的物体变成有手、有脚、有头的活的形象。人类的动作为动画角色的动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将人特有的动作应用于非人的角色中,增强了影片的趣味效果。

在《马达加斯加 3》中,老虎、狮子等四脚动物都是直立行走的,且有很多拟人的动作,如影片中那段精彩的马戏团表演,都是根据真人表演者的动作展开的。《功夫熊猫》中的动物们使用的功夫显然是以人类的功夫作为摹本加以设计的,如螳螂的螳螂拳、猴子大师的猴拳等。这些拟人化的动作在保留角色本身特性的同时,增强了影片的欣赏效果。

(三)言语声音拟人化

除了人,世界上的所有物体都不具备语言功能,但在动画中任何角色都可以说话,语言是最基本的沟通方式,通过语言沟通,可以让观众更清晰的看懂一部动画所表达的东西,更真实的读懂片中的角色性格和态度。

可以说,从有声动画出现以来,任何动画片中的任何角色都可以说话,语音拟人化是拟人化最突出的表现。如《冰河世纪》中,除了那只松鼠从头到尾没有说过话,其他的动物都以语言作为交流方式,他们的声音能够显出不同的性格,老虎那洪亮的声音衬托出它的冷酷生猛,大象那深沉的声音凸显出它的沉稳理性,树獭那尖锐的声音显出它的机灵狡黠,观众可以通过不同的声音判断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以此加强对整个影片的欣赏效果。

(四)服装拟人化

服装是人类特有的为了生存和美观而制作的产品,非人类的世界中不存在服装,动画设计师为动画角色设计的服装以人的服装为参照物,将常见的人类服装应用于角色中。

如影片《怪物史莱克》以童话为背景,主人公史莱克总是身穿一件中世纪农民的代表性服装——小马甲,以此来表现史莱克那种老实、憨厚的性格。《美女与野兽》中的野兽身穿一件打了领结的白衬衣,外加一个蓝色的外套和一条黑色的裤子,这显然是按照人类的服装设计的。此外,蓝色的外套和女主角黄色的裙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化了影片的整体色彩效果。

三、动画本身对拟人化的限定

拟人化作为动画角色设计的一个手法,会受到动画本身各种因素的限制。动画的娱乐性要求角色在拟人的基础上适当的加以夸张;而动画的真实性要求动画角色不能脱离自身的规律任意发展。总之,动画角色应该在单纯拟人化的基础上针对角色的突出特点稍加夸张,但是又不能太过夸张以致脱离事物的自身规律。

(一)拟人化基础上加以夸张性

除了拟人化,动画片还有一个法宝,即夸张性。现实中的人物由于受到种种限制,被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框架内,但是在动画中,人物不论是形象还是性格都可以甚至有必要进行夸张处理;动画中的非人物的拟人化过程本身就属于夸张性的一种。夸张性与娱乐性于动画本身来说,都是一笔财富。

拟人只是一个方面,动画角色不能纯粹拟人,还要在拟人的基础上针对角色的突出特点加以夸张性处理。例如,欧美人的鼻子大多是鹰钩鼻,这种鼻子在动画角色中就通常表现的很夸张,在短片《卑鄙的我》中男主角的鼻子被设计的非常有个性,整个脸部器官,鼻子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动画角色设计应该在符合现实人物特征的基础上,抓住其突出点进行夸张处理,使其更符合动画片的特质。

(二)拟人化不能脱离角色原有的特点

拟人化并不是要求动画角色具备和人一样的特性,它们只是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需要保留各自原有的属性。因此,拟人化在要求角色保留原来特点的同时,还要顾及到物与人、以及与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支配它们的自然和生存规律。

动画影片《狮子王》中除了所有动物会说话和做表情外,其他方面都保持了原有的特点,如狮子、斑马、鹿等动物都保持了四脚行走的特性,狮子对自己孩子的疼爱,狼群的集体出没,以及狼对待猎物的凶残本性等等,这些都没有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而是在维持事物本身特性基础上的拟人化。影片《快乐的大脚》中除了跳舞的大脚和企鹅会说话唱歌外,企鹅的其他特性都保持了原有的自然特点,例如走路摇摆,没有手而不能用手拿事物吃等,都体现着他们本身的特性。

四、拟人化风格对观众的影响

动画片的魅力决定了观众的喜爱程度,拟人化手法使动画角色锦上添花,无形中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拟人化不仅使动画片的娱乐效果大大增强,而且像是一条隐形的力量牵连着角色与观众,使二者之间产生了一种互动。

(一)角色与观众的情感共鸣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认为,人们在欣赏悲剧作品时,会把自己当做悲剧中的角色,随着角色际遇的转变,观众的感受也会随之改变,说明了角色的塑造和观众心理效果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当角色由顺境转入逆境,或由好人转向坏人等,都会引起观众的心理感受,由于动画角色都是经过拟人化处理的,观众在观看时会想象到现实中的自己,自己的境遇是否会和角色相同,还会考虑角色接下来发生的境况,角色会不会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等等,因而产生一种情感的交流。

(二)萌生亲和力

人们对一部动画片的首次印象就是角色的造型,拟人化的形体使动画角色的外形类似于人,使无生命的物体也能够显得活泼可爱,富有情趣,给人们一种亲切感。

这些拟人化的形象一方面体现了人类的外形特征,另一方面也保留了自身的形态特征,在观众面前形成了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新的形象,就如同现实世界不存在的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小精灵、小宠物一般,让人们不得不爱。

如《龙猫》中的龙猫是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动物,但是在动画片中,宫崎骏赋予了龙猫善良的个性、胖嘟嘟的体型和呆呆的眼神,使人们一看就爱上了这只可爱的小动物。作为动物,龙猫有思想、有感情,在强调动物标准的同时向人的标准靠近,使动物和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这种张力成为观众欣赏的动力。

(三)观众与角色融为一体

现实中的人物情感丰富、个性突出,动画中的各种拟人化手法为角色赋予了不同的形象和性格,使人们对角色产生了不同的情感,有喜爱、厌恶、怜悯等,就像是对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或物的感受。

由于角色是以真人为摹本的,那么动画片中出现的角色特征在现实中或多或少的都能见出些真人的影子,人们在集中注意力观看时会倾向于自己就是剧中的角色,是完全站在角色的角度上欣赏动画。如果将拟人化抛弃掉,动物还是原来的动物、植物还是原来的植物、物体还是原来的物体,不仅和现实没有差别,而且丧失了动画存在的意义,也使观众站在角色之外看动物,无法和角色融合。

人们在观看动画时,看到的全部是现实中见不到的虚拟场景和人物,可以使观众大饱眼福,充分发挥想象力,释放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观众化为其中的一粒原子,与其他角色共同畅游于动画场景中,探寻想要的东西和想要的梦。

五、结语

拟人化表现手法广泛应用于动画片中,我们所看到的影片中栩栩如生的角色包括人物和非人物,基本上都是以人的服装、动作、神态为参照物的,让角色具备了类似于人的各种特征,充分体现了每个角色生动的性格。通过寻求非人物特性和人物特性之间所具有的一种平衡,角色因此而成为活灵活现的精灵,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观众可以从中见到每类人的影子,成为观众的情感映射,使观众在欣赏时能够和影片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也不失为产生娱乐效果的支柱。如此一举两得的优势,使动画中的角色设计离不开拟人化这一基本特征。

[1]关晓朋.动画角色的拟人化特征初探[J].安徽文学,2010,(8).

[2]黄一文.动画角色形象亲和力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3]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拟人化动画动物
做个动画给你看
一词拟人化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拟人化品牌策略的原因及路径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品牌拟人化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及启示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拟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