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克彬,廖晓莲
(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中心,湖南长沙 410128)
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纪实
邬克彬,廖晓莲
(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中心,湖南长沙 410128)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与学科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践,阐述了创新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统筹规划,重点建设;错位竞争,特色发展;学校引导,多方共建和平台、人才、项目、学科一体化建设等原则。通过制定创新平台中长期建设规划、举全校之力建设创新平台、大力实施“1515”人才工程、扎实推进创新平台集群建设、规范管理提升创新平台服务水平等战略举措,促进平台快速发展,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学科发展
科技创新平台的概念于1999年首次由美国竞争力委员会提出,是指创新基础设施及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2003年欧盟也提出了欧洲技术平台的概念。2004年我国开始启动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就各国而言,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定义是有差异的。简单地概括,科技创新平台就是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支持与服务的系统。
高等院校科技创新平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人才、汇聚创新项目的有效有形载体[1]。是为了将学科建设、人才建设与科技发展统一起来,实现人才和资源的充分共享,继而形成一种新的、交叉的、重要的科研组织运行模式[2],是体现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学科起源于科学研究,即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探索,是根据不同研究对象或对象属性,对自然、工程、社会、人文等进行的一种划分[4]。学科建设的重点是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趋势,抓好学科的重组、综合、交叉、渗透、融合,调整好学科结构,形成具有自己特色、一流的学科及学科群[5]。学科是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基地,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传承创新文化思想的阵地。在学科建设中,人才队伍是关键,创新平台是支撑,科研项目是载体,学科制度是保证。学科为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提供智力、设备、经费、课题等条件支撑。
科技创新平台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吸引和聚集国内外拔尖人才和优秀人才,培育和造就学科领军人物和科研创新团队,创造科技成果。科技创新平台既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因为创新平台是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是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和重要支撑[6]。只有通过建设高水平的各类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物改良中心、研究院(所)、人文社科基地、科学观测实验站、科研基地、产业化基地、教学实习基地等,使之成为研发新项目、展示新成果和推广新技术的窗口,成为学校人才培养和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实践基地,学科建设才会有坚实的支撑,才会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科技创新平台与学科之间存在着“唇齿”相依、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精神,湖南农业大学适时地出台了《湖南农业大学“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湖南农业大学中长期科技创新条件平台建设规划》。文件中明确地提出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共享机制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的,全面提升学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水平,为全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产业开发与社会服务等提供有效的平台条件支撑。
2.2.1 统筹规划,重点建设的原则
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战略部署对科技、教育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集中有限的人、财、物资源培育优势,按轻重缓急分阶段有重点地成熟一个建设一个,不搞一拥而上,齐头并进的盲目建设。
2.2.2 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原则
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根据学校学科发展的整体定位和学科与人才优势,采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优先构建学校急需的并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平台,走特色发展之路。
2.2.3 学校引导,多方共建的原则
学校通过采取平台建设专项基金、青年科技创新基金、杰出青年培育基金、引进人才和稳定人才基金等形式给予适当支持的同时,充分调动各学院创建平台的主动性,积极争取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加强横向合作,有计划地争取政府投入,吸引企业和社会投入,全方位争取社会资源等多渠道获得平台建设和发展经费[7],形成多元化集成投入的保障体系。
2.2.4 大力促进平台、人才、项目、学科一体化建设的原则
Kahn和Prager的研究充分说明了大学的研究中心或研究所能促进跨学科的协作[8],其原因在于它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和汇集多专业的研究人员开展跨学科研究[9]。通过建设学科会聚型科技创新平台,凝聚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有影响力的创新团队,争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提高学校集成投资的效益[10],实现平台与学科良性互动发展。
规划是平台建设的行动指南,高校应打破校院系分割等体制性障碍,按照有利于构建完整学科链的要求,超前部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学校就制定了《1964—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为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进入新世纪,学校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第七次党代会作出了提升内涵质量,全面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决策,全校上下对科技创新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建设创新平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经过61年建设,学校已由一所单科性的地方农业院校发展成为以农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领导审时度势,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科技发展形势,以及学校平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学科与人才优势,于2007年制定和实施了《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条件平台中长期(2007—2015)建设规划》,围绕学校“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六大重点领域,按照科学研究的上游、中游、下游3个环节进行资源整合与部署,重点推进农业生物技术基础研究、植物类科学研究、动物优质安全生产研究等六大条件平台建设(如图1所示),并就创新平台的管理模式、保障措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为“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绘制了一张蓝图。
图1 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示意图
上世纪60-70年代,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学校陆续筹建了麻类作物、茶叶、稻麦、家畜遗传育种、植物保护等研究室。学校恢复建设重点学科后,首先成立了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生理生化、植物保护等研究室。1985年建立全国第一家省级苎麻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苎麻研究所。1992年根据重点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需要首次建立了油料作物、茶叶等一批校级研究所。1995年建立了第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作物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从2000年开始,学校党政领导按照“集中力量、整合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克服长达10年校内拆迁和两次集中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所造成的巨额债务危机,举全校之力,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突出优势,凝练方向,规范管理,以学科和人才优势为依托[11],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1年建设10 000m2的生命科学楼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生命科学研究。2002年设立植物激素等7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003年成立第一个国家级作物改良中心—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同年组建第一个省级工程中心—湖南省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7年成立作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9年成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年被教育部和科技部列为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试点单位。
人才队伍建设既是科技创新平台的基本职能,也是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的动力[12]。因为高校竞争的核心是学科实力,学科实力竞争的核心是学科队伍,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实施了“1515”人才工程(到2015年,培养出10名一流学术领军人才,50名优秀学术带头人,100名学术骨干,500名高水平博士),一方面,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及时发现优秀苗子,大力创造条件,积极营造环境,精心加以培护,促进高层次人才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引进院士、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省百人计划、芙蓉学者等国内外有影响、能带领本学科赶超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杰出人才。重点围绕平台集群,构建起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和以科技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集群。“十一五”期间,学校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拥有工程院院士3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芙蓉学者”特聘教授3名、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等各级各类人才76人。
围绕学校确定的农业生物遗传育种、作物生境过程控制等八大重点创新领域,以现有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础,按照有利于科技创新链构建、有利于聚集项目和人才、有利于优化创新资源的原则,重点推进生物育种、生物资源、生境与生态、区域发展战略与宏观政策等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打造创新平台的“航空母舰”。这也是当今发达国家组织科技创新的主流模式,如加州理工大学的ORU(Organization Research Unit)组织、麻省理工的VIO组织和圣菲研究所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13]。每个平台集群成立由科技领军人才担任首席专家的平台集群专家委员会,学校给予相应的政策和必要的条件,支持首席专家和专家委员会开展宏观战略研究,凝练平台集群科技创新方向;组织学术活动,加强内外沟通和交流;就平台集群内人才队伍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申报、重大科技成果提炼等开展咨询论证,提出决策建议。
为了加强全校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条件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提升科技原始创新能力,聚集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推进学科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学校于2000年5月设立校级实验室管理中心(副处级独立管理机构),2005年理顺关系将校级实验室管理中心挂靠科学技术处,2009年12月更名为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中心。为了调动各学院创建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的积极性,学校于2003年设立科技创新平台奖。为了确保各类平台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学校于2002年首次在全校教学科研人员中公开招聘平台主任,每届主任聘期四年,到期换届竞聘,并为每个平台配备2名以上专职实验技术人员。2008年在作物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展了PI制(课题组制)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建好、用好、管好学校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实现由外延扩张向质量内涵提升发展的转变,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平台主任选聘办法》、《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工作评估与主任考核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管理文件。明确规定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从用房、用地、人员、经费等条件予以配套支持。各创新平台也根据平台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操作性强、各具特色的规章制度,确保了入室人员的行为规范、以及平台有序开放运行。
综上所述,学校通过采取以上战略措施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截止2012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8个,省级研究院(所)4个,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厅局级研究机构11个,校级研究所33个;在湖南省建立了200多个不同类型的科研、品种繁育和示范推广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所)、“双百”科技富民工程基地“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体系,为学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重点学科发展。学校现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17个;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布局更加合理,促进了学科整体发展。
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积极推进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要平台、重大项目一体化建设,形成结构功能与布局更加完善的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改革创新平台管理体制与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基本建成适应科技创新需求的管理运行体系,为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全面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及服务经济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References)
[1]杨艳红,孟庆如,袁欲彬.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撑创新型经济发展[J].江苏科技信息,2012(1):9-10.
[2]苏跃增,徐剑波.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几个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6(12):39-41.
[3]吴承春,唐仁华.研究型大学背景下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39-41.
[4]赵沁平.建设科技平台汇聚学科力量提高研究型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3-4.
[5]王炜.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思考[J].科技与管理,2006(3):152-153.
[6]单春艳.高校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综述[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1):64-69,76.
[7]李葳,王宏起.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与运行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6):10-13.
[8]KAHN R L,PRAGER D J.Opinion and social in operative[J].The Scientist,1994,8(14).
[9]水超,孙智信.跨学科研究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9):22-24.
[10]邬克彬,江巨鳌,洪彬,等.实现仪器设备管理科学化,提高高校投资效益[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3):159-162.
[11]张启翔.关于强化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3-36.
[12]衡孝庆,魏星梅.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政策效应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8):145-147.
[13]BOLAND R J,TENKASI R V.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in distributed cognition[R].In Coordination Theory and Collaboration Technology,2001.Mahwah:Law Terence Erlbaum.
Recording about setting up platform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 Kebin,Liao Xiaolian
(Management Center of Platform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
Platform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discipline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ies ha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interdependence and mutual promotion.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setting up platform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his paper states the guiding ideology/guideline of the innovation platform,and introduces principles,such as overall planning,key construction;dislocation competition,development with its own features;guidance by the school,construction by multi-parties;and the platform,talents,projects and discipline’s integration process.By means of strategic measures,such as making innovation platform’s long-term construction planning,making efforts by the whole university to build the innovation platform,carrying out the“1515”Talents Project,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platform’s cluster construction,and regulating management and promoting the service level of the innovation platform,it can promote the platform’s development rapidly,and make powerful support for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onstruction;discipline
G421
A
1002-4956(2013)03-0027-04
2012-07-29
邬克彬(1963-),男,湖南沅江,管理学硕士,副教授,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平台管理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以及“三农”问题研究.
E-mail:kbin_w@yahoo.com.cn